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的合理构建和主动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而实验材料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根本,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没有材料的课堂是纸上谈兵的课堂。
材料是科学探究的“米”,而“米”的优良决定了“饭”的质量。
现将教学中一些做法和想法,权当抛砖,与君共享!
一、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
材料引起活动,材料引起学习。
有结构的材料应是教师设计和组合的典型的教学材料。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和方式,而材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获取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载体。
1.选择直观的具有典型性材料。
在探究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对事物的认识,提升科学概念。
如《谁流得更快》的教学中,对比试验用的洗洁精是探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品牌的洗洁精黏度不同,为了使洗洁精和食用油实验结果便于比较,教师需要事先实验,选取黏度大于或者小于食用油的洗洁精,能让学生看得清,较直观地体验探究活动。
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教师准备的铁丝、铜片、泡沫、塑料棒、干木棒、橡胶棒、陶瓷等23样材料要充分考虑材料的典型性、活动性。
2.选择操作性强的材料。
有的材料本身结构明显,观察时一目了然。
如在教学《比较韧性》,准备的实验材料:卡纸条、木条、铁条、塑料条在宽度、厚度一定要一样的,这样便于比较。
并在每个物品的一端同一位置打孔,来悬挂重物,物品弯曲程度越大,韧性就越好。
3.选择有趣味性的材料。
材料的趣味性,能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能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尤其在大班教学中,有趣好玩的材料更能调控课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强化学生的思维。
如《磁铁的磁性》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形状的磁铁,还提供小车、铁架、针、泡沫塑料、水槽等器材。
4.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材料。
在科学(3~6年级)课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活动,选用了很多熟悉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学生利用这些材料,经历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感受快乐,拓展学生的思维。
记得有一次执教《奇妙的指
纹》,在教材中安排让学生用铅笔粉末来
拓印自己的指纹,然后粘在透明胶带
上。
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弊端,如不卫生
(十指黑黑)、过程繁复(完成一个手指拓
印要近一分半钟)、不够清晰(一不小心
乌黑一片)等。
后来,我在无意中发现,
印有卡通图案的气球吹大时,图案也会
随气球“放大”了。
于是我就试着用印
泥,把指纹印在了浅色气球上,然后再吹
大气球,气球大起来了,指纹放大了,比
原来更清楚了。
二、合理使用有结构的材料
选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服
务于学生,那么应如何使用这些有结构
的材料?
1.有步骤发放材料。
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不同的探究活动,材料应该是有
步骤地提供给学生的。
除有步骤地发放
材料外,为了材料的结构更清楚,使学生
更容易看出结构,在探究同一个活动时,
还可以发放“后续学具”。
教学《水能溶
解一些物质》一课,教师把要做溶解的药
品(高锰酸钾、食盐、沙、白糖、面粉、味
精),事先装在纸袋里,编上番号,按袋子
上番号逐一进行实验,这样避免了随意
动手操作,既有新鲜感,又不分散注意
力,提高了课堂探究效率。
2.使用材料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寻访小动物》一课,如果这节
课在室内进行,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卡片,
学生说一种,并抽学生贴一种。
很难想
象......我们把学生分成组到校园里观察
小动物,估计能观察到多少种动物呢?
在我们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小动物栖息
和活动的地方?所以在使用材料时应避
免学生的主动性被削弱或被剥夺。
3.使用材料注意避免无目的。
使用
材料是为了“玩”还是“探究”?让学生明
确目标带着问题去活动,它就不是玩,是
学习,去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
如:有一
位老师在上《磁铁》一课时,出示磁铁之
后,也没有讲清楚活动目的,只是让学生
玩一玩磁铁,课堂气氛倒是活跃,学生玩
得兴高采烈,但是这样漫无目的使用材
料,就显得毫无意义。
三、合理挖掘开放性材料
小学科学虽然以实验教学为主,但
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科学课堂更直
观,更形象,学生更喜欢。
PPT、微课、电
子白板等新型教学模式,无不依赖多媒
体技术。
小学科学课堂利用多媒体课
件,声形并茂、图文结合等辅助教学,不
仅丰富教学手段,而且提高了探究的效
率。
再者,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
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有必要针对教
材的具体情况,适当向前延伸和向后拓
展,让学生有时间自行探究,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
如教学《我看到了什么》《我
的大树》《寻访小动物》等课的教学。
课
前,教师让学生从各种媒体中收集大树
和小动物的资料并进行学习,课后让家
长带着他们到我市《攀枝花苏铁国家自
然保护区》观察植物—苏铁,并做好树的
观察记录。
通过这次观察,同学知道苏
铁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是最原始的
裸子植物之一,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
化石”。
在自然保护区内,有攀枝花苏铁
植株约23万株。
苏铁株形美丽,树干高
达1~2.5米,羽状叶,十余年以上植株能
开花,为珍贵观赏树种,巴蜀三宝之一。
这样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拓展了学生
的视野。
能否科学使用实验材料,实际上体
现了教师的教学价值观。
只有根据学生
实际、教学实际,选取有结构的材料,主
动探究,从而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提升学
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
学校四川】
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
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
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丝
科学课的合理构建
和主动探究
◇陈文建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