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高考历史 专题四 第11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
考
试
标
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考情播报
▲民主政治的扩展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
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b
b
c
d
(2017·4月,27)考查《德
意志帝国宪法》的颁行
时间及其主要内容
考点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梳理·基础知识]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b)
1.时间: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1)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
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3)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日,并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等内容写入宪法中。
法国总统是由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选举产生,而美国总统则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
[史论要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从法律上使共和政体得以确立起来,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2)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法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有立法创议权,法律需经总统公布……”对总统的规定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
答:总统权力较大,但受议会制约。
说明法国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结果。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1875年宪法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第三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据多数票产生。
总统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是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首脑,有任命军政要职,提出法案和解散众议院等重大权力。
第十条共和国总统非得两院同意,不得宣战。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读史用史] 史料显示了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权力空前强大且受到两院制约,这种对总统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法国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结果。
要点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史料一《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②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
[识图解史] 史料中①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②说明经过长时间的斗争与抉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共和政体出现反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封建势力强大,专制观念根深蒂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史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之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存在了70多年之久。
[读史用史] “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是什么意思?“存在了70多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共和派和保皇派以一票之差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精练·核心素养]
素养1史料实证——法国1875年宪法
1.(改编)“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该条款出自()
A.美国1787年宪法
B.德意志1871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史料中共和国总统是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故选C。
答案 C
素养2历史解释——1875年宪法的内容
2.(改编)1873年,麦克马洪当选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他在位期间颁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据这部宪法,下列属于他权力范围的是() ①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文武官员②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③作为国家元首可缔结条约④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②错误,故选A项。
答案 A
素养3历史解释——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3.(改编)《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作品。
它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
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
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
解析法国保皇派与共和派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到1875年,共和派稍占上风,建立了民主政体。
《自由引导人民》体现了法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它可以在卢浮宫长久展出,说明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
答案 C
考点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梳理·基础知识]
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b)
1.确定德国为联邦制国家
2.确定了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
(1)皇帝:掌握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及主宰议会等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2)宰相:主持内阁,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3)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
3.认识
(1)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2)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色彩,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3)进步性: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使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史论要点] 英国和德国同样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二者差别很大。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君主是“实君”,权力巨大,议会形同虚设;内阁对君主负责。
英国君主是虚君,“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权力至上。
◎理解“19世纪晚期德国政治民主发展滞后与经济突飞猛进形成巨大反差”。
答:德国代议制尽管不彻底,但统一了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c)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d)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史料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读史用史] 史料显示了德意志皇帝实际控制了议会和立法。
据此你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提示:德国虽然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但徒有虚名,掌握行政权的皇帝控制议会,即控制立法权。
要点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征
史料德国政权结构示意图和漫画德国君主立宪制
[识图解史] 图示显示了德意志帝国皇帝控制行政权和立法权,统率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且具有明显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特征。
根据史料概括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提示: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空前广泛的专制权力,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没有实权。
德国虽然确立了代议制,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要点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史料欧美各国代议制的共性: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力,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同时也都通过立法保障人民的利益。
——百度百科[读史用史] 代议制实现的途径就是选举和实行民主,据此简析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有何作用?
提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各国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成果,这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这种政治模式的建立,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精练·核心素养]
素养1时空观念——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1.(2017·浙江4月选考)清朝官员斌椿1866年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
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
”
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才成立德意志帝国,设立帝国议会,因此该时段不可能存在。
答案 D
素养2史料实证——德国宪法的内容、特征
2.(改编)近代世界某部宪法规定:“上院联邦议会代表各邦。
议员为邦政府派遣的高级官员,按照邦政府指示统一投票,联邦议会主席由宰相兼任。
”下列表述符合该宪法的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C.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D.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解析据史料内容可以判断,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错误;根据宪法的规定,皇帝权力很大,有解散议会和废除法律的特权,故B项正确;C项是法国1875年宪法的意义,排除;D项说明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排除。
答案 B
素养3唯物史观——德、法代议制的对比
3.(改编)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
下列对其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解析结合各自的历史背景,德国是在封建割据状态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法国在确立共和制之前,君主派和共和派反复较量,专制王朝多次复辟。
为巩固他们的革命成果,宪法也各具特点,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答案 D
素养4历史解释——西方代议制的特点
4.(2018·丽衢湖期末联考)薛福成在《出使四国日记》中说:“西洋各国议院员绅由民推选,大抵皆取器识明练、才辩锋生者,而尤以家道殷实为第一要义,群谓之‘体面人’……盖视此为扬名成业之具,而非为养身肥家计也……故近来欧洲之官,以贪墨著者尚少。
”此言论旨在强调()
A.选举制度完善是西方民主的表现
B.公民素质高是实现民主政治的保证
C.国家要走向富强必须要变革制度
D.参政者有资产要求可有效防止腐败
