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杨浦实验学校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如图为自动电压力锅的内部电路图,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

压强过大时开关K过压自动断开,温度过高时开关K过热自动断开。

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自动电压力锅内部电路的是()
A.B.
C.D.
2.为了保障行驶安全,一种新型双门电动公交车安装了如下控制装置。

如果规定:车门关紧时输入信号为“1”,未关紧时输入信号为“0”;当两扇门输入信号均为1时,此时输出信号为“1”,汽车可以正常启动行驶;当输入信号为“1”和“0”,或均为“0时”时,此时输出信号为“0”,汽车不能启动.下列电路图(假设开关闭合时输入信号1,开关断开时输入信号0,灯泡发光对应输出信号1,灯泡不发光对应输出信号0)与该控制装置工作原理完全相同的是()
A.B.C.D.
3.在击剑比赛中,当甲方的剑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相当于闭合开关S甲,乙方的指示灯
L 乙就会亮;当乙方的剑击中甲方时,相当于闭合开关S

,甲方的指示灯L甲就会亮;双
方同时击中对方时,双方的指示灯都亮。

下列四个选项图中符合这种原理的电路是()
A.
B.
C.
D.
4.图甲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若两电流表的指针均指在图乙的位置,则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大小分别是()
A.1.8A 0.36A B.1.44A 0.36A
C.0.36A 1.8A D.0.36A 1.44A
5.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不带电的验电器A和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A 的球接触后,再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B.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正电荷沿金属棒从A移动到B
C.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瞬间电流方向是从金属棒的左端到右端
D.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金属箔片带了异种电荷
6.带正电的玻璃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通草球被吸引,这说明通草球
()
A.一定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D.可能不带电7.如图电路中两个小灯泡阻值不相等。

现研究该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用电流表测出通过A、B、C三点的电流分别为A I、B I、C I。

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C I I I ==
B .A B
C I I I >= C .A B C I I I =+
D .A B C I I I <<
8.一个电路中有两盏电灯1L 和2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开关断开,两灯同时熄灭,则两灯连接方式一定为串联
B .若一盏灯暗,另一盏灯亮,则能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
C .若测得通过每盏电灯的电流不相等,则两灯的连接方式一定为并联
D .若测得通过每盏灯的电流都相等,则两灯的连接方式一定为串联
9.下列有关电流和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会形成电流
B .带电的物体只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C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以后,丝绸带负电
D .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10.如图所示,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直尺去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验电器的甲、乙、丙部分都是导体
B .金属箔带有异种电荷
C .箔片张开说明塑料直尺导电
D .摩擦起电是因为电子发生了转移
1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1S 闭合,2S 接1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忽略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当2S 由1接到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小灯泡正常发光
B .电压表示数不变,小灯泡发光变暗
C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D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比值变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
B .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C .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D .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二、填空题
13.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铁是______(“导体”或“绝缘
体”),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轻质小球时,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电,因为______。

14.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与A摩擦过的物体B带正电,则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填“A”或“B”)得到电子。

在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越梳头发变得越蓬松,这是由于头发带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15.如图所示,已知A1的示数0.9A,A2的示数是2.4A,则通过灯L1的电流是______A,灯L2中的电流是__________A。

16.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其中电流表A1测 ______ (选填“支路”或“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 _______ (选填“L1”或“L2”)的电流,若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为如图(b)所示,则通过灯L1的电流为 _________ A。

17.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上了______电荷,手持其中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时,能观察到另一根玻璃棒远离的现象,说明了同种电荷______。

18.为避免点燃烟花造成人员伤害。

小明设计了烟花定时自动点火装置,原理如图所示,装置中的点火器有电流通过时,就会自动点燃烟花,定时器控制点火时间,为完善设计方案,还需要在____(选填“a”或“b”)处安装一个开关S,断开此开关,指示灯熄灭,整个装置停止工作。

点放烟花前,定时器使其所在支路处于_______状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19.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

