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
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领略春之美。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在写景中抒发的情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吗春天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
3.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是如何描绘春天的美景的。
(二)作者简介
通过PPT 展示朱自清的照片和简介。
介绍朱自清的生平、文学成就及代表作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
3.学生交流,归纳总结:盼春、绘春、赞春。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习“盼春"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盼春之情的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盼望着,盼望着”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让人感受到一种欣喜和期待。
(4)让学生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感受作者的盼春之情。
2.学习“绘春”部分
(1)学生分组朗读第2-7自然段,思考:作者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组讨论交流。
(3)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春草图:嫩、绿、多、软。
___ 春花图:多、艳、甜。
春风图:温暖、柔和、芳香、悦耳。
春雨图:细密、轻盈、绵长。
迎春图: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4)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盼春和绘春部分的重点知识。
(六)课后作业
背诵第1-4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春》(第1课时)
盼春(急切、喜悦) 绘春(细致、生动) 春草图:嫩、绿、多、
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春花图:多、艳、甜(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春风图:温暖、柔和、芳香、悦耳(多种感官)
春雨图:细密、轻盈、绵长(动静结合)
迎春图:充满活力、积极向上(人物活动)
六、教学反思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春天的美,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并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其中不足之处: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教师讲得过多,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较少。
针对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第1课《春》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领略春之美。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精彩的语句,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在写景中抒发的情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请几位学生分别背诵第1-4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给予评价。
2.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二)继续研读课文
1.学习“赞春"部分
(1)学生齐读第8- 10自然段。
(2)思考:作者把春天比作什么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把春天
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春天的新,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突出了春天的美,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比作“健壮的青年”,突出了春天的力,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让学生思考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是否也有类似的赞美。
2.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思考: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总分总结构,开头盼春,中间绘春,结尾赞春,层次清晰,结
构严谨。
(4)提问:作者是如何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相结合的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作者在描绘春天的美景时,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并用几句话描绘出来。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
(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2.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1)将学生描写春天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活,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1)回顾赞春部分的内容,强调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及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总结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多运用所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仿照《春》的写法,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
五、板书设计
《春》(第2课时)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拟人、叠词)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比喻、排比)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但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没有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针对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学生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