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M-SL- 服务级别管理策略 v.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SM-SL- 服务级别管理策略 v.
1. 目标和范围:定义服务级别管理(SLA)的目标和范围。
确定要制定SLA的服务类型和范围,例如系统支持、网络连接、应用程序性能等。
2. 参与方:确定参与SLA制定和执行的所有参与方,并定义其职责和责任。
参与方可能包括IT服务提供商、业务部门和客户。
3. 服务级别协议:制定具体的服务级别协议,规定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水平和客户可以期望的服务质量。
协议应该明确指定服务级别的目标、测量标准和报告频率。
4. 测量和监控:建立适当的测量和监控机制,以确保服务提供商能够实时监测和报告关键服务指标。
这包括性能指标、故障率、响应时间等。
5. 制定和升级:制定SLA的过程应该包括SLA的制定、审查和升级的机制。
如果发现SLA无法满足需求或者需要调整,应该有相应的流程进行升级。
6. 沟通和沟通:制定沟通和沟通计划,确保所有参与方都
清楚SLA的内容和目标。
沟通计划可以包括定期会议、邮
件通知和报告。
7. 审查和改进:定期审查SLA的执行情况,并根据结果进
行改进。
这可能包括修改目标、改进测量方法和调整协议。
8. 管理变更:确保SLA的变更管理过程。
任何涉及SLA的变更都应该经过适当的变更管理流程,以确保变更得到适
当的评估、批准和实施。
9. 冲突解决:制定冲突解决机制,以解决任何与SLA相关
的争议。
这可能包括协商、调解和仲裁。
10. 监督和审计:建立监督和审计机制,以检查服务提供商的执行情况。
这可以包括内部审计和第三方审计。
以上是一个ITSM-SL的服务级别管理策略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