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金属学(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金属学(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 滑移系
2 临界过冷度
3 再结晶织构
4 平衡分配系数
5 柯肯达尔效应
6 连接线
7 不全位错
8 柏氏矢量
二 Al—Cu相图的局部如图2-1所示。
1 分析5.6%Cu合金和5.7%Cu合金在平衡凝固和快速冷却不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特点。
( 6分)
2 图中的α相为何种晶体结构?( 3分)
3计算亚共晶合金在温度为T E(共晶反应前)时的平衡分配系数( 5分)
4 画出T=560℃温度时各相的自由能—成分曲线示意图。
( 5分)
图2-1 第二题图
三图3-1为一连铸坯低倍组织照片,说明各晶区的名称及成因;若想得到更多的等轴晶粒,可采用哪些方法或措施?(15分)
图3-1 第三题图
四扩散的微观机制有哪些?一般情况下哪种机制扩散速度快,为什么?一个经凝固而有微观非平衡偏析的合金,生产中常采用什么方法使合金均匀化?描述该过程应用哪种扩散第二定律的解?(15分)
五根据Fe- Fe3C相图,计算含0.4%C的亚共析钢在室温平衡组织中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对重量,以及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的相对重量,画出室温下的组织图(标明组织)。
(17分)六、试分析冷塑性变形对合金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体系能量的影响。
(20分)
七、阐述堆垛层错与不全位错的关系,指出FCC结构中常产生的不全位错的名称、柏氏矢量
和它们各自的特点。
(20分)
八、对图8-1所示Fe-Cr-C三元相图的变温截面,写出图中合金Fe-13%Cr-0.2%C的平衡结
晶过程,比较其室温组织与Fe-0.2%C合金室温组织的区别。
(10分)
图8-1 第八题图
九、简述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并如何区分冷、热加工?动态再结晶与静态再结晶后的组织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滑移系:把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合称为滑移系。
2临界过冷度:形成临界晶核所需要的过冷度。
3 再结晶织构:具有变形织构的材料经退火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会具有织构,这种织构
称为再结晶织构。
4平衡分配系数:某一温度下固相与液相两平衡成分的比值。
5柯肯达尔效应:扩散偶中由于扩散系数不同而引起对接面移动的现象。
6连接线:两个平衡相的成分存在着对应关系,连接对应成分点的直线。
7 不全位错:柏矢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称。
8 柏矢矢量:用来描述位错引起晶格畸变的物理量
二、答(要点)
1 5.6%Cu合金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为α+θⅡ,快冷不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还出现少量非平衡共晶组织(α+θ)共晶体,(常以离异共晶组织形态出现);5.7%Cu合金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为α+θⅡ+(α+θ)共晶体,快冷不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中出现离异共晶。
2 FCC结构
3 Ko = Cs/Cl=5.65/35.2=0.16
4 T=560℃时各相的G—X曲线示意图略
三、答:(要点)
晶区组织: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
细晶区的形成:主要是液体金属浇入锭模后,冷模壁的作用而产生强烈的过冷,且模壁促进非均匀形核。
柱状晶区形成:在细晶区的形成过程中,因为模壁温度不断升高,使得细晶区前沿液体的过冷度减小,形核变得困难或者说基本上不形核了,此时就在细晶的基础
上逐渐长大。
由于热量的散发垂直于模壁,因此晶体的生长也就沿着与散
热相反方向作定向凝固形成柱状晶。
中心等轴晶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铸锭中心的液体存在着大量的籽晶,这些籽晶在成分过
冷的作用下,形成核心而长大,形成中心等轴晶。
慢的冷速、低的浇注温度、均匀散热、变质处理和应用物理方法等,可扩大等轴晶区。
四、答:(要点)
间隙扩散机制、空位扩散机制、直接换位机制、环形换位机制。
间隙扩散机制扩散速度快,因为通过空位扩散的扩散激活能比间隙扩散的要大,它是由两部分能量组成:原子跳动激活能和空位形成能。
采用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正弦解。
五、解:F 与Fe3C 相对量:F≈6.69-0.4/6.69 = 94%;Fe3C = 1-F = 6%
组织相对量:F先 = 0.77-0.4/0.77 = 48%,P = 1- F先 = 52%
组织图略
六、答:(要点)。
(1)组织结构:①形成纤维组织,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②形成胞状亚结构③形成形变织构
(2)力学性能:造成加工硬化
(3)物理化学性能:电阻率增加、电阻温度系数、导磁率、导热系数均下降;金属的扩散过程加速,化学活性增加,腐蚀速度加快。
(4)体系能量:①因冷变形产生大量缺陷引起点阵畸变,使畸变能增加;②因晶粒间变
形不均匀和工件各部分变形不均匀引起的微观内应力和宏观内应力。
着两部分都称为储存能,前者为主要的。
七、答:(要点)
如果层错不是贯通整个晶体,而只限于晶体截面的一部分,则此层错与完整晶体之间的交界处,就具有特殊的几何结构,就构成了一个不全位错。
FCC结构中常产生两种不全位错:肖克莱不全位错 b=a/6[211];Frank不全位错 b=a/3 <111>
肖克莱不全位错特点:(1)它只能在{111}面上运动,不能攀移(刃型位错),也不能交滑移
(螺型位错)
(2)它只能在{111}面上存在,不能在三维空间存在。
Frank不全位错特点:(1)柏矢矢量与位错垂直,是纯刃型位错.
(2)柏矢矢量与层错面相垂直,所以它是固定位错.它不能滑移,而只
能攀移
八、答:(要点)
Fe-13%Cr-0.2%C的平衡结晶过程:L,L→α(高温),L+α→γ,α(高温)→γ,γ→C2,γ→C2+α,α→C2;室温组织为珠光体+碳化物。
Fe-0.2%C合金室温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Fe-13%Cr-0.2%C合金出现了在过共析成分才出现的组织。
九、答:(要点)
再结晶通常是指经冷变形的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时,通过新晶核的形成及长大,以无畸变的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它的驱动力是储存能;再结晶完成后继续升高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少数晶粒突发性的不均匀长大,叫二次再结晶。
它的驱动力是界面能。
冷加工:形变时发生加工硬化;热加工:形变时发生动态再结晶。
组织结构的区别:静态再结晶组织晶粒大小均匀,易形成退火孪晶;动态再结晶晶粒大小很不均匀,晶粒呈现不规则的凹凸状,很难形成退火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