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认识
【摘要】收入分配制度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超越“就收入谈收入”的简单思维,充分认识到公共权力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建立有利于实现公平分配的价值分配体系,强化政府再分配的责任、改进市场分配的机制和增加社会分配的比重。

只要有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可以实现预期目标的。

【关键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分配制度;劳动价值论正文: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但在继续深化改革面临的不断叠加的新旧矛盾和问题中,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尤为突出,且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

一、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分配制度的理想模式。

但由于当前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产生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贫穷国家,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生产的积累,没有达到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达到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所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模式还不具有其有效实施的社会基础。

建国以来,在分配制度上,我们走了一些弯路,也吸取了深刻的教训,痛定思痛之后,我党果断地领导全国人民以“三个有利于‘为目标展开了经济领域的改革。

在确认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实等国情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人悬殊。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人者收人水平。

”同时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促进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
素价格形成机制。

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当中,经济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和方向,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已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结合起来”的制度确立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分配制度。

二、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产生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产生有其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对由市场化改革释放出来的个人禀赋差异产生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容忍度。

“凭本事吃饭”的观念深入人心。

体质体格、受教育程度和内容、个性修养等特征都会造成不同人之间的收入差异。

由于市场化进程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市场化时间先后、程度深浅不同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及相应的人群会产生收入分化,出现收入差距。

这种收入差距扩大是合理的。

产生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第二大原因是财富差异。

城乡居民无论是传统职业性的收入来源,还是新增的收入来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受到物质财富的直接、间接影响。

三、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策选择
(一)确立了从先富到共富的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按劳分配,其根本目的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是逐步地由部分到整体,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富裕起来,这是承认收人差别存在的合理性。

这比大锅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机制更能体现公平。

(二)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改善政府治理,打压非法收入,解决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问题
我国经过多年改革,“官倒”、“私倒”这种与双轨制相联系的权力腐败基本消失,剩下比较严重的是以权谋私、官僚主义等党政系统的腐败现象,以及相伴随的部分人拥有非法收入。

行政机关的决策、执行程序不够规范透明,行使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有权无责现象比较严重。

这些干扰了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成为实现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的最大制度性障碍。

消除非法收入,确保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要求党政切实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真正做到管
住、管好自己人。

这是目前阶段最易见效、又最易缓和社会对收入分配不公不满情绪的做法。

(三)通过科学有效的财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保证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
为了保障基本人权,需要有完善的事后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进行适当的削峰填谷。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适当加大二次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缩小收入分配结果差距。

完善所得税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开征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努力方向。

我国整体发展层次还比较低,国家财力和居民家庭收入有限,目前不宜建立较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之间暂时也不宜强行要求统一标准。

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盲目追求奢侈消费,向海外转移财产和家人,普遍缺乏财产和人身安全感,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执政能力,治国理政必须胸怀全局、放眼未来,力戒为了眼前和局部目标顾此失彼、进退失据。

解决包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在内的民生问题一定要尊重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客观规律,一定要依法治国。

我们不能一方面强调经济领域转变政府职能,另一方面社会领域继续没有底线地进行全能政府实践,甚至不自觉地制造新的不合理利益格局,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在解决包括国民收入分配在内的民生问题中也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引导、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力量,不能事无巨细都揽在自己身上,不断推高社会期望值,最终很可能造成中低收入阶层和富裕阶层都不满意的局面。

解决重大社会矛盾和问题,一定要先检视体制、理顺体制,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以政府直接包办或增加支出应对了事。

总之,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制度坚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包括两方面最基本的内涵: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精髓的同时,要结合我国收入分配的现实,直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等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朱之鑫、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十
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 人民出版社
[2]丁任重,张素芳、扩大内需与国民收入分配调整、求是,2010年第1期
[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