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村小学安全校本教材中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安全快乐生活
序言
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
需要是什么呢?就是人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和满足。
比如:人饿了,就需要食物,渴了就需要水。
冷了就需要穿衣服。
但是这些需要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
如果一个人饿极了,给他一个馒头,告诉他,这个馒头有毒,即使再饿,这个人一定不会吃,因为不能满足他的安全的需要。
再比如:有个地方景色优美,很好玩,但那里存在危险,即使再好玩,人们肯定也不会去。
安全,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学校师生安全与否,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
谁都希望健康,谁都希望安全,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健康与安全更显得弥足珍贵。
安全跟做数学题不一样,做数学题错了,你可以改正,可以请老师给你辅导;但是,不注意安全造成了事故,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随时随地注意安全是人的本能,比如你的手摸到一个滚烫的物体,你会自觉地把手缩回去;人在摔倒时,会自觉地伸出手支撑到地面。
但本能是人生下来就具备的,是低级的,是原始的反应,不是有意识的。
因此学习安全常识是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意识地预防、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为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存在安全隐患,就没有防患意识。
比如:遇到地震,楼房倒塌时,你又无法跑出去,你应躲在哪里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常识,如果你知道,你就可以镇定自若,积极自护(应躲在跨度较小的房间里),否则就会很危险。
再比如:放假了,你跟着父母到城里逛大商场,如果遇到失火或拥挤,发生危险时,你该怎么办?这也涉及到安全常识。
大商场里的地面上都标有出口的路标,
可跟着标志走,也可以在进商场后,先有意识地看看出口在哪里,出口上写着“出口”两个字,有的写着“EXIT”。
这时候你不能跟着别人乱跑、乱挤。
面对自然灾难频发,交通事故接连不断,意外伤害又防不胜防,饮食安全问题突出等诸多不安全因素,把安全教育引入课堂,使安全教育经常化,杜绝和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促进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让师生从近年发生的学校一系列安全案例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增长见识,提升应急、自救、自护能力,并且时时反思,处处防范,确保安全,是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主旨所在。
通过学习,愿全体师生未雨绸缪,用知识守护生命,出入平安,身体健康。
编者
目录
第一课遵守交通规则…………………………第二课安全乘车………………………………第三课骑自行车常识…………………………第四课防人身侵害……………………………第五课防诱骗敲诈……………………………第六课垃圾食品………………………………第七课不良饮食习惯及其危害………………第八课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九课防春季流行病和传染病………………第十课防冬季流行病…………………………第十一课防食物中毒…………………………第十二课防中暑………………………………第十三课校园踩踏事故预防…………………第十四课课间意外事故………………………第十五课防运动伤害…………………………第十六课溺水事故……………………………第十七课防触电………………………………第十八课异常天气灾害的预防………………第十九课地震…………………………………第二十课泥石流………………………………第二十一课水灾………………………………第二十二课防火灾事故………………………
第一课遵守交通规则
曾经有人说过“车祸猛如虎”。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车祸成了目前最大的安全隐患。
而车祸的发生,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
案例一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付某在去学校报名的路上,没有仔细看看公路上过往的车辆而横穿马路,结果被一辆家用农用车撞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二某小学学前班学生杨洋,男,6岁。
中午放学爷爷接他站在校门口准备过马路回家,这时他妈妈站在路对面喊他,杨洋就挣脱爷爷牵他的手,向马路对面跑去,刚跨进马路两三步,就被左边驶来的一辆吉普车撞倒并从身上碾压过去,当场死亡。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都是因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酿成的惨剧。
所以学习和遵守交通法规是确保每一个人生命安全的前提。
我们小学生是道路交通行为中的弱势群体,那么在参与交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认识信号灯
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在一些重要路段或者危险地点,交管部门常常安装有信号灯,指导车辆和行人安全有序地通行。
信号灯有绿、黄、红三种颜色,其作用如下: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过。
2.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二、行走注意事项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
