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纹饰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商代早期的龙纹主要见于玉器,如玉玦、玉壁等环状器物。 青铜器上的龙纹始见于商代中期。此时的龙纹主要可分为两大 类:
1、鳄鱼状爬行龙纹,作两首相对或首尾徊接的形式,体态 似鱼体、曲折体为多,此类龙纹多见于鼎、尊、盉、觚等器物。
2、蟠龙纹。
商代晚期,龙纹极盛,变化更繁复,趋于图案化、装饰化, 有不少变形图纹出现。
19
一些典型的动物纹
虎纹(西周中期四虎钟) 牛纹(商代晚期) 象纹周中期)
蜗身兽纹(西周早期) 蛇纹(西周早期) 蝉纹(商代晚期)
龟纹(商代晚期)
长鼻兽纹(春秋晚期)
21
兽体变形纹
• 兽体变形纹是不具备某一些动物的整体形 状,只有象征性的兽体残余的变形,在现 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动物。
宋人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 主的纹饰都称饕餮纹。实际上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 动物或幻想中的物象头部正视的图案。后来不少著 作中称它为兽面纹。
8
兽面纹的特点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 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 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 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 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 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有所不同。
34
绹纹((春秋战国) 人面纹
35
绹纹(春秋战国)
36
火纹
37
38
中国古代传统图案
---青铜器
纺织131 1
什么是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包括有炊 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 工具和度量衡器等。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 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其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 文为书法艺术瑰宝。
5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绘 现实生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的 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 为素面。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 占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 器的纹饰,一开始就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
那“物”是什么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物者,方 物、神物也。”“物”也就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灵,或者 视之为自己祖先所由来的神物,类似于西方所谓的“图 腾”。
4
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 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 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形制
纹饰
铭文 2
典型青铜器代表
司母戊鼎 商代
3
青铜器的功能及深层含义
在古代文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用途,一是“纳 (内)、入”,即盛装物件;二是“设”,即陈设布列。
《左传·宣公三年》说:“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原来铸鼎,制作青铜器不 仅用来盛装和调剂牺牲等给祖先奉献的礼物,还有一个 重要作用是“象物”,也就是在铜器外表刻画“物”的 图像。通常所说铜器花纹实质就是图物象物。
6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
兽面纹
龙纹
凤鸟纹
动物纹
兽体变形纹
几何纹
人物画像
其他纹7 饰
兽面纹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饕餮(tāo tiè)之名本于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天下之民 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 古人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16
一些典型的凤鸟纹
多齿冠凤纹(西周早期)
长冠凤纹(商晚期)
花冠凤纹(西周中期)
长颈鹿角鸟纹(商晚期)
17
一些典型的凤鸟纹
弯角鸟纹(西周早期)
枭纹(商代晚期)
雁纹(春秋晚期)
18
尖角鸟纹(商代晚期)
动物纹
• 动物在我国早已开始饲养,马、牛、羊、鸡、犬、 猪是著名的六畜,还有一些野生动物,象、鹿、 犀、虎、兔和一些变形的动物如长鼻兽、蜗身兽。
29
宴饮
弋射
采桑
徒兵搏斗
攻城
上述纹饰均来自 战国时期青铜器
30
水战
31
32
33
其他纹饰
• 人面纹 • 在青铜器纹饰中,人面纹是—“种半人半兽的怪神,有的
仅有面部,有的还有兽的身躯,面部虽作人形,但还包含 兽类的特点,如头上长角,口中有獠牙,这种人面纹在商 代中晚期的铜器上出现较多。 • 贝纹 • 在青铜器纹饰上,均作横置排列,出现较晚。贝纹都作为 次要纹饰,出现在圈足部位,从来没有作为主纹出现过, 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 绹纹 • 是绳绞结的形状,在构图中绹纹是由二条、三条、四条甚 至有九条单线绞结而成,流传于春秋战国之际。 • 绳络纹 • 以两根并连的绳索交织而成套结,连成网格状,大多饰于 酒器及水制表面,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 火纹
