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国度 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课夏商周时期复习学案
【2022课标】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用骨文、青铜銘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表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玉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阶段特征】
政治上: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出现,早期政治制度确立。
到了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官僚体制逐步建立。
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生产力提高,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
思想文化上: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异彩纷呈。
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老子、孔子等大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
民族关系上:中原的“诸夏”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华夏族逐渐壮大。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结合课本第二单元页的内容,读背以下问题。
1.夏商周三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标志性事件。
2.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3.诸侯争霸的方式和影响。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影响。
5.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影响。
6.《老子》的作品及核心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
7.甲骨文发现的地位和意义;《诗经》和《楚辞》的内容及地位。
二、知识整合
1.根据第4课的内容完成以下表格的内容。
朝代夏商西周
时间
都城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制度
标志事件
2.
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进步思想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三、易错易混
1.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启是我国世袭制产生后的第一个国王,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2.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制度转变的本质是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工具的革新。
3.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的秦国,而非秦朝。
4.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借鉴或启示:老子(辩证地看待问题);孔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墨子(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庄子(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韩非(积极改革,勇于
创新)。
5.青铜器出现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灿烂时期是在(商朝)。
世界上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6.三星堆文化代表作品是(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文化的发源地是(成都平原)。
【知识拓展】
1.分封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诸侯国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有很大的权力,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3)对后世的影响:将各地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同时推动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2.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1)经济(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使分封制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经济基础。
(2)政治: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势力日益强大,难以驾驭;周王室分封的土地已经难以满足诸侯的要求。
(3)思想文化:诸子百家思想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案,为分封制的瓦解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3.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
政治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阶级关系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并受到重用;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思想文化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
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4.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
名称开创时间概况
世袭制夏朝禹建立夏王朝,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
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分封制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
制。
县制春秋战国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已经设置县;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
直接派官吏治理,为以后地方管理模式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答案:1.
朝代夏商西周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都城阳城亳、殷镐京(今陕西西安)开国之君禹汤周武王
亡国之君桀纣周幽王制度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
标志事件“家天下”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盘庚迁殷牧野之战
国人暴动
2.
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进步思想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互助互爱、正义战
争儒家
孟子(孟轲)《孟子》
“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按时令捕捞、伐树,
资源持续使用荀子《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认识运用自然规律道家庄子(庄周)《庄子》
“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无
为而治”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法家
韩非子(韩
非)
韩非
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用严酷的刑罚镇压反抗巩固国
家的统治
/ 兵家孙子(孙武)
《孙子兵
法》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