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B.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活灵活现,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C.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D.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比赛最终8人成功入围,经过24课时的项目培训,所有学员均通过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传承人。

B.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善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

C.秋季的寒风差不多全把藤上的叶子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条,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D.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做了答复:一定要认真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就业环境。

3.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A.夏天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B.⑤④③①⑥②C.⑤③④①②⑥D.④③①⑤⑥②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

器物赋了,才成形质。

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

”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

正说着,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B.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黛玉由不得余意缠绵,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那块旧手帕子上走笔写道……宝玉挨打后,黛玉得知消息,慌忙赶去看望宝玉。

宝玉见黛玉满脸泪痕,安慰她说:“我叫疼是装的,别信真了。

”晚上,宝玉叫丫环送两条旧帕给黛玉。

黛玉悟出了旧帕的意思,感到可喜、可悲、可惧、可愧,在帕上题了两首七绝,越加视宝玉为知己。

C.宝玉挨打后要吃荷叶莲蓬汤,凤姐便命做十来碗大家吃。

汤烧好后,王夫人命玉钏儿送去。

见到她,宝玉想起她姐姐金钏儿的不幸,又伤心又惭愧,千方百计的哄她说话,并让她也喝一口汤。

D.宝钗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时也会显得冷酷无情。

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撵走羞愤跳井自杀,王夫人自责难过,宝钗这样劝导:“姨娘也不劳关心,不必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百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虚笔记》等。

B.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儿子和情人》、《虹》等。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欧·亨利、莫泊桑和契诃夫。

D.苏洵的《嘉祐集》中“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

7.“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与这一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3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8.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二、文言文阅读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
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使:以前如果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远略:长远的谋略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应当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④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2.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
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节选)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李桢《六国论》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组是()
①窃怪天下之诸侯(私下) ②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过错)
③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凭借)④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完整)
⑤以阴助其急(暗地里) ⑥未有能愈于秦者也(胜过)
⑦视秦无异也(看待) ⑧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擅长)
A.②③④⑧B.①③⑤⑥
C.①⑤⑥⑦D.②④⑦⑧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②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④而四国休息于内
⑤若此可以应夫无穷⑥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A.①⑤B.②③
C.③⑥D.②④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苏洵认为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像秦国一样富国强兵,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B.苏辙假设“彼秦者将何为哉”的条件是“韩魏无东顾之忧”,四国“阴助其急”。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厚韩亲魏以摈秦”,而“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有利地势,又未得到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题:
过骊山作
杜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2】“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有三种理解:一种是秦始皇削平天下的确是十分辛苦,但应该是削平
天下,让道路旁的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第二种理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让天下百姓都变得贫穷了,“为”读阳平,制造出的意思;第三种理解,主语不是秦始皇,而是指刘邦、项羽,特别是指刘邦,原来不过是“道旁穷百姓”,一个小小的亭长,但却最终“辛勤”地“削平”了“天下”。

你认为那种理解有道理?谈谈理由。

【3】简要归纳一下该诗与《阿房宫赋》在主旨及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

这正是说书的旺季。

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

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

轻轻弹
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

”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

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

”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

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

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
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

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

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
字字句句唱得铿锵。

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

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

小瞎子蹶着屁股烧火。

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

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一早起小瞎子病了。

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

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

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

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

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

“明天我就去抓药。

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


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

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

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

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

”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

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

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

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

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
就够了。


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

“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

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

”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在第4段写老瞎子的听觉,意蕴丰富。

既说淘米,也说管教徒弟,还在结构上暗联着小说前后的情节。

B.小说详细描写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刻画老瞎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C.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D.小说末段,运用了概括和象征的手法,高度浓缩了瞎子艺人们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探索。

E. 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小说的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瞎子”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六、其他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春天已经远去,然而,你却看到四季常青的植物还有那可爱的绿叶,看到晴好的正午,廊檐下依偎曝背的熨帖温暖,还有冰面下仍在流淌的河水中欢快的鱼儿正肥……这难道不是春天吗?
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会把死和藤叶联系在一起?笑话。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B.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活灵活现,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C.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D.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

