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赵晓杰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民办高校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其特殊性。
笔者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赵晓杰(1974-),女,吉林四平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心理学硕士。
民办高校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1],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量实用性人才的重任[2]。
民办高校大多属于三本(包括独立学院[3])和高职高专类学校。
民办高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殊性,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既会碰到当代大学生普遍遭遇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承受着比公办学生沉重的压力如考分偏低带来的学业压力、高额学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偏见带来的认同压力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4]。
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一些心理优势和劣势。
心理优势主要表现为轻松乐观、压力感小、率直自信、外向善于交际。
明显劣势表现为刚愎自用、盲目自大、缺乏信赖、行为方式简单、不善于换位思考和体贴他人和独立性较差等[5]。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发展状况,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有研究表明,就总体而言,民办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7.93%[6];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方面的问题较突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部分学生表现为缺乏自信、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力薄弱、学习无目标、人际关系敏感、生活缺乏兴趣、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等[7](102-103)。
所以,努力构建科学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解决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是做好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最近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健康弱势群体[8]。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主流是健康的,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的。
大部分学生个性特征开朗、活泼、思维敏捷、情绪较稳定、人际关系良好、有一定的应对挫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7](102-103)。
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存在且比较突出的,特别是在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偏执方面学生表现明显[9](62-64)。
这些心理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笔者对某民办高校2006级至2009级的大学生进行了心理调查和访谈,并结合近几年来接待前来咨询学生的情况,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有几种类型心理问题表现突出:人际关系问题包括恋爱问题(占调查学生总数的约50%)、新生适应问题(占调查学生总数的约25%)、自我认知问题(占调查学生总数的约15%)、就业问题(占调查学生总数的约10%)。
(一)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human relations)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即
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咨询的实践得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出现问题最多,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
其中表现最多的是同宿舍关系紧张问题和恋爱问题。
以东北某民办高校为例,人际关系问题约占前来咨询总体人数的近50%的比例。
有一部分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闭锁心理,把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封闭和伪装起来,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其他人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因此有好多同学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易造成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和异性交往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着美好的大学生活和学习。
因此,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和自卑等不良情绪。
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敏感检出率高。
这些学生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其中高考失利是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敏感、自卑最重要的原因,另外,学习基础差、“民办”大学生的特殊称谓也是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9](62-64)。
处在大学时代的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同样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人的理解和接纳自己,也想结交更多的好友。
然而,有的学生却因为害羞、恐惧、自卑,缺乏交际技巧,不会表达等导致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这也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值得关注的原因。
(二)自我认知问题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的觉察。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不合逻辑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10]。
以往研究中发现:民办高校学生主要在强迫、敌对、抑郁、偏执等方面问题较突出,由于过去在学习方面遭受到挫折、失败或他人及社会的对“民办”的不良评价,会自我怀疑,无法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总是以负面的、悲观的态度看待周围世界,产生一种轻视、怀疑自己的心理状态[11]。
因此,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自我认知正确与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的状况,是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的根源。
这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应以重新审视,并加强认识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认知观念,是解决所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问题。
强迫是指施加压力使服从。
强迫问题的学生表现为做事僵化死板,难以适应变化和做决断,做事憎恨差错,追求完美,会过分沉湎细节,很少从成就中享受到满足感;敌对是指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仇视而相对抗。
敌对的学生通常表现为与别人发生矛盾,不能理解对方,不能迁让,与之对立,充满愤恨;抑郁是指心有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抑郁的学生常表现为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特征,是一种情感障碍;偏执是指极端固执、刚愎的人格缺陷。
偏执的学生通常有过强的自信,只信任自己,不信任别人,因而喜欢随便怀疑,喜欢争辩,显得异常固执任性、刚愎自用。
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强迫、偏执、抑郁、敌对问题较突出,究其原因如下:调查访谈中发现,由优越感强(厌恶失败)、凡事依赖成人、处世以自我为中心等特征引发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强迫问题,是学生不正确认知所致的。
在民办高校中,独生子女率很高、家庭经济条件多数比较好,家长过分的关心与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上述的性格特征。
当遇到相应的外因,如环境的变化、压力的增大等情况,易出现强迫等神经质症状;父母过高的期望与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是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抑郁、偏执重要的家庭因素,但影响最大的确是社会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不良评价、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不平等待遇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标准、严要求(如有些用人单位直接打出“民办”免谈牌子)等,是激起他们对外界的敌对与偏执情绪的外在因素;就民办高校大学生本身内因而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认为是“三流学校的三
腹有诗书气自华
