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1.2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
书
设
计
1.2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作业
1、作业本②1.1(2)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2、同步练习1.1(2)
教
学
反
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果、教案设计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
1、师:视频中提到的“123度”和“-233度”分别表示什么?
利用PPT呈现以下内容
(1)今日最高气温5度,最低气温零下4度;
(2)小王向东行驶了3千米,向西行驶了2千米;
(3)爸爸从8楼到地下1层的车库;
(4)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
请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这些数,思考并回答:它们具有什么含义?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这些例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经常会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如5、3、8、918等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加上“+”来表示(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如-4、-2、-1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以表格形式演绎这个例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多媒体课件、教案、粉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小学学习过的数。为建立负数的概念做铺垫。
师:大家想一想,在小学里,学习过哪些数?
生:自然数、整数、分数、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合数。(请同学一个一个回答)
师:恩,大家学习了这么多数,那我们下面来看一个科普视频。
播放科普视频《探索月球》片段,请同学在观看的同时找一找视频中不熟悉的数字。看看谁发现了陌生的朋友?
于是发现了视频中前面带“减号”的数字,听到了“负223度”的表达。设疑:为什么多了“减号”?导入新课。21·cn·jy·com
《探索月球》的视频给学生扩充科普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赏与寻找,培养了学生有意识观察事物的能力,生动的影像更是增强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带动了课堂气氛。
二、交流讨论,探索新知
2、试一试(亲身体会正、负数概念意义)
请学生小组中收集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举例并用正、负数表示,成员间互相交流检验。最后,看哪个小组举例最多最好。
多次的小组讨论,亲身尝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了从客观实际中发现数学抽象的过程,同时,提高了学生间的交流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以表格形式演绎书中的例子,使学生更直观地记忆,帮助他们自己举例时理清思路。·y
2中提醒负数的负号千万不能漏写。
5、归一归(归类得出有理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6、梳一梳(梳理有理数的类别)
请学生自己给有理数的大家庭梳理下,找到家庭成员,并帮他们梳清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分类、归纳。再由教师一起梳理。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从给“自然数和分数分分家”、给“有理数的大家庭梳一梳亲缘关系”的角度让学生带着趣味感进行分类、归纳。)
(3)整数包括自然数、零和负数。(4)有理数包括自然数和分数。
5.拓展训练:
(判断题与
的补充是对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学生知识的混淆点。巩固新知的同时也不忘适度提升,安排拓展练习,开阔学生思维。)育
4、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1.请同学谈谈这节课所学习到的东西。(正数、负数和有理数的分类)
2.请同学谈谈这节课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
3、课堂练习夯实基础
1.书本例题,师生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巩固有理数的分类。特意补充
,请学生分辨。
特别提示: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
2.课内练习1,巩固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课内练习2.,巩固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4.判断题。(巩固概念)
(1)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理一理(正、负数的细致分类)
请学生用正、负数给自然数和分数分分家,-1、-2、-3、-4…称为负整数;-
、
、
、
…称为负分数;相应的,1、2、3、4…称为正整数;
、
、
、4.5…称为正分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书本做一做1、2。由学生口答,集体校对。
1中强调特殊数“0”的讨论,说明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还有-7.46是分数。视具体情况补充说明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
1.1.2
课题
1.1(2)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
学
目
标
1、通过丰富实例,体会对自然数和分数作扩充是生活与生产实际的必然需要;
2、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3、建立正、负数的概念,体会其实际意义,会用正、负或零表示生活实际中的量。
重点
有理数概念。
难点
正、负数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准备
书
设
计
1.2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作业
1、作业本②1.1(2)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2、同步练习1.1(2)
教
学
反
思
围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效果、教案设计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
1、师:视频中提到的“123度”和“-233度”分别表示什么?
利用PPT呈现以下内容
(1)今日最高气温5度,最低气温零下4度;
(2)小王向东行驶了3千米,向西行驶了2千米;
(3)爸爸从8楼到地下1层的车库;
(4)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55米。
请学生观察并小组讨论这些数,思考并回答:它们具有什么含义?
请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这些例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经常会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如5、3、8、918等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加上“+”来表示(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如-4、-2、-1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以表格形式演绎这个例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多媒体课件、教案、粉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小学学习过的数。为建立负数的概念做铺垫。
师:大家想一想,在小学里,学习过哪些数?
生:自然数、整数、分数、奇数、偶数、质数(素数)、合数。(请同学一个一个回答)
师:恩,大家学习了这么多数,那我们下面来看一个科普视频。
播放科普视频《探索月球》片段,请同学在观看的同时找一找视频中不熟悉的数字。看看谁发现了陌生的朋友?
于是发现了视频中前面带“减号”的数字,听到了“负223度”的表达。设疑:为什么多了“减号”?导入新课。21·cn·jy·com
《探索月球》的视频给学生扩充科普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赏与寻找,培养了学生有意识观察事物的能力,生动的影像更是增强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带动了课堂气氛。
二、交流讨论,探索新知
2、试一试(亲身体会正、负数概念意义)
请学生小组中收集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举例并用正、负数表示,成员间互相交流检验。最后,看哪个小组举例最多最好。
多次的小组讨论,亲身尝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了从客观实际中发现数学抽象的过程,同时,提高了学生间的交流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以表格形式演绎书中的例子,使学生更直观地记忆,帮助他们自己举例时理清思路。·y
2中提醒负数的负号千万不能漏写。
5、归一归(归类得出有理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6、梳一梳(梳理有理数的类别)
请学生自己给有理数的大家庭梳理下,找到家庭成员,并帮他们梳清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分类、归纳。再由教师一起梳理。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从给“自然数和分数分分家”、给“有理数的大家庭梳一梳亲缘关系”的角度让学生带着趣味感进行分类、归纳。)
(3)整数包括自然数、零和负数。(4)有理数包括自然数和分数。
5.拓展训练:
(判断题与
的补充是对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学生知识的混淆点。巩固新知的同时也不忘适度提升,安排拓展练习,开阔学生思维。)育
4、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1.请同学谈谈这节课所学习到的东西。(正数、负数和有理数的分类)
2.请同学谈谈这节课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
3、课堂练习夯实基础
1.书本例题,师生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巩固有理数的分类。特意补充
,请学生分辨。
特别提示:无限不循环小数不是有理数。
2.课内练习1,巩固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课内练习2.,巩固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4.判断题。(巩固概念)
(1)整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理一理(正、负数的细致分类)
请学生用正、负数给自然数和分数分分家,-1、-2、-3、-4…称为负整数;-
、
、
、
…称为负分数;相应的,1、2、3、4…称为正整数;
、
、
、4.5…称为正分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书本做一做1、2。由学生口答,集体校对。
1中强调特殊数“0”的讨论,说明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还有-7.46是分数。视具体情况补充说明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分数。
1.1.2
课题
1.1(2)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教
学
目
标
1、通过丰富实例,体会对自然数和分数作扩充是生活与生产实际的必然需要;
2、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3、建立正、负数的概念,体会其实际意义,会用正、负或零表示生活实际中的量。
重点
有理数概念。
难点
正、负数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