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兴宁中学小升初招生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兴宁中学小升初招生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6.5 : 1310
化简后是( )。
2.把3.14∙、3.14、3.14∙∙、227
、3.14%、π,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是: ( )。
3.与511
的积是最小质数的数是:( )。
4.X 的6倍与7个311
的和是11.1,则X=( )。
5.有一道减法题,被减数、减数与差三个数的和是48,差是减数的12
,被减数是( )。
6.42与某数的最大公约数是21,最小公倍数是378,则这数( )。
7.老赵、老钱、老孙三人的职业为教师、工程师、医师,老钱比教师矮一些,老赵比医师高一些,老孙比医师矮一些,则( )是教师,( )是工程师,( )是医师。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正方形的边长扩大4倍,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就扩大( )。
A 、2倍
B 、4倍
C 、3倍
D 、16倍
2.在下列式子中,有三个式子的值相同,只有一个式子的值与其他式子的值不同,则这个式子是( )。
A 、12X35X11
B 、2X30X77
C 、15X14X11
D 、21X20X11
3.圆上有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是10,那么这个圆的半径( )
A 、一定是
B 、一定大于等于5
C 、一定小于等于5
D 、一定小于5
4、甲、乙、丙三人合买十瓶汽水,按规定三只空瓶可以换回一瓶汽水,请问他们共可喝到汽水( )瓶。
A 、10
B 、13
C 、14
D 、15
三、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7.875×227 - 523÷ 0.51)×914
2.109
20
÷[1.8×(7
15
36
- 1
4
9
- 0.65÷2
1
6
)
四、应用题:(1、2小题每题8分,3、4小题每题10分)
1.一只圆柱形薄铁片油箱,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5分米,这只油箱最多能盛汽油多少公斤?(汽油按每立方分米0.7公斤计算,得数保留整公斤数。
)
2.某厂男职工比全厂职工人数的3
5
多60人,女职工数是男职工数的
1
3
,这个厂
有职工多少人?
3.某班有26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30人参加英语兴趣小组,其中数、外都参加的是12人,班中两样都不参加的4人,则这个班学生人数是多少?
4.汽车上的一个乘客发现一个熟人沿着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走去,10秒钟后,这个乘客下车追敢熟人。
如果他行走的速度是他熟人行走速度的2倍,汽车速度是他行走速度的5倍,几分钟后他才能追上熟人?
课文编提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
“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
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
(教“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
这两位同学合适吗?
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
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
得最好。
(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
3.默读,找内洞特点。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
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
(二)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