•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著名。说商周铜 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 纹饰。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商周器物 纹饰的这种特点与其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祖先神灵有关,也 与图腾崇拜有关。纹饰内容有时同器物用途有很大关系。祭 祀场面的肃穆,观念上对神灵的尊崇,必然使得纹饰趋于神 秘,令今人看去有怵目惊心之感。)
28
人物画像
• 人物画像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 的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
• 这类纹饰在青铜器上出现较晚,初步摆脱 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用流畅的线条,结 合绘画和雕刻手法,描绘出各种动景。
• 如宴乐、弋射、采桑、狩猎等活动,还有 徒兵搏斗、攻城、水战等战争场面。
• 这一些用绘画形式表现的画像,是以后绘 画艺术的先驱。
• 这些动物的头部被省略了,体躯也随着图 案而变形。
• 它们在青铜器上表现的形式有鸟兽合体纹、 兽目交连纹、兽体变形纹、波曲纹、鳞纹、 蕉叶纹、鱼翅纹等。
22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晚期)
鳞纹(西周早期)
23
几何纹
• 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成的有规律 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
双体龙纹(西周早期)
卷体龙纹(西周晚期鱼龙纹盘)
两头龙纹(西周早期) 14
15
凤鸟纹
• 凤鸟纹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图案,凤鸟纹的 特征比较形象。最早的凤鸟纹发现于新石器时代, 如良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已有明确的凤鸟纹。
• 凤与龙齐名,都是古代的祥瑞动物,在“四灵” 中,龙和鱼源自爬行动物,麒麟源自兽类,凤凰 则源自鸟类。从古代岩画、陶器、青铜器、玉器 等器物上保存了大量的凤凰史料和艺术造型。在 这些凤凰身上,有孔雀的影子,有鹰、鸮的特征 且与鸡、雁、鸭也有联系。
• 此外还有一些小动物,如蛇、蝉、鱼、龟、蟾蜍 等不能独立.无所归属,皆列入动物纹。这些动 物在青铜器上大多有类似的形象,属于这些动物 的正面形象已归入兽面纹的各种角型,但动物的 侧面或全躯形象在构图上不能列入兽面纹,应该 作为动物纹。
• 动物纹包括虎纹、牛纹、象纹、鹿纹、兔纹、蜗 身兽纹、蛇纹、龟纹、蟾蜍纹、鱼纹、蝉纹等。
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菱 形雷纹、网纹等。
24
斜条纹((西周中期)
典 型 的 几 何 纹
曲折雷纹((西周早期)
钩连雷纹((西周中期)
25
菱形雷纹((西周)
百乳雷纹(商晚期)
云雷纹(商晚期)
云纹
26
各种云纹
27
在兽面纹、龙 纹、凤鸟纹下衬 以云雷纹,这是 商代晚期西周早 期青铜器的纹饰 常用手法
觥)
11
龙纹
• 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自 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 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kuí), 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
• 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 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青 铜器纹饰中,凡是较粗大的蜿蜒形体躯的动 物,都可归之于龙类,称之为龙纹。
9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
环柱角型兽面纹(西周早期兽面纹 鼎)
牛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古父 己卣)
外卷角型兽面纹(商晚期戊服 卣)
内卷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 斝)
10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
曲折角型兽面纹(西周早期无虫 鼎)
龙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鼎)
长颈鹿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 方彝)
虎头型兽面纹(商晚期戢
3、西周早期的龙纹沿袭商代晚期的风格,但到了西周中晚 期,龙纹更趋抽象化,只有将早期龙纹同其对比观察,才能从 中看出发展轨迹。这是因为在周人的观念里青铜器纹饰的宗教 含义已不如商代强烈,由“象物”形式转向图案化,气氛活泼 轻松,体现出一种审美情趣,当然,也含有祥瑞意义。
13
一些典型的龙纹
爬行龙纹(西周早期龙纹簋) 交体龙纹(战国早期交龙纹壶)
• 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青铜器上属于 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
• 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里,它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 地纹使用。
• 只有在这些纹饰衰退的时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 形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现。
• 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 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