流学生”、“低人一等”[12],不能正视高考失败的经历、不能认同民办大学生的身份以及遇到困难、挫折不能有效地自我调控是造成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抑郁、偏执、敌对的重要自身原因[9](62-64)。
(三)新生适应问题
新生适应问题,也是民办高校大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的研究表明:民办高校新生不同于普通高校新生的心理特点是缺乏学习动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集体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困难、爱冲动、网络成瘾等等,高危学生约占新生人数的 6.29%[13]。
有的研究还表明:民办高校一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9.9% ,其严重程度超过国内大学生平均水平;一年级学生心理问题比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14]。
大一新生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由于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上多较为严格,导致部分新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如有学生反应说“感觉大学不象他们想象的那样,和高中生活没什么两样”等;再加上,这个年龄阶段学生本身发展的特点“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面对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变化,更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出现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如对生活感到茫然无措,心理压力很大,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等反应等。
特别是有好多高考失利的大学生,对于来到民办高校,心中充满不情愿,不心甘,对这里的生活,学习等什么都觉得不满意,无愉悦感。
从近年来前来咨询的学生的表现和态度上来看,一二年级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增多,这些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和心理求助愿望方面,表现出年龄越小越强烈的趋势,他们积极改变自己,主动咨询较多。
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思想更加开放,也更加重视心理健康对于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四)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全国大学生都面临的问题,这也是民办高校大学生中表现特别突出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同台竞争时,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难以吸引用人单位目光和注意,就业压力更大,这也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
民办高校大学生往往会对前途产生危机感,对自己产生“无能感”,易引发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在民办高校工作和交流中发现: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升学经历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部分学生素质不高,生源质量落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不长,良好的社会信誉尚未建立,加之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短期内难以形成,社会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认可度低,与国外知名的民办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不一样,这是导致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15]。
面对不占优势的就业压力,民办高校现阶段的大学教育也缺乏对大学生学业生涯、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关注,与社会要求脱节,也是引起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要越过这道障碍就必须帮助大学生从入学后就树立良好的学业和职业意识。
刚入校后,新生对一切事物都处于好奇,适应的状态,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什么是学业和职业规划,作为大学教育者就应注意走一年级渗透,二年级引导,三年级学习,四年级操作的模式,积极帮助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二、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当前,大多民办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重视不够,建设投资不到位,研究不足,心理咨询及教育的专、兼职教师紧缺,师生比严重失调,远远不能满足民办大学生们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等。
为了使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学校等有关部门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好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更应针对民办高校大学
腹有诗书气自华
生常见心理问题和特点,积极主动开展各种适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活动,采取有效可行的教育方式,促进民办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积极开展大学生朋辈辅导活动
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或者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
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因此,有时它又被称为“准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nal Counseling) [16][17]。
针对我国民办高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并结合民办高校学生活动积极性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等特点,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适当开展学生同辈辅导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教育,恰恰适合他们特点,为他们所喜爱。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生活即是教育”。
实践表明,朋辈辅导活动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行之路。
学院可建立同辈教育体系,成立学院——各院(系)——班级的三级学生心理互助组织。
学院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各院(系)辅导员负责指导院系同辈教育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采取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主,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之一,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18]。
团体心理辅导强调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能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成长。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当学生身处班级中接受团体心理辅导时,他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上受到的震撼力是他在个别辅导、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理论讲座等场合下所无法获得的[19]。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可以帮助新生快速相识,减少孤独感,初步形成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普遍困惑的问题,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矛盾、异性交往等问题。
帮助学生尽快融入集体,顺利开始大学生活。
笔者在工作中将团体辅导活动用于解决新生适应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很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如心理卫生教育、团体咨询、个别咨询等。
研究表明:心理卫生教育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团体咨询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缓解因交往困难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20],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21];个别咨询是干预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可降低因此导致的休、退学率及自杀死亡率。
也有人用以上3种方式的不同组合进行实践, 即将心理卫生教育、团体咨询、个别咨询为一体的综合辅导模式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均取得一定效果[22]。
还有人提出了融学校与自我教育、课内与课外教育为一体的理论讲授、团体咨询、个别咨询、感悟分享与自创报刊“五结合”的综合辅导模式[23],适用于民办大学生,可以改善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因此,以团体辅导活动为主,走多种心理辅导模式综合化,不仅是解决常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更是一条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行之路。
(三)利用主题宣传,因地制宜,搞好学生心理服务工作