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时靠路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或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不要用衣物,雨具挡住视线。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小学生放学时要头戴小黄帽,在雾、雨、雪天,最好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5.横过车行道时,必须走人行横道。
没有人行横道的,须事先看清左右来往车辆,待车辆过后直行通过,不要追逐,猛跑。
6.过交叉路口,要注意交通信号灯,熟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交通规则。
7.不准在停着的车后突然横穿马路,也不要走在路中间突然回头走。
这些行为会导致驾驶员判断失误,造成交通事故。
总之,过马路时,一定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课后思考与练习:
1.平时,你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观察到同学们在行走时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说一说。
2.观察、搜集交通标志,并认识这些标志的含义。
3.读一读。
交通规则要记牢
小朋友,你别跑,站稳脚步把灯瞧。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
过路应走斑马线,交通规则记心间。
红绿灯
小学生,起得早,交通小队排得好;
过马路,走横道,交通安全要记牢;
听指挥,别乱跑,平平安安到学校。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十分方便,选择乘坐机动车辆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多数的中小学生也选择乘车上学。
其实,乘坐车辆还有很多学问呢,如果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现在,一些违法违规车辆增多,承载违法违禁物品的车、超速超载的车、报废不合格的车,还有一些车驾人员手续不齐全、技术低劣,再加上有时我们自己不注意乘车事项等等,都给我们的出行乘车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那么,作为我们小学生来说,在乘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1.不搭乘黑车和报废的车辆。
2.坚决不搭乘超载的车。
3.不搭乘承载违法违禁物品的车。
4.候车时,应依次排队,站在道路边或站台上等候,不应拥挤在车行道上,更不能站在道路中间拦车。
5.上车时,应等车辆靠站停稳,先让车上的乘客下完车,再按次序上车,不能争先恐后。
7.乘坐公交车时,如果没有座位,一定要紧紧抓住扶手或座位。
车辆拐弯或急刹车时更应如此。
8.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要系好安全带,尽量不要喝水、吃东西,在车厢内来回走动,更不能戏耍打闹。
9.下车时,要依次而行,不要硬推硬挤。
当打开车门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以及车门下面是否有小坑,地井等危险隐患。
10.下车后,应随即走上人行道。
需要横过车行道的,应从人行道内通过;千万不能在车前车尾急穿。
议一议:
1.乘坐两轮摩托车要戴头盔吗?
2.爸爸开车的时候,明明趴在副驾驶的车门上,挡住了观后镜,他这样做对吗?
3.过年了,爷爷爸爸买了好多鞭炮,想乘长途客车带回老家,可以吗?
4.如果你看见爸爸妈妈有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第三课骑自行车常识
在我国,自行车是目前大多数人主要的交通工具,骑自行车也是学生们喜爱的一种交通方式和运动方式。
随着骑自行车人数的增加,自行车肇事率也在上升,许多骑车的学生成为自行车车祸受害者。
骑自行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因为自行车是靠骑车人用双脚踩动踏板,由链条来带动后轮向前滚动,在行进时要用双手握紧车把来掌握重心,控制方向,所以稳定性差,安全性差。
一碰即倒,一倒就伤人。
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自行车事故要占总事故的一半以上。
因此,我们小学生应该严格遵守骑车规范,避免成为自行车的“牺牲品”。
有关法律法规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不允许骑
自行车。
骑自行车的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非机动车车道内有序行驶,严禁驶入机动
车道。
在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道路上
行驶,尽量靠右边行驶,不能骑车在道路中间,不
要数车并行,逆向行驶。
2.骑车至路口,应主动地让机动车先行,遇红
灯时,应停在停止线或人行横道线以内。
严禁用推
行或绕行的方法闯越红灯。
3.自行车拐弯前要放慢速度,向身后回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不要任意超车。
4.要经常检查车子性能,响铃,刹车或其他部件,有问题时不能骑车,应及时修理。
5.不准双手离把,不准撑伞,不准骑车带人,不准在道路上学骑车,不准在道路上骑车互相追逐,耍花样或扶肩搭背勾手并行。
6.学车或练车时,要在无人无车的空地上进行,并且有大人陪同。
7.年龄未满12周岁的学生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8.在雨雪天气里骑自行车,最好穿雨衣,雨披,不要一手撑伞,一手扶车把骑行。
9.雨雪天骑车,自行车轮胎不要充气太足,不要猛捏车闸,不急拐弯,防止滑倒。
10.雨雪天骑车,要注意力集中,不能赶急图快,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应与前面的车辆、行人保持较大的距离。
课后思考:
1.妈妈骑自行车载着明明去买菜,这样做对吗?
2.骑自行车出行前,必需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骑自行车直行穿越交叉路口时,正确的步骤是怎样的?