如图所示,当手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发现A端会远离橡胶棒;由此可知吸管A端带_____电,理由是_____。

20.如图所示为小朋友从滑梯滑下后,出现了“怒发冲冠”的情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小朋友从滑梯滑下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使头发带上了___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在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三、解答题
21.某电路干路电流为0.1A,并联的两个支路电阻分别为1R、2R,总电阻10Ω。

若通过1R支路的电流为20mA,支路电阻1R、2R各为多大?
2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Ω,将其滑片移到b端,只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9W;闭合开关S、S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a 端,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1A.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

求:
(1)电源电压;
(2)R1的阻值;
(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60Ω,电阻R2的阻值是40Ω,如果通过R1的电流是0.2A.求:
(1)电源电压;
(2)通过电阻R2的电流;
(3)电路的总电阻.
2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不明,当电路闭合后,V1和V2的示数分别如图所示,求:
(1)电压表V1用的量程是多少?
(2)电源电压是多少?
(3)小灯泡L1上的电压是多少?
25.如图所示,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6A,的示数为,的示数5A,求:
三盏灯的连接方式.
分别求出流过、、中的电流写出计算过程
26.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R1=R2=4Ω、R3=6Ω求:
(1)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2)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当自动电压力锅压强过大或温度过高时,发热器都会停止工作,说明只要有一个开关断开,就停止工作,说明两开关串联,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2.B
解析:B
A.由A图可知,当两个开关都闭合,输入信号均为1时,灯泡L被短路,灯泡不发光对应输出信号0,汽车不能启动,故 A不符合题意;
B.由B图可知,当两个开关都闭合,输入信号均为1时,灯泡L发光,对应输出信号1,汽车可以启动,故B符合题意;
C.由C图可知,当两个开关都闭合,输入信号均为1时,灯泡L被短路,灯泡不发光,对应输出信号0,汽车不能启动,故 C不符合题意;
D.由D图可知,当两个开关都闭合,输入信号均为1时,灯泡L发光,对应输出信号1,汽车可以启动;当开关一个闭合、一个断开,输入信号为1和0时,灯泡发光,输出信号1,汽车也可以启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D
当甲方击中乙方时,即闭合开关S甲,乙方的指示灯L乙就会亮,故S甲与L乙串联;当乙方击中甲方时,即闭合开关S

,甲方的指示灯L甲就会亮,故S乙与L甲串联,双方同时击中对方时,双方的指示灯都亮。

由此可知:甲方指示灯与乙方指示灯互不影响,所以两灯并联在电源两端,故选D。

4.B
解析:B
开关闭合后,两灯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R2支路电流,由并联电路分流特性可知表A1选用大量程,示数为1.8A;表A2选用小量程,示数为0.36A;则通过灯L2的电流大小为0.36A,通过灯L1的电流大小为
121.8A0.36A 1.44A
I I I
=-=-=故选B。

5.C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A的球接触后,验电器A带正电;用金属棒把A和B 连接起来后,验电器A的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验电器B,因为金属是靠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导电的,所以,实质上,是负电荷沿金属棒从B移动到A,故B错误;
C.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验电器A的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验电器B,所以,瞬间电流方向是从金属棒的左端到右端,故C正确;
D.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金属箔片带了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使金属箔片张开,故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D
玻璃棒带正电,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的通草球,出现吸引现象,可能是通草球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可能通草球不带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故选D。

7.C
解析:C
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并联电路,A点在干路上,B点和C点分别在两个支路上,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I A=I B+I C
两个小灯泡阻值不相等,所以I B≠I C。

