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127025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一分)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繁殖等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青蛙等各种生物
3.“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⑤⑦
4.下列“细胞学说”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B.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C.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5.用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转换高倍镜观察时,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标本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异物也不移动,则异物在物镜上D.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p”
6.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海,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生物。
在
这些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C和O B.O和C C.C和N D.O和H
7.下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实验设计,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探究主题实验试剂预期实验结果结论
A 某“色拉油”是否
含有脂肪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橘
黄色
不含有脂肪,但可
能含有固醇
B 某“早餐奶”是否
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
红色
含有蛋白质,但含
量少于淀粉
C 某“奶片”是否添
加淀粉
碘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
色
含有淀粉,不含有
蛋白质
D 某“无糖”无色饮
料中是否含有葡萄
糖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
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砖
红色
一定含有还原糖,
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8.下列关于肽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几条肽链在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也通过肽键连接起来
B.肽键可以表示为CO—NH或NH—CO
C.在脱水缩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肽键数一定等于所失去的水分子数
D.在链状肽中一个十肽分子比一个八肽分子多一个肽键
9.在下列物质中,若将其中能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蛋白质分子,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①②③
④⑤⑥
A.3、3、2
B.4、3、3
C.3、1、3
D.2、2、2
10.某细菌能产生一种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55H70O19N10,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苯丙氨酸(C9H11NO2)、谷氨酸(C5H9NO4)。
则参与该毒性肽合成的谷氨酸分子数为
A、4
B、3
C、5
D、2
1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B.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
C.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D.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
12.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A.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水解→制作涂片→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B.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涂片→冲洗涂片→水解→染色→观察
C.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D.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水解→制作涂片→染色→冲洗涂片→观察
13.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一种RNA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那么在人类患者、鼠类、汉坦病毒这几种生物体内,碱基种类及组成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A.8、5、4和8、8、4 B. 5、5、4和8、4、4
C.5、5、4和4、4、4 D.5、4、4和8、4、8
14.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再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麦芽糖是淀粉的单体 B.葡萄糖是淀粉的单体
C.该过程是水解反应 D.淀粉是一种多聚体
15.某些保健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
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
A.糖类 B.脂质 C.蛋白质 D.核酸
16.下面各项既不属于水的功能,也不属于无机盐的功能的是
A.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17.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储藏的植物种子中不含自由水,以保持休眠状态
D.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完成细胞与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
18.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防治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产生
19.心肌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细胞膜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磷脂的含量高低 B.蛋白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C.糖类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D.脂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20.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正确的是
A.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涨破细胞 B.用针刺破细胞
C.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 D.用石英砂研磨细胞
21.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22.关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含叶绿体少而小的细胞来观察
B.活细胞中,细胞质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动的
C.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细胞来观察
D.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
23.在细胞内,许多由膜组成的像深海中的潜艇一样,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的结构和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的结构分别是
A.高尔基体、囊泡 B.内质网、高尔基体
C.囊泡、线粒体 D.囊泡、高尔基体
24.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图乙)。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
A.图甲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图乙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5.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26.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
B.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
C.实物模型的制作要首先考虑是否美观
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
27.下图是细胞核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
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②③是生物膜的一部分
B.⑦的形成与结构⑤无关
C.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
D.分泌蛋白的形成离不开⑥和⑦
28.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B.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内溶液的浓度低时,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皱缩
C.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涨破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
29.成熟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是指
①细胞膜 ②细胞壁 ③液泡膜④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下列现象利用渗透作用原理的是
A.氧气进入红细胞
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C.K+通过原生质层
D.红细胞在高浓度盐水中皱缩
31.一个典型的渗透装置必须
①具有半透膜②具有液泡③半透膜的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④具有细胞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2.脂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原因是
A.细胞膜以磷脂分子为基本支架
B.细胞膜上有搬运脂质的载体蛋白质
C.细胞膜外表面有糖蛋白
D.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33.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34.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
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
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
C.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
D.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35.自由扩散的特点是
A.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 B.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D.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36.如图为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的共同点是: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B.图中②③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协助
C.图中③发生所需但是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条件是载体和能量
D.①只与浓度差有关,②③都与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37.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原菌,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A.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
C.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
D.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
38.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A.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 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
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 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39.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为“探索酶的本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列哪项不是他
的成就
A.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B.证明了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C.证明了酶具有催化作用D.少数RNA也具催化功能
40.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41.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类特殊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影响
4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结果,通过分析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酶的催化效率有高效性
B.酶的催化条件有温和性
C.酶的催化对象有专一性
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43.分别用0℃和100℃的温度处理淀粉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
A .经过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 .经过0℃处理的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C .经过100℃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D .经过100℃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
44.图中曲线a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 条件下,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曲线的A
B 段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B .在曲线的B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酶,可以用曲线b 表示
C .酶的数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 表示
D .减小pH ,重复该实验,曲线中B 点位置不变
45.ADP 转化为ATP 需要
A .Pi 、酶、腺苷和能量
B .Pi 、能量
C .能量、腺苷和酶
D .Pi 、能量和酶
46.下列关于ATP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中合成ATP 所需的能量来自糖类等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
B .植物细胞中合成ATP 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光反应固定的太阳能
C .温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速率
步 骤
方法 观察结果 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 2
常温下加铁离子 氧气泡稍多而小 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同自然分解一样
D.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是供应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47.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
D.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
48.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物质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4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人为了吃到鲜荔枝,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在通过控制下列哪组条件便可轻松获得新鲜荔枝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 B.低O2、高CO2、零下低温、干燥、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 D.低O2、低CO2、零下低温、干燥
如图为某油料作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是 A. 50.
