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学百问丨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是如何来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道学百问丨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是如何来的?
文/李信军
印刷术,即刻版印刷之术。

在古代社会中,无论是朝廷官府,还是文人仕子,不管写榜、檄文,还是诗词歌赋等,都要通过用手书写来完成。

雕版印刷术(资料图)
而道教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以及符章表文等,更需要目运而手抄、口传而心授,方能代代相承。

在这样一种繁杂的读经、抄经过程中,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还经常有抄错的地方。

为了更好的宣传经典和教义,如何用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才能使经典普及,但前提是:字体必须工整,内容完全一致,才不致于再出现诸如漏字、错字等现象的发生。

有鉴于此,发明一种能够代写(印刷)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印刷工具对于道教经典的普及十分重要(资料图)
关于印刷器具的论述及产生,据道经《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二“纳造真经十二相”说:“一者金简刻文,二者银版篆字,三者平石镌书,四者木上作字。


这四种造经的方法都是用了“刻”的方法,尤其是“木上作字”。

根据经上所记载的这四种方法,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由此可见,我国的印刷技术历史是非常久远的。

枣木(资料图)
那么,“木上作字”的雕版技术是如何制作的呢?据道经《无上秘要》中说:“天皇上印长四寸,阔三寸五分,……取一段雷震枣木心,料印材之许……开印雕之。


枣木是非常坚硬的木材,后世之所以雕版用枣木作为材料,是道教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雕版印刷形成后,极大的方便了文化的传播和承续。

据考证,中国第一部雕刻印刷书籍是道教的炼丹书《玄解录》。

而《玄解录》不但是一部炼丹之书,同时还是记载解丹毒的解毒之书。

(编辑:景卿)
声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