学院和各院系,每年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做好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等相关工作的提前安排和部署。
可进行院系和班级的评比,组织知识竞赛,心理剧表演等,反映大学生真实心理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
还可以通过举办“温馨5月”、“人文•青春”等主题活动,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校可以尝试在大学生住宿较集中的区域开设心理咨询室,在院系设立学生成长指导室、心理健康辅导室等,由一些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有一定专业实践经验的辅导员和心灵使者轮流值班,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辅导。
同时,心理健康工作也要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一二年级可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其适应新环境,明确努力方向上,如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给大学生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学习方法、人际关系、争优创优、心理调控等方面的指导;三年级工作重点放在扩大学生努力方向范围,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恋爱心理分析、情绪管理培养、德能与为人处世的统一教育,帮助学生为进入社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如通过学业的经验交流、及高年级优秀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活动;四年级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就业心理辅导,此时要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社会就业市场,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理想,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总之,要尽可能的发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力量,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有关心理知识的讲座、专题报告和多种社会活动,活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能力;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专项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鼓励和陪伴去专业心理健康机构求助,切实搞好学生全方位的心理服务工作。
(四)积极介入网络搞好心理健康工作
相对于传统的面对面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法,网络因其极强的平等性、隐蔽性、快捷性及实时性,可消除大学生出现问题时所产生的种种顾虑,从而使高校心理健康咨询及辅导工作,通过实时交谈不断矫正其分析判断,做出切合实际的引导及处理。
在高校的BBS论坛上,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辅导员及全体教职员工,不但可以及时发布一些教育教学信息,同时也和广大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又如网络交流系统QQ或者MSN等,通过这些网络交流平台,更易搭建师生之间的深层次的交流平台,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大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预防了更多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只是想找一个能理解并倾听自己心声的人,表达出去后,所有的问题基本上已解决了一半。
因此,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可打破传统,走方法多样化的道路,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诣温馨的家园。
另外,根据学校情况还可开通“咨询信箱”,利用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等方式。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不但学生本人的努力,而且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共同努力。
重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系统、科学的、适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体系,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9](62-64)。
[参考文献]
[1]民办教育频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mingban/ page.asp?id=3599&classid=62,2003-8-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 [EB/OL]./edoas/ website18 /53/info10053.htm,2005-0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EB/OL]./edoas/website18/11/info1204789960636811.htm, 2008-03-06.
[4]吴静. 民办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对策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3,(2):
腹有诗书气自华
95-98.
[5]徐玲,魏峰.西安市民办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2001,(8): 15-18.
[6]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0、93.
[7]曾伏云.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02-103.
[8]翁陶.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 5(1):156-157.
[9]林红.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05,21(3): 62-64.
[10]班志刚,黄竹温,英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267.
[11]王蔚.民办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自我调节[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4):111一113.
[12]许跃宇.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两个突出问题[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 (6):124-128.
[13]张莉.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 (2):139-141.
[14]宋玉梅,高怀荃.某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卫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18 -119.
[15]王文彬.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4-18:9.
[16]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28.
[17]王嫣,周贤,孙潇.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模式与效果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9,29(12):25.
[18]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240-241.
[19]陈艳.论发展性团体辅导走进大学生主题班会[EB/OL]./xgb/ Print.asp?ArticleID=7519,2009-5-6.
[20]杨眉.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集体心理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47-248.
[21]孙时进,范新河.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 23(1):77-79.
[22]田万生,方平.大学生集体心理咨询的实验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
55-57.
[23]俞少华,张亚林,罗爱兰,胡凯.大学生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17(4): 219-222.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ZHAO Xiao-jie
(College of Humanities & Science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7; China);
腹有诗书气自华
Abstract:Private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mechanism and mode of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gener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ared to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I through private college student s’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at often appear in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in a targeted manner in the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pproach.
Key words:Private college;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ental health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