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逼孩子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该不该逼孩子学习?
逼孩子学习,如果手段足够铁腕,可能一时奏效。

但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明白的是,无论是学
习还是教育本身,都不能只追求一时的效果。

逼孩子学习,反而让孩子感受不到获取知识从而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快乐,也无法让孩子真正
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儿。

我们想想自己,生活中好些事,别人怎么劝都没用,还可能越听越烦,必须得等那么一个点,
自己突然明白了,顿悟了,那才行。

孩子也一样。

所以说,逼孩子学习,不如长期慢慢引导孩子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让孩子建立“学习是为自己”的意识。

比如说,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

不是让孩子读,而是先从自己开始,每天手不离书,影
响着孩子去读。

包括我平时给学生做阅读引导,也从来没有和学生们说过“你们一定要多读书”。

我只让他们看
到一个手不离书的语文老师,让他们看到我办公桌旁的小书柜,在课堂上或者朋友圈上“假装
不经意”地随时分享我看过的书、我的阅读随记,他们自己产生了兴趣,自然而然就去读了。

再比如说,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积分奖励制。

家庭中,每人每天都有自己的任务。

比如爸爸妈妈每天的任务是在几点前完成今日份工作,而孩子每天的任务是在几点前完成今日
份所有学习任务。

具体的细节一定要平等协商,绝对不能是家长强制,要充分尊重孩子意见。

然后大家互相监督。

每日任务完成,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

积分到一定程度,什么程度自己商量,比如根据你们自
己的协商结果,每周一结算,那么到每周结算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积分,可以换取一个自我愿
望的满足。

孩子的积分,可以直接换钱,这个钱怎么支配,孩子自己做主。

而怎么能让孩子合理使用这笔钱,那又是另一件事了,这里暂不讨论。

担心孩子乱花钱所以强
行控制是没用的,还可能埋下别的隐患。

理财教育要做在平时,关键还要靠父母日常的影响,
所谓点滴生活皆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一个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方式。

每日积分,这是短期目标,每天都有一点成就感,不会因为目标过长而失去动力。

定期结算,就算是一个相对长期但又不太长的目标。

不会让期
待冷却,但是又有一个等待和积累的过程。

这一期结算之后还有下一期,这个积分制度长期存在,他永远有新目标、新动力。

比如这次我想攒积分买一个新书包,下次我可能想买一台新电脑。

完不成也没关系,不要指责,表示遗憾,并给予适度安慰和鼓励。

拿不到积分,定期结算就要
延后,他自己计划的实现、愿望的满足,自然也要延后,他已经承担了自然后果,就千万不要
再指责他。

让他感觉到,父母是同行者,而不是管理者。

在这样不着痕迹的过程中,孩子会不知不觉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儿:我是在为自己学。

同时,在平时进行理想教育。

不是说教,同样是影响和引导。

比如给他讲讲自己的理想、让孩
子看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为理想的付出、实现理想的快乐和成就感。

在日常阅读和看世界
中逐步扩大孩子的眼界,多体验,多尝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理想。

当然这只是举一个例子。

更具体的,要找到适合孩子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

但我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在日常引导中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自己看到学习的意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为考试而学,不为家长而学,不为老师而学。

学习的动力,是心甘情愿为它去付出的事儿,而不是教育者的说教和逼迫。

只有如此,学习的效果才是显著且长久的。

这种学习的习惯,也才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