自拟化瘀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化瘀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盛书华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化瘀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活血化瘀治疗组34例和清热利湿对照组26例,治疗60d,分别观察其疗效及主要症状起效和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0.6%,有效率94.1%,优于对照组(42.3%,69.2%),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起效和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满意.
【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0)001
【总页数】2页(P52-53)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活血化瘀;消热利湿
【作者】盛书华
【作者单位】无为县赫店镇卫生院,巢潮,23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3
输尿管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笔者1998~ 2007年在临床上自拟化瘀排石汤从瘀论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5~56岁,平均(31.4± 6.7)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6±0.2)年。

结石最大直径1.2cm,最小0.5cm。

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6~54岁,平均
(30.8±6.2)岁;病程1个月~3.9年,平均(1.7±0.3)年。

结石最大直径1.1cm,最小直径0.5cm。

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全部病例均经泌尿系B超检查确诊,且输尿管无明显畸形或狭窄。

60例患者均无活血药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基本方:金钱草30g,海金沙9g,生鸡内金10g,莪术10g,三棱10g,赤芍12g,川牛膝16g,制乳香 9g,制没药9g,琥珀末 3g (冲服)。

每日1剂,水煎服。

若有小便涩痛频急,加黄柏10g,滑石9g,瞿麦10g,车前子10g(包),以清热利湿;若尿血量多,加小蓟30g,生地10g等凉血、止血之品;肾绞痛明显者加白芍20g,炙甘草10g,川楝子10g;肾孟积水明显者加泽泻30g,通草10g。

②对照组予石苇散煎服:石苇10g,滑石9g,瞿麦 10g,冬葵子15g,车前子10g(包)。

每日1剂,水煎服。

若有小便涩痛频急,加黄柏、琥珀;若尿血量多,加小蓟、生地;肾绞痛明显者加白芍20g,炙甘草10g;肾孟积水明显者加泽泻30g,通草10g。

两组均可配合西药补液、利尿、解痉、抗炎等。

另嘱病人多饮水,适度跳跃运动。

疗程为60d。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1.3.1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中腰痛、尿频感、肉眼血尿起效和消失时间。

1.3.2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全部排出,经复查无结石存在;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多发结石部分排出,或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无效:临床症状不改善,或临床症状改善,复查结石无变化。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起效时间和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2.2 临床不良反应观察在整个用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肝、肾
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3.1 输尿管结石属中医“砂淋”、“石淋”范畴。

其形成多因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丹溪心法·淋》:“淋有五,皆属于热。

”《杂病证治准绳·淋》曰:“淋病必由热甚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

”故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法,为治疗常法。

但临床上,输尿管结石的主要表现是疼痛和血尿,且疼痛多为绞痛,有固定压痛点。

又《血证论》曰:“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故而笔者认为,输尿管结石虽属“石淋”范畴,但应以化瘀为先,兼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诸法。

临床表明,活血化瘀法,可改善结石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水肿和解除粘连,可促进难下之结石排出。

如结石直径大于1cm,则排出较为困难,而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法,
有时可使结石断裂、溶解,使结石变小或碎成小块,而易于排出[2]。

3.2 基本方中金钱草、海金砂、生鸡内金排石消坚[3];三棱为血中气药,破血行气,莪术为气中血药,行气破血,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散一切血瘀;《神农本草经》谓赤芍“除血痹,破坚积,止痛”;《本草纲目》称牛膝治“五淋尿血,茎中痛”,当今常重用川牛膝,促进结石下行、排出[4];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琥珀镇静安神,散瘀止血,利尿通淋,如《别录本草》曰:“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镇痛止血,排石通淋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具有镇痛、抗炎、松弛平滑肌作用;牛膝虽属活血药,但具有活血、止血双向调节功能;琥珀所含琥珀酸能抑制疼痛中枢,并具抗炎效果[5]。

5.3 本观察表明,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主
要临床症状起效和消失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满意。

【相关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2 郭子光主编.现代中医治疗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9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5
4 焦树德著.用药心得十讲[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2
5 姜春华主编.活血化瘀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