第四课防人身侵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肩负着保护青少年的责任。
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了社会。
目前社会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违法犯罪现象,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所以,同学们很有必要学会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理。
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对。
一、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
当同学们独自在家时,要注意避免陌生人进入而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1.独自在家,要锁好院门、防盗门、防护栏等。
2.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从门镜观察或隔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应开门。
3.如果有人以推销员、修理工等身份要求开门,可以说明家中不需要这些服务,请其离开;如果有人以家长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其待家长回家后再来。
4.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人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迫使其离去。
5.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二、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
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同学们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
1.匪警电话的号码是110。
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2.拨打110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范方面应当注意:
1.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2.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
3.外出游玩、购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单独行动。
4.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陌生人交谈要提高警惕。
5.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丢失或被坏人抢走。
6.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
7.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
8.外出的衣着朴素,不戴名牌手表和贵重饰物,不炫耀自己家庭的富有。
9.携带的钱物要妥善保存好,不委托陌生人代为照看自己携带的行李物品。
10.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同行或做客。
11.外出要按时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设法告知家长。
四、被歹徒盯上怎么办?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某种目的,常会以中小学生作为侵害对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l.发现被歹徒盯上,不能惊慌,要保持头脑清醒、镇定。
同时,根据自己的体力和心理状态、周围情况、歹徒的动机来决定对策。
2.如果只是被歹徒盯上,应迅速向附近的商店、繁华热闹的街道转移,那里人来人往,歹徒不敢胡作非为;还可以就近进入居民区求得帮助。
3.如果被歹徒纠缠,应高声喝令其走开,并以随身携带的雨伞和就地拣到的木棍、砖块等作防御,同时迅速跑向人多的地方。
4.遇到拦路抢劫的歹徒,可以将身上少量的财物交给歹徒,应付周旋,同时仔细记下歹徒的相貌、身高、口音、衣着、逃离方向等情况,待事后立即向民警或公安部门报告。
5.如果遇到凶恶的歹徒,自己又无法脱离危险,就一定要奋力反抗,免受伤害。
反抗时,要大声呼喊以震慑歹徒;动作要突然迅速,打击歹徒的要害部位,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寻找机会脱身。
用智慧,随机应变。
读读议议: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我们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学会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使我们面对侵害能冷静地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第五课防诱骗敲诈
防诱骗敲诈是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尤其是小学生更容易上当受骗,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识显得迫在眉睫。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信息吧!
一、什么叫敲诈勒索?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什么叫诱骗绑架?
指运用各种欺骗方法和手段,以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
三、怎样防止敲诈勒索?
应掌握以下八种方法:
1.反抗法。
当对方力量与你相当或不及你时,你以要寻找对防的薄弱之处,乘其不备,控制对方;如你发现地上有反击物(石块、木棒)时,可佯装蹲下系鞋带捡起震慑对方。
2.感召法。
通过讲道理,晓以利害,开启对方;或义正词严地怒目斥责对方,使其自我崩溃,放弃违法犯罪行为。
3.周旋法。
佯装服从,稳住对方,分散其注意力,寻机脱身报警。
4.耍赖法。
突然倒地打滚或喊叫嚎哭,引来围观者,趁机报警。
5.呼叫法。
突然大吼“救命啊……”引来旁观者,伺机脱身。
6.认亲法。
当不远处有大人时可佯装认识,直呼“”二叔“三婶”。
7.放线法。
佯装害怕,暂时答应对方条件,约定时间、地点交钱物,待对方离开后报警。
8.抛物法。
把书包或身上值钱的物品向远处抛去,当歹徒忙于捡钱时,快速脱身报警。
相关案例
2001年5月28日,某小学一学生放学途中,被一名非常熟悉的亲友诱骗后绑架杀害。
2005年3月10日上午7点多钟,泸县福集镇一名13岁男孩在上学途中,被两名寻找绑架目标的男青年发现,遂以帮忙带路为名将该男孩骗上车后绑架杀害,勒索其家里现金4万元,教训十分深刻。
议一议
当你在放学途中,被一陌生人在无人处敲诈,你该怎么应对?
第六课垃圾食品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食品的味道确实好极了,但它却有一个名字叫做“垃圾食品”。
因为这些食品为了满足人们的“口感”,经过炸、烤、烧等加工使营养成分部分或完全丧失,并且在加工过程中还添加一些有害健康的配料。
若长期过量食用会在人体里产生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现在我们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和小糖尿病就与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有着很大的关系。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的百姓故事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洛阳市的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患上了尿毒症。
经过仔细查找病因,原来这个孩子经常喜欢吃方便面,而方便面在制作过程中,要添加好多原料,其中加入的吊白块(是一种工业用的东西)有的严重超标,长期食用吊白块超标的方便面,最终可导致人患尿毒症。
现在,我们不断从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上知道,好多厂家和商贩为了牟取私利,在生产药品和食品中,随意添加或超标准添加违法违禁物质,食品药品检验检疫不合格,不注意生产卫生条件,致使一些不合格、过期的、低劣的食品药品流入市场,危害我们小学生的安全。
平时,我们周围的小胖墩和小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病、腹泻呕吐的同学,多数就与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有着很大的关系。
“病从口入”,同学们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就应该管住自己的口,不贪吃小商店里的麻辣食品、冷饮食品,远离这些“垃圾食品”吧!