故选C。

8.C
解析:C
A. 开关断开,两灯同时熄灭,两灯也可能是并联,开关位于干路,故A错误;
B. 由于两灯泡规格未知,则无法通过灯泡亮度判断串并联,故B错误;
C. 由于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则若测得通过每盏电灯的电流不相等,则两灯的连接方式一定为并联,故C正确;
D. 若两灯完全相同,则串并联电流均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9.C
解析:C
A.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能产生电流,故A正确;
B.带电体性质是能吸引轻小的物体,该物体可以不带电,故B错误;
C.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以后,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因为得到了电子带负电,故C 正确;
D.电流方向和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同,和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自由电子是负电荷,所以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C。

10.D
A.乙部分是橡皮塞,是绝缘体,故A 不符合题意;
B.箔片张开是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故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头发摩擦过的塑料直尺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说明塑料直尺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解析:D
ABC.闭合S1,2S接1时,R1与小灯泡并联,电流表测总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源电压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当S2由1接到2时,R2短路,电路为小灯泡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变,故C错误;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可知,小灯泡仍正常发光,亮度不变,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电流表示数变小,故AB错误;
D.因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故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
A.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自由电子带负电荷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故A正确;B.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其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或二者都有,不一定仅是自由电子,故B错误;
C.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所以电流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一致,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C错误;
D.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导致了在摩擦过程中使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正电,因此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导体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解析:导体正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铁是良好的导体,可以把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导走,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2][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当它靠近一轻质小球时,小球被排斥,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小球带正电。

14.A同种
解析:A同种
[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B 带正电,失去了电子,A 得到了电子。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

15.509
解析:5 0.9
[1][2]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 1测量L 2中的电流,所以通过灯L 2的电流为20.9A I =;A 2测量干路中的电流,即干路电流 2.4A I =,根据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灯L 1的电流:
12 2.4A 0.9A 1.5A I I I =-=-=。

16.干路128A
解析:干路 2L 1.28A
[1][2]此电路为并联电路,1A 在干路测干路电流。

电流表2A 与2L 在同一支路,2A 测2L 电流;
[3]干路电流表与支路电流表的指针指向同一位置,表明两表所选量程不同,干路对应大量程,=1.6A I ,支路对应小量程,2=0.32A I 。

所以1L 的电流1I 为:
12-=1.6A-0.32A=1.28A I I I =。

17.正相互排斥【分析】(1)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正 相互排斥
【分析】
(1)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2]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玻璃棒带的电荷是相同的,手持其中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发现被吊起的玻璃棒被推开,这表明同种电荷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点睛】
此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一道基础题。

18.a 通路进行倒计时避免点燃烟花造成人员伤害
解析:a 通路 进行倒计时,避免点燃烟花造成人员伤害
[1]由题知,断开此开关,指示灯熄灭,整个装置停止工作,所以,该开关应与指示灯串联,同时能控制整个电路,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 应安装在a 处。

[2][3]由电路图可知,定时器与点火器并联,点燃烟花前,只有定时器是通路时(相当于一根导线),才能将点火器短路,使点火器不能工作;否则,在进行倒计时,点火器工作会点燃烟花造成人员伤害,因此其目的是:进行倒计时,避免点燃烟花造成人员伤害。

19.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负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A 端时,吸管A 端远离橡胶棒被排斥,说明吸管A 端与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橡胶棒带负电,A 端也带负电。

20.同种电子
解析:同种 电子
[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头发之间互相排斥而张开,是因为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三、解答题
21.12.550ΩΩ、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12I I I =+①
将10.1A,20mA 0.02A I I === 代入①,得:210.1A 0.02A 0.08A I I I =-=-= 在并联电路中,各干路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由U I R
=得: 1122U I R I R ==
变形有:
1221
I R I R =② 将1I 、2I 值代入②,得:
122114
I R I R == 即:
124R R =
并联电路总电阻为:
1212
R R R R R =
+③ 把124R R =和10R =Ω代入③得: 2222
4104R R R R Ω=
+ 解得: 212.5R =Ω
12450R R ==Ω
答:电阻1R 和2R 的阻值分别为12.550ΩΩ、。

