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本草》:藿香
药材名称藿香
拼音HuòXiānɡ
英文名Cablin Potchouli Herb,Wrinkled Gianthyssop Herb
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图经》:藿香,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
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
叶似桑而小薄。
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芳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2.《纲目》: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
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
《唐史》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校便生,叶如都梁者,是也。
刘欣期《交州记》言藿香似苏合香看,谓其气相似,非谓形状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adtacge rygisa (Fisch.et Mey.)O. Kuntze.
炮制藿香: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
藿梗:取老草,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
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先;或研末搽。
注意1.《本草经疏》: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本经逢原》: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复方①治伤寒头疼,寒热,喘咳,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消伤: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两,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士)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
如浓出汗,衣被益,再煎并服。
(《局方》藿香正气散)②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
为末,每服一、二钱,浙米泄调服。
(《禹讲师经验方》)③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士)。
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百一选方》回生散)④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
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
(《鸡峰普济方》藿香散)⑤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
(《摘元方》)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
(《滇南本草》)⑦治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钱。
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
(《圣惠方》)⑧治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
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
(《包会应验方》)⑨治刀伤流血:土藿香、龙骨,少许为末,外敷。
(《滇南本草》)
各家论述1.《药品化义》: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
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肋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
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
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卫气,专养肺胃。
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
2.《本草正义》:藿香,清分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快胃,振动消阳妙品。
《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
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浊气业、霍乱心腹痛者,
湿浊阻滞,伤及脾士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四逆中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
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怯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
盖病疫以气染人,无非湿浊秽腐之烫熬,感之者囱口鼻吸入,胃先受之,芳香得清气之正,而藿香气味和平,不嫌宰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
但必以广产为佳,虽以气胜,而冲和可爱,今江浙间遍地产之,则味苦涩而气亦恶劣。
石顽谓伐胃消食,且能耗气,而世俗以为能解暑气,瀹茶多次,未尽善也。
仲醇谓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者弗用。
按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最佳。
若舌燥光滑,津液不布者,咸非所宜。
凡芳香行气,醒脾胜湿诸芳草,皆有同情,不仅藿香、木香一类为然也。
3.《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4.《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5.《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6.《汤液本草》:温中快气。
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7.《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
洽外感寒那,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风瘴气,不伏水士,寒热作疟等症。
8.《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
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
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