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中暑救治中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重症中暑救治中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03-27T07:11:06.308Z 来源:作者:张锡炎陈莹
[导读] 重症中暑威胁患者生命,配合有效护理方式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
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中暑救治中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取54例我院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例、2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经1d护理后,比较两组昏迷程度及体温、意识清醒占比情况。
结果:两组中度昏迷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昏迷高于对照组,重度昏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意识清醒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重症中暑救治中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促使患者体温降低,加快其意识清醒,降低昏迷程度。
关键词:急诊;重症中暑;集束化护理模式
重症中暑威胁患者生命,配合有效护理方式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急诊重症中暑救治中集束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中选取54例进行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患者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加。
按照抓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例、26例。
观察组,19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20-63岁,平均(43.52±2.74)岁。
对照组,10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23-65岁,平均(43.76±2.53)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关注患者中暑症状变化情况,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物理降温等,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
1.2.2集束化护理
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包括:(1)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
选择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中暑原因、程度、治疗方式等,通过集体讨论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小组成员轮班对患者进行护理,确保始终有责任护士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2)物理降温。
在遵医嘱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临床经验使用相应物理降温方式,对患者进行有效降温;(3)体内降温。
对患者进行体内降温,采用葡萄糖灌肠、静脉滴注,快速降低其体内温度。
(4)药物降温。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给予患者降温药物,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5)给氧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氧气治疗,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脑供氧充足,减少脑损伤发生几率。
(6)维持血糖、血压正常。
密切关注患者血糖、血压情况,采用相应方式将其血糖水平及血压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7)给予急重症中暑患者体外营养支持,以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加速临床症状缓解速度。
1.3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昏迷程度。
护理1d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估两组患者昏迷程度,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0-15分,13分≤得分≤14分为轻度昏迷,9分≤得分≤12分为轻度昏迷为中度昏迷,3分≤得分≤8分为重度昏迷,0分≤得分≤2分为脑死亡。
②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
护理1d后,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包括体温恢复、意识清醒,计算占比并比较。
1.4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18.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表示,采用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昏迷程度比较
昏迷程度比较,两组中度昏迷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昏迷高于对照组,重度昏迷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影响下,机体温度调节功能紊乱,导致昏迷等临床症状。
重度中暑需要进行紧急救治,救治期间需配合使用相应护理方式[1-4]。
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是指对患者每项临床症状进行持续护理干预,以达到预期护理目的,提升治疗效果[5]。
重症中暑患者最显著的临床症状之一就是体温急速上升,从而对患者脑细胞造成损伤,致其昏迷。
因此,临床护理应以迅速降低患者体温为主。
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结果显示,经1d护理后,观察组昏迷程度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集束化护理在促使患者体温恢复的基础上,能迅速改善其昏迷程度,促使患者意识恢复。
综上所述,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过程中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迅速降低患者体温,促使其意识恢复,降低昏迷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开菊,叶秋梅,曹小红,等.中西医联合物理降温对中暑患者降温效果的研究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6):2851-2854.
[2]潘梅竹,许慧慧,东春阳,等.2013—2017年上海重症中暑病例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1):93-96.
[3]姜雪,孙忠伟,冯芮琪,等.复方中药治疗大连地区高温引发重症中暑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8,4(6):341-346.
[4]郑琦涵,赵晓成,徐进,等.普通肝素治疗重度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6):365-366.
[5]杨璐丹,谢曼英,叶海连,等.集束化干预策略对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