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结构蛋白含量逐渐增加
B.在3~4天时,种子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C.胚根长出以后,线粒体产生的CO2逐渐增多
D.A点后种子只进行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
51.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
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D.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52.将甲、乙所示的装置放在适温条件下培养,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与时间的关系对应的曲线依次是(不考虑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3.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研磨绿叶不需要加入
A.乙醇 B.层析液 C.二氧化硅 D.碳酸钙
54.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
A.细菌主要利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光合作用
B.水绵通过光合作用为好氧细菌提供O2
C.水绵通过光合作用为好氧细菌提供有机物
D.图乙表明,只有红光和蓝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55.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画线1~2次
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56.如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具有选择透过性
B.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
D.叶绿体具有双层膜
57.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Ⅰ表示暗反应 B.阶段Ⅱ表示光反应
C.物质a表示[H] D.物质b表示C3
58.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
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B.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C.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逐渐打开,CO2供应增加
D.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59.如图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
下列4个选项中,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C点相符的是
60.如图表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AB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简答题
61.(10分)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Ⅴ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Ⅰ是人和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则X的名称是________。
(3)P经________方式形成Ⅳ,连接两个P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Ⅳ多种多样,从P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分子物质Ⅰ~Ⅴ中,具有物种特异性的是________,
(5) 由小分子物质X、Y、Z、P生成大分子物质Ⅰ、Ⅱ、Ⅲ、Ⅳ的过程中,有一共同的生成
物是________。
(6) 相同质量的Ⅴ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Ⅰ,原因是Ⅴ中________含量高。
62.(10分)图A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B~D是图A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问题。
([ ]内填图中标号,________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结构15与[ ]的形成有关。
(2)图B、C、D所示结构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图B、C所示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在其中进行的生理活动Ⅰ、Ⅱ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图C 所示结构产生的气体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用于细胞呼吸,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有________层。
(3)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要获得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63.(8分)下图1是人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表示两种跨膜
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图1中a过程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该过程中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吗?________。
(2)图2中,跨膜运输方式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使用
某种毒素,结果对Mg2+的吸收显著减少,而对Ca2+、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甘油、胆固醇等能很容易地通过细胞膜,主要与细胞膜中含有________有关。
(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
________。
(5)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的特点
是。
64.(6分)下列A、B、C三张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温度、pH 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 。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 。
(4)将装有唾液淀粉酶和淀粉混合溶液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为:甲 (填“速度加快”或“速度减慢”),乙 (填“有催化反应”或“无催化反应”)。
(5)图C表示了 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65.(8分)如图是真核细胞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①~⑤代表酶促反应过程,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
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包括过程①____________阶段和过程②____________阶段;CO2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形成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甲]____________还原,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等化合物。
(2)过程③是在____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完成的。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细胞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生成的ATP数量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3)陆生植物长期水淹导致烂根现象,这与图中[丙]____________产生有关;人体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与图中[乙]____________产生有关。
66.(10分)如图一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
图二、图三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
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②③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中____________。
(2)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则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______。
(3)图三中,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40 ℃时植物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 ℃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____________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照强度为图二中的____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____________ ℃最佳。
(5)如果将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提高植物产量的措施(环境因素)(至少写2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8分)光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补充完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2)方法步骤:
①将天竺葵暗处理48 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A位置上,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 h。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B、C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
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清水中漂洗。
⑤将三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观察结果。
(3)预期结果:
A.不变蓝;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问题:
①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需比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②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需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