思考与探究:
1.你吃过垃圾食品吗?因为吃它而有过教训吗?讲出来告诫大家吧。
2.学了这课,你今后面对“垃圾食品”会怎么做?
第七课不良饮食习惯及其危害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危害同学们身心健康的一大祸害。
有一项小学生饮食习惯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不能坚持每日三餐者占38.59%;用甜点、快餐代替早餐者占59.8%;而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者却仅有19.7%;爱吃油炸食品的儿童占61.2%;有 56.82%的儿童极其喜欢膨化食品;接受调查的小学生96.63%都吃零食;喜欢甜食、油炸食品、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在儿童中普遍存在。
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让我们摒弃下面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吧!
一、喜食油炸食品
不少同学喜欢吃炸猪排、炸鸡腿和炸土豆条等油炸食品,因为又香又脆,确实很好吃。
可是因为油炸类食品吃得太多,影响正常胃口、食量的例子也频频发生,不少孩子甚至还出现肥胖、厌食等。
从健康角度而言,油炸食品不宜多吃。
首先,油炸食品不容易消化,多吃容易得胃病。
孩子的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高温食品进入胃内后会损伤胃黏膜而得胃炎。
油脂在高温下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很难消化。
爱吃油炸食物的孩子会感到胸口发闷发胀,甚至恶心、呕吐或消化不良,个别孩子吃了油炸食物后还会连续几顿吃不下饭。
所以同学们要尽量少吃油炸食品,或者做到不吃。
二、喜食膨化食品
薯片、雪饼、虾条这些食品大多以面粉、小米和土豆等食物为原料,经过油炸、加热或添加膨松剂加工而成的。
这些膨化食品大多口味鲜美,包装新颖,有的还在其中加有玩具、小画册来吸引同学们的目光。
其实长期食用这些膨化食品,会导致同学们把这些食品当作主食,不愿吃鲜味的蔬菜,不愿好好吃正餐等。
此外,这些膨化食品中还含有微量的致癌物质—铅。
所以同学们也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尽量不要在空腹的时候来吃,食物尽量要全面一些,不要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三、嗜食甜食
爱吃甜食是多数同学们的嗜好。
不少家长都反映,孩子普遍喜爱吃甜味的小点心、冷饮、果汁和各种各样的零食,随之而来的“甜食综合症”也频频发生。
如情绪激动、好哭好闹,爱发脾气,多动好动,容易烦躁。
所以,同学们要尽量克制,少吃甜食,少喝含糖较高的饮料。
四、不吃早餐
同学们不吃早餐,危害也是很大的。
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人们身体所需的各种能量要急需补充,这样,人们才会精力充沛,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学习。
可是我们一部分同学不吃早餐,或者吃些小零食应付差事,导致上课没有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贪睡,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还有偏食、挑食、贪吃零食等很多不好的饮食习惯,都会危害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同学们的成长。
读读想想:
你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吗?今后该怎样做才对?
第八课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于吃的学问很大,那么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认真的读读《饮食好习惯三字歌》,去寻找答案吧!
饮食好习惯三字歌
上餐桌,知谦让,不喧哗,不敲碗。
接饭菜,双手端,夹饭菜,不乱翻。
知营养,不挑食,刺激物,要少吃。
吃早餐,要吃好,吃午餐,要吃饱。
晚间餐,要少吃,细细嚼,慢慢咽。
餐已毕,即漱口,不跑跳,保脏腑。
好习惯,早养成,保健康,乐无边。
读读想想:
1.熟读并背诵《饮食好习惯三字歌》。
2.同桌互相交流。
(1)“早上时间紧,我就不吃早餐了。
”对吗?为什么?
(2)喜欢吃的,我就多吃点,吃的饱饱的,对吗?为什么?
第九课防春季流行病和传染病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春季常见的流行病和传染病有哪些?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确保身体健康,轻松学习。
一、春季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
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流脑等。
二、这些病各有什么特征?
1.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近年成人也有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4.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5.水痘: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空气飞沫传播;被疱疹液污染的用具。
水痘的潜伏期为 12 ~ 21 天,平均14 天。
患了水痘以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皮肤分批出现皮疹,以躯干为多,头面部次之;皮疹由最初的斑丘疹逐渐发展为疱疹,好转后结痂;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 10 天左右自愈,但发疹期间要注意各种并发症,尤其是继发感染;重症水痘还可发生水痘肺炎、脑炎、肝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等。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