商代早期的龙纹主要见于玉器,如玉玦、玉壁等环状器物。 青铜器上的龙纹始见于商代中期。此时的龙纹主要可分为两大 类:
1、鳄鱼状爬行龙纹,作两首相对或首尾徊接的形式,体态 似鱼体、曲折体为多,此类龙纹多见于鼎、尊、盉、觚等器物。
2、蟠龙纹。
商代晚期,龙纹极盛,变化更繁复,趋于图案化、装饰化, 有不少变形图纹出现。
19
一些典型的动物纹
虎纹(西周中期四虎钟) 牛纹(商代晚期) 象纹周中期)
蜗身兽纹(西周早期) 蛇纹(西周早期) 蝉纹(商代晚期)
龟纹(商代晚期)
长鼻兽纹(春秋晚期)
21
兽体变形纹
• 兽体变形纹是不具备某一些动物的整体形 状,只有象征性的兽体残余的变形,在现 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动物。
宋人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为 主的纹饰都称饕餮纹。实际上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 动物或幻想中的物象头部正视的图案。后来不少著 作中称它为兽面纹。
8
兽面纹的特点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 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 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 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 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 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有所不同。
34
绹纹((春秋战国) 人面纹
35
绹纹(春秋战国)
36
火纹
37
38
中国古代传统图案
---青铜器
纺织131 1
什么是中国青铜器?
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包括有炊 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 工具和度量衡器等。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 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其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 文为书法艺术瑰宝。
5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绘 现实生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的 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 为素面。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 占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 器的纹饰,一开始就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
那“物”是什么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物者,方 物、神物也。”“物”也就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灵,或者 视之为自己祖先所由来的神物,类似于西方所谓的“图 腾”。
4
古代青铜器的纹饰要点
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 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 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形制
纹饰
铭文 2
典型青铜器代表
司母戊鼎 商代
3
青铜器的功能及深层含义
在古代文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用途,一是“纳 (内)、入”,即盛装物件;二是“设”,即陈设布列。
《左传·宣公三年》说:“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原来铸鼎,制作青铜器不 仅用来盛装和调剂牺牲等给祖先奉献的礼物,还有一个 重要作用是“象物”,也就是在铜器外表刻画“物”的 图像。通常所说铜器花纹实质就是图物象物。
6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
兽面纹
龙纹
凤鸟纹
动物纹
兽体变形纹
几何纹
人物画像
其他纹7 饰
兽面纹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饕餮(tāo tiè)之名本于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天下之民 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 古人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16
一些典型的凤鸟纹
多齿冠凤纹(西周早期)
长冠凤纹(商晚期)
花冠凤纹(西周中期)
长颈鹿角鸟纹(商晚期)
17
一些典型的凤鸟纹
弯角鸟纹(西周早期)
枭纹(商代晚期)
雁纹(春秋晚期)
18
尖角鸟纹(商代晚期)
动物纹
• 动物在我国早已开始饲养,马、牛、羊、鸡、犬、 猪是著名的六畜,还有一些野生动物,象、鹿、 犀、虎、兔和一些变形的动物如长鼻兽、蜗身兽。
29
宴饮
弋射
采桑
徒兵搏斗
攻城
上述纹饰均来自 战国时期青铜器
30
水战
31
32
33
其他纹饰
• 人面纹 • 在青铜器纹饰中,人面纹是—“种半人半兽的怪神,有的
仅有面部,有的还有兽的身躯,面部虽作人形,但还包含 兽类的特点,如头上长角,口中有獠牙,这种人面纹在商 代中晚期的铜器上出现较多。 • 贝纹 • 在青铜器纹饰上,均作横置排列,出现较晚。贝纹都作为 次要纹饰,出现在圈足部位,从来没有作为主纹出现过, 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 绹纹 • 是绳绞结的形状,在构图中绹纹是由二条、三条、四条甚 至有九条单线绞结而成,流传于春秋战国之际。 • 绳络纹 • 以两根并连的绳索交织而成套结,连成网格状,大多饰于 酒器及水制表面,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 • 火纹