22.(1)6V ;(2)15Ω;(3)3.6W 。

【解析】
【分析】
只闭合开关S ,只有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是串联,利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电压之和是总电压的特点求出电源电压;闭合开关S 、S 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a 端,只有小灯泡和R 1连入电路,是并联,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和电流之和是干路电流的特点,可以求出R 1的阻值和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只闭合开关S ,只有小灯泡和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是串联,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0.3A 10Ω3V U IR ⨯=滑滑 ,0.9W ==3V 0.3A
L P U I =实
,3V =10Ω0.3A L L U R I ==,因此电源电压是:=3V 3V 6V L U U U =++=滑 ;
(2)闭合开关S 、S 1,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a 端,只有小灯泡和R 1连入电路,是并联,流过小灯泡的电流:6V =0.6A 10Ω
L U I R ==额 ,因此R 1的电阻是:16V ==15Ω-1A-0.6A
U R I I =总额 ; (3)小灯泡的额定功率:=6V 0.6A 3.6W P UI =⨯=额额 .
23.(1)12V ;(2)0.3A ;(3)24Ω.
(1)由电路图可以知道,电路是并联电路,所以,U=U 1,即R 1两端的电压就等于电源电压,则:U=U 1=IR 1=0.2A ⨯60Ω=12V ,
(2)R 2与R 1并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则U=U 1=U 2,通过电阻R 2的电流:
22212V 0.3A 40U I R ===Ω
(3)电路的总电阻:1212V 240.5A
Z U U R I I I =
===Ω+ 【点睛】 (1)由电路图可以知道, R 1与R 2并联,知道R 1的阻值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 1两端的电压;
(2)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电阻R 2的电流;
(3)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总电压除以总电流,据此求出其大小
24.(1)0~15V ;(2)5V ;(3)2.5V 。

【解析】
(1)如图所示,V 1测总电压,V 2测L 2电压;
V 2所测电压是L 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V 2使用的是小量程,分度值为0.1V ,则U 2=2.5V ;
V 1所测电压是电源电压,使用的是大量程0~15V ,
(2)已知V 1所测电压是电源电压,使用的是大量程0~15V ;
分度值为0.5V ,由指针位置可知,电源电压U =5V ;
(3)两灯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U =U 1+U 2可知,L 1两端电压为:
U1=U-U2=5V-2.5V=2.5V。

25.三个灯泡并联;、、1A.
【解析】
解答:(1)由电路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电流表A后分成两支,一支通过L1;另一
支通过A1后又分成两支,其中一支通过灯泡L2,与L1电流汇合,另一支通过L3,最后三支电
路汇合,共同回到电源负极。

所以三个灯泡并联;(2)由图知,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
A1测流过灯L2与L3的电流,电流表A2测流过灯L1与L2的电流;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I1+I2+I3=6A−−−−① I2+I3=2.5A−−−−② I1+I2=
5A−−−−③
由①②可得,I1=3.5A;由①③可得,I3=1A;则I2=2.5A−1A=1.5A.
答:(1)三盏灯是并联的。

(2)流过L1、L2、L3中的电流分别为3.5A、1.5A、1A.
【点睛】
由电路图可知,三个灯泡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流过灯L2与L3的电流,电流表A2测流过灯L1与L2的电流;根据电流表示数及并联电路特点求出通过各灯的电流.
26.(1)0.6A,3.6V;(2)3A,0
【解析】
试题分析:(1)S1、S2都断开时R2、R3串联,电压表测R3电压,R= R2+R3=4 Ω+6 Ω=10 Ω,电路部压U=6V,电流表示数I=U/R=6V/10 Ω=0.6A,电压表示数U3=IR3=0.6A×6 Ω=3.6V;(2)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 R3短路,电压表测R3电压,故电压表示数为0,U=6V不变,I1=U/R1=6V/4 Ω=1.5A,I2=U/R2=6V/4 Ω=1.5A,故电流表示数I=I1+I2=1.5A+1.5A=3A。

【考点定位】欧姆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