【答案】B
【解析】辨析成语使用是否恰当,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A项,“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对的。

B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不合语境,应为“惟妙惟肖”。

C项,“天理昭彰”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D项,“茕茕孑立”意为“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比赛最终8人成功入围,经过24课时的项目培训,所有学员均通过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传承人。

B.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善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

C.秋季的寒风差不多全把藤上的叶子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条,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

D.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做了答复:一定要认真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就业环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项,成分残缺,句末加“的认证”。

B项,正确。

C项,语序不当,“差不多全”放
到“叶子”后。

D项,“对记者的问题”有歧义。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考场上辨析病句需要、快速、高效,这就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方法。

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划分句子成分法、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逻辑意义分析法、标志法等。

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A项,成分残缺;C项,语序不当,“差不多全”放到“叶子”后;D项,“对记者的问题”有
歧义。

3.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A.夏天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答案】D
【解析】其实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语言运用得体与否要关注谈话对象、语境等。

D项,“钧裁”是对
上级或尊长的敬辞,不能用于长辈对晚辈。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
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B.⑤④③①⑥②C.⑤③④①②⑥D.④③①⑤⑥②
【答案】B
【解析】解答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语段的话题与中心,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

选文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阐述的是“生成整体论”中“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生成整体论”强调两点,一是整体功能不等于部
分之和,可以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二是仅仅通过分解来了解整体是不充分的,因为部分与部分之间有相互作用。

借助句中“然而”、“所以”、“虽然”等明显表逻辑关系的词语,以及“例如”等有较强提示作用的词语,不难选出。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湘云道:“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

器物赋了,才成形质。

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

”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

正说着,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B.这里林黛玉体贴出手帕子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黛玉由不得余意缠绵,令掌灯,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便向那块旧手帕子上走笔写道……宝玉挨打后,黛玉得知消息,慌忙赶去看望宝玉。

宝玉见黛玉满脸泪痕,安慰她说:“我叫疼是装的,别信真了。

”晚上,宝玉叫丫环送两条旧帕给黛玉。

黛玉悟出了旧帕的意思,感到可喜、可悲、可惧、可愧,在帕上题了两首七绝,越加视宝玉为知己。

C.宝玉挨打后要吃荷叶莲蓬汤,凤姐便命做十来碗大家吃。

汤烧好后,王夫人命玉钏儿送去。

见到她,宝玉想起她姐姐金钏儿的不幸,又伤心又惭愧,千方百计的哄她说话,并让她也喝一口汤。

D.宝钗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时也会显得冷酷无情。

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因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撵走羞愤跳井自杀,王夫人自责难过,宝钗这样劝导:“姨娘也不劳关心,不必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几百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的能力。

考查细,难度加大。

B原书情节是:宝玉挨了打在养伤,来看他的人各有各的心理、态度、言语,宝钗是情理并重,怪宝玉平日不听劝告。

黛玉只是一个“情”字,眼
睛哭肿了,一句抵十句。

宝玉叫丫环送两条旧帕给黛玉,黛玉是个中人,很快就悟出其中的秘情来了。

宝哥哥因情感动了林妹妹,因而提笔在帕上题三首绝句,而非选项说的两首七绝。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A.史铁生,河北省涿县人,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作品有《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B.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儿子和情人》、《虹》等。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欧·亨利、莫泊桑和契诃夫。

D.苏洵的《嘉祐集》中“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应选D,“‘嘉祐’二字取自苏洵的书斋名”错,“嘉祐”是宋仁宗年号。


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
7.“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与这一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下联是()(3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D.风吹萤火到满园
【答案】B (3分)
【解析】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由上联“月送”可排
除A项,由上联“花香”可排除D项,由“小院”可排除C项。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8.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答案】D
【解析】题目要求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首先对所给选项一一分析,经分析可知,D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其余三项都使用比喻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
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使:以前如果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远略:长远的谋略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应当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词性推断法等。

可将选项所给的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D项,当:倘若、如果。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D项,当,译为应当显然错了,应译为倘若、如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