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塔·米勒《呼吸秋千》的文化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的文化记忆
邵凌玮
【期刊名称】《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28)002
【摘要】文学作品被普遍当作一种记忆的媒介,它既是个体记忆的媒介,同时也是集体记忆的媒介。
以2009年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长篇小说《呼吸秋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乡愁、饥饿和劳动营这三重个人记忆,指出小说将个体记忆纳入民族文化记忆的框架之中,对构建集体记忆发挥了作用。
%Works of literature help produce cultural memories .The function of the work as media has a constructive role in shaping both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memory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dividual memory reflected in Atemschaukel (Hunger Angel) ,a novel by 2009 Nobel Prize winner Herta Müller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homesickness ,chronic hunger as well as life in the labor camp .It also focuses on the outcome that how this novel influences the collective memory .
【总页数】6页(P106-111)
【作者】邵凌玮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I516.074
【相关文献】
1.论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创伤书写 [J], 余杨
2.语言的艺术魅力——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语言"重复"现象研究 [J], 于月
3.论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的超现实隐喻 [J], 吴文权
4.语言的艺术魅力——赫塔·米勒《呼吸秋千》中语言“重复”现象研究 [J], 于月;
5.概念隐喻视角下赫塔·米勒长篇小说《呼吸秋千》中的隐喻研究 [J], 于月;戴辰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