•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著名。说商周铜 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 纹饰。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商周器物 纹饰的这种特点与其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祖先神灵有关,也 与图腾崇拜有关。纹饰内容有时同器物用途有很大关系。祭 祀场面的肃穆,观念上对神灵的尊崇,必然使得纹饰趋于神 秘,令今人看去有怵目惊心之感。)
28
人物画像
• 人物画像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 的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
• 这类纹饰在青铜器上出现较晚,初步摆脱 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用流畅的线条,结 合绘画和雕刻手法,描绘出各种动景。
• 如宴乐、弋射、采桑、狩猎等活动,还有 徒兵搏斗、攻城、水战等战争场面。
• 这一些用绘画形式表现的画像,是以后绘 画艺术的先驱。
• 这些动物的头部被省略了,体躯也随着图 案而变形。
• 它们在青铜器上表现的形式有鸟兽合体纹、 兽目交连纹、兽体变形纹、波曲纹、鳞纹、 蕉叶纹、鱼翅纹等。
22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晚期)
鳞纹(西周早期)
23
几何纹
• 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成的有规律 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
双体龙纹(西周早期)
卷体龙纹(西周晚期鱼龙纹盘)
两头龙纹(西周早期) 14
15
凤鸟纹
• 凤鸟纹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图案,凤鸟纹的 特征比较形象。最早的凤鸟纹发现于新石器时代, 如良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已有明确的凤鸟纹。
• 凤与龙齐名,都是古代的祥瑞动物,在“四灵” 中,龙和鱼源自爬行动物,麒麟源自兽类,凤凰 则源自鸟类。从古代岩画、陶器、青铜器、玉器 等器物上保存了大量的凤凰史料和艺术造型。在 这些凤凰身上,有孔雀的影子,有鹰、鸮的特征 且与鸡、雁、鸭也有联系。
• 此外还有一些小动物,如蛇、蝉、鱼、龟、蟾蜍 等不能独立.无所归属,皆列入动物纹。这些动 物在青铜器上大多有类似的形象,属于这些动物 的正面形象已归入兽面纹的各种角型,但动物的 侧面或全躯形象在构图上不能列入兽面纹,应该 作为动物纹。
• 动物纹包括虎纹、牛纹、象纹、鹿纹、兔纹、蜗 身兽纹、蛇纹、龟纹、蟾蜍纹、鱼纹、蝉纹等。
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菱 形雷纹、网纹等。
24
斜条纹((西周中期)
典 型 的 几 何 纹
曲折雷纹((西周早期)
钩连雷纹((西周中期)
25
菱形雷纹((西周)
百乳雷纹(商晚期)
云雷纹(商晚期)
云纹
26
各种云纹
27
在兽面纹、龙 纹、凤鸟纹下衬 以云雷纹,这是 商代晚期西周早 期青铜器的纹饰 常用手法
觥)
11
龙纹
• 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自 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 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kuí), 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
• 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 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青 铜器纹饰中,凡是较粗大的蜿蜒形体躯的动 物,都可归之于龙类,称之为龙纹。
9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
环柱角型兽面纹(西周早期兽面纹 鼎)
牛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古父 己卣)
外卷角型兽面纹(商晚期戊服 卣)
内卷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 斝)
10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
曲折角型兽面纹(西周早期无虫 鼎)
龙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鼎)
长颈鹿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 方彝)
虎头型兽面纹(商晚期戢
3、西周早期的龙纹沿袭商代晚期的风格,但到了西周中晚 期,龙纹更趋抽象化,只有将早期龙纹同其对比观察,才能从 中看出发展轨迹。这是因为在周人的观念里青铜器纹饰的宗教 含义已不如商代强烈,由“象物”形式转向图案化,气氛活泼 轻松,体现出一种审美情趣,当然,也含有祥瑞意义。
13
一些典型的龙纹
爬行龙纹(西周早期龙纹簋) 交体龙纹(战国早期交龙纹壶)
• 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青铜器上属于 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
• 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里,它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 地纹使用。
• 只有在这些纹饰衰退的时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 形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现。
• 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 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