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后物质守恒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燃烧后物质守恒定律
蜡烛燃烧后与物质守恒定律
一、蜡烛的成分及燃烧过程
1. 蜡烛的主要成分
- 蜡烛通常由石蜡制成,石蜡是从石油的含蜡馏分经冷榨或溶剂脱蜡而制得的,是几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₂₂H₄₆)和正二十八烷(C₂₈H₅₈)等。
2. 燃烧过程
- 当蜡烛被点燃时,烛芯周围的石蜡受热熔化,变成液态石蜡,液态石蜡沿着烛芯上升,在烛芯顶端被火焰加热汽化。
石蜡蒸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火焰并释放出光和热。
二、物质守恒定律的内涵
1. 概念
-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 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三、蜡烛燃烧中的物质守恒定律体现
1. 质量方面
- 蜡烛燃烧前,蜡烛和参与反应的氧气的总质量是一定的。
蜡烛燃烧时,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如果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实验(假设容器足够大,蜡烛能完全燃烧),精确测量燃烧前蜡烛、氧气的质量以及燃烧后容器内剩余物质(未燃烧完的蜡烛、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的质量,会发现燃烧前的总质量等于燃烧后的总质量。
- 例如,假设燃烧前蜡烛质量为m₁克,容器内氧气质量为m₂克,燃烧后剩余蜡烛质量为m₃克,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m₄克,生成水的质量为m₅克,那么m₁ + m₂=m₃+m₄ + m₅。
2. 原子种类和数目方面
- 石蜡(以C₂₂H₄₆为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₂₂H₄₆+67O₂→44CO₂+46H ₂O。
- 在这个反应中,反应前碳原子的数目为2×22 = 44个,氢原子的数目为2×46 = 92个,氧原子的数目为67×2 = 134个。
反应后二氧化碳(CO₂)中碳原子数目为44个,氧原子数目为44×2 = 88个;水(H₂O)中氢原子数目为46×2 = 92个,氧原子数目为46个。
反应后氧原子总数为88+46 = 134个。
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碳、氢、氧原子)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也保持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