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主要有三个:
1、区位优势明显。

成都是长江经济带的支点,上可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可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西部地区十分重要的战略腹地和重要节点,具有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重要作用。

同时成都是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是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发展引擎,具有极强的带动辐射“磁吸”作用。

2、发展基础良好。

2015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万亿元。

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成都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

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发展水平,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经济基础。

成都实施“产业升级”战略,目前已初步形成高端化现代产业体系;已被列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还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产区、西部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和物流集散地。

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并加快建设。

3、开放程度较高。

成都是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城市。

戴宾说,到去年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68家落
户成都。

外国政府获批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已达15个。

近年来,成都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等重大盛会,连续5年被列为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目的地城市排行榜第一。

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4、交通枢纽成型。

成都是西部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

成都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和全国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

成都已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我国第四个、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执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

为更好地推进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戴宾建议:一要进一步全面强化成都在西部地区的国际交往、教育培训、旅游、研发等中心地功能,使其成为大区域全能型中心城市。

二要通过空间上的拓展,实现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

构建“独立成市”、“一市多城”城镇空间格局,推动成都城市形态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全面演进。

三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成都产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实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做强工业经济支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全产业链生成。

四是加快建设开放门户。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建设国家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五是加强区域合作。

推动成都经济圈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
全面拓展与省内其他市州区域合作,带动四川全面发展、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面向亚欧辐射全国的经济中心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
■建设广聚全球资源的对外交往中心
■建设国际知名的文创中心
■建设通达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
6月8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城市群规划建设交流座谈会,围绕着城市群规划建设,来自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这四大城市群的11个省市的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了本地推进城市群建设的措施和安排。

作为四大城市群之一的成渝城市群,其发展规划日前已经正式对外发布,那么规划如何落实?城市群建设将如何推进?四川的着力点在什么方向?……面对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座谈会上,省发改委首次对《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进行了重点解读。

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正在落实国家要求,抓紧编制《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6—2025)》,将从建设面向亚欧辐射全国的经济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广聚全球资源的对外交往中心、国际知名的文创中心、通达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五方面重点推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解读·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抓紧编制行动纲要从五个方面重点推进
根据《规划》,将提升成都核心功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面对《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四川省和成都市如何发挥核心城市作用,推动成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成都市正在落实国家要求,抓紧编制《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6—2025)》,将围绕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对外交往中心、文创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五个方面重点推进。

建设面向亚欧辐射全国的经济中心,成都将实施工业强
基、服务业提升、新经济培育行动和先进制造业载体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重大工程,全力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和高端服务功能集聚的全国服务业核心城市,以及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多区域经济合作核心城市。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成都进一步发挥人才、科技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实施全面创新改革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汇集地、国际级科技研发孵化大平台、国内外一流科技人才高地。

建设广聚全球资源的对外交往中心,成都将实施融入“一带一路”行动,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和形式,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紧密度、便利度,加快建设亚洲重要的国际性机构聚集地、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和内陆经济开放高地。

建设国际知名的文创中心,成都将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创产业比较优势,实施文创名城培育行动,以创新推动文化与三次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名城、具有感召力的现代艺术之都和开放包容的人文城市。

此外,成都还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枢纽功能,建设通达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实施国家门户城市建设行动和对外互联互通工程,推进对外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国际性区域航空枢纽、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国家区域性高速公路枢纽、国际性区域物流中心和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解读·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挖掘优势创新资源发挥创新驱动引领作用
《规划》在对成渝城市群的功能定位时提出要“建设成为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

我省是中央确定的8个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区域之一,更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省级试验区。

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下一步将落实好城市群规划的部署和要求,充分挖掘优势创新资源,努力完成中央确定的创新改革试验任务,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发挥好在城市群乃至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

具体而言,将重点推进成德绵核心区域建设。

主要通过发挥好天府新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德阳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绵阳科技城等优势条件,加强
区域间技术合作和智力共享,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推进成德绵区域协同创新,进而带动城市群乃至西部地区的开放创新、协同创新。

同时,切实增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将不断提升转化水平。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在大中型企业重点规划布局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并加快设立各类技术转化机构,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切实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快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分类管理机制。

同时,着力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主要包括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布局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争取建立国家科学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检测中心;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构建最广泛的创新平台,加快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等。

本报记者徐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