解析题干主要论述西洋各国议员被选举的资格“以家道殷实为第一要义”,没有涉及西方民主的话题,故A项错误;西洋各国议员除去素质高的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家道殷实”,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选举的条件,没有涉及变革制度,故C项错误;议员的选举“以家道殷实为第一要义”,所以“以贪墨著者尚少”,即参政者有资产可以防止腐败,故D项正确。
答案 D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诸暨中学高二期中)下图是近代某国某时期的政体示意图。
示意图所示制度特点是()
A.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执掌
B.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
C.元首是选民直选产生
D.元首拥有任命内阁、主宰议会等大权
解析图示显示该国元首由议会产生,可断定该国为法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项正确。
答案 A
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
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实质上反映了宪法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
B.共和制确立是工业革命的结果
C.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D.民主共和才是符合时代的潮流
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条款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因而A项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影响,非宪法诞生的原因,故A项错误;B项是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分析,并没有反映材料中宪法含糊不清的特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含糊不清的特点,并结合史实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诞生过程中存在着君主派与共和派的斗争与
妥协,故C项正确;D项也未体现材料中宪法含糊不清的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8·浙江5月预测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从共和国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产生了50届政府,平均每年一届。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政府更迭速度加快,内阁平均寿命为6个月。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
B.两党制度下竞争激烈
C.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D.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
解析材料显示法国内阁寿命较短,其原因为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故选A 项。
答案 A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
B.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
C.立法机构兼掌司法权
D.限制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解析通过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审判总统,实现议会对总统的又一制衡,故A 项正确;材料所述为事后审判,而非事前监督,无法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表达了特殊情况下立法机构可以对总统进行司法审判,通常情况下司法权由法院掌握,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同贵族特权无关,故D 项错误。
答案 A
5.“(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它”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相互妥协,这符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故C项正确。
答案 C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D.有利于巩固共和制
解析A、B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事实,排除;法国总统是由间接选举产生,排除C。
故答案为D。
答案 D
7.(2018·磐安二中高二4月月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不同意见:
同学甲: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表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某些近代民主政治色彩
同学乙: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对于刚刚摆脱分裂的德意志来说具有国家统一的象征
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意见,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
B.乙对,甲不对
C.甲和乙都不对
D.甲乙说的都对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人表述都对,故选D项。
答案 D
8.(2018·诸暨中学高二期中)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解析德国代议制不彻底不完善,皇帝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
故“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评述符合德国实际,故选D项。
答案 D
9.(2018·宁波十校期末联考)《瀛环志略》中记载:“(某国)都城设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
爵房者,由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士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而闻于王,否则报罢。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及上下两院制
B.近代法国的共和制及国民公会制
C.近代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及参众两院制
D.近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及联邦、帝国两院制
解析由材料“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而闻于王,否则报罢”可知该国决策程序为乡绅房讨论,爵房决议,再告之相与王。
此种决策程序不符合英国下议院为决策中心的两院制,故A项错误;法国为共和制,没有国王,不符合材料中“王谕相”的情况,故B项错误;美国为共和体制,没有国王,不符合材料中“王谕相”的情况,故C项错误;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由帝国议会进行商议,再由联邦议会决议,然后禀告宰相与皇帝,与材料中决策程序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如表所示为反映近代德国城市化进程的“1871~1910年德国城乡人口变化对比表”。
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历史原因有()
①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②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③汽车取代马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④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871年~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比重在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有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逐渐应用于城市公用事业;农业的技术变革减少了农业所需人口,故①②④正确。
汽车取代马车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
答案 A
11.《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
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域已遭受攻击……”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解析题干材料中未提及联邦议会的立法权,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
皇帝拥有很多的权利,但同时对外宣战权必须经联邦议会的同意,可见二者的制衡性,B项正确。
德国皇帝是国家元首,不对议会负责,C项错误。
D项表述材料未提
及,德国权力的中心是皇帝不是联邦议会,排除。
答案 B
12.(2018·萧山三中下学期检测)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德国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
这主要反映了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
A.渐进性
B.连续性
C.曲折性
D.多元性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欧美代议制的多样性、多元性,故选D项。
答案 D
13.(2018·磐安二中高二4月月考)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②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③错误。
故选D项。
答案 D
14.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并对国会负责
C.法国参议院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解析英国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多数党领袖担任,A项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B项错误;法国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C项错误。
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5.(2018·宁波3月模拟)18~19世纪是世界艺术史上急剧变化的一个重要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从17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建筑样式经常被引用。
到18世纪中叶至整个19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政治需要,对古典形式的再现或组合成了欧美建筑运动的主流,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风格简洁、雄伟、庄重、典雅,充满理性精神。
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柏林国会大厦建于1884~1894年,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新古典主义等各种造型元素(见下图)。
——根据萧默《建筑的意境》整理材料二关于德意志帝国的代议制,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马克思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②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据《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古典主义建筑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在建筑样式上的相同之处和建筑功用上的不同之处。
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古典主义建筑兴起的时代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结合德国1871年宪法的有关内容进行阐述说明。
侧重解读②,请结合德国代议制建立的影响进行阐述说明。
(4分)
答案(1)相同之处:外形都运用了希腊柱式、罗马穹顶等建筑元素。
(2分)
不同之处: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多为教堂,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多为公共建筑或纪念性建筑。
(2分)
时代背景:18世纪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
19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对古代民主和法制精神的推崇。
(2分)
(2)侧重解读①:联邦议会实际上是拥有实权的上议院,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由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
德意志皇帝掌握一切大权。
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但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次之(或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4分)
侧重解读②:帝国的成立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进入资本主义时期。
代议制的确立有利于德国无产阶级进行合法斗争,缓和了德国的社会矛盾。
代议制确立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