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6.网上购物,与店家沟通,店家每回一个帖子,前面都要加上一个“亲”字,“亲,你要的东东有现货”“亲,你应该┄┄”“亲,已经给你便宜了”┄┄当今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

这说明()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目脑纵歌即目脑节。

“目脑纵歌”,景颇语音,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为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庆祝目脑节是()
①景颇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景颇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近年来,居民旅游火爆,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鉴于此,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这一规定是基于()
①国家尊重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②尊重文化共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④民族文化的韵味存在于文化个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

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

这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
A.文化交流与传播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传承与创新
D.文化借鉴与融合
10.目前,我国与10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以“文化年”“国家年”“交
流年”为主题开展了各类大型国际文化活动。

下列对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更好吸收世界各国文化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世界各种文化趋于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广东黄振龙凉茶以传统配方为基础,经过现代化的研制和改进而成,以其独
特的口感和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应全面地继承
C.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应在继承中发展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2.现在社会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使用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
媒,下列属于大众传媒的有
A.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B.旅游、商贸、生产、消费
C.广告、电影、图书、社交
D.出版、饮食、娱乐、戏剧
13.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14.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
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15.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
促进了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这表明()
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思想运动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6.常言道:“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

”文艺工作者走基层、接地气是因为()
A.基层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 B.基层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基层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D.基层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17.湖南卫视推出了内地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

它在借鉴韩国原版
节目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老敬亲的理念,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这说明()
①电视节目创作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优秀的文化产品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8.下列关于汉字理解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②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9.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诞生了昆、京、川、豫、越等剧种。

这主要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0.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在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劳模精神等,这些精神都蕴涵着()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涵
B.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内涵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内涵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内涵
21.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

在当代中国()
①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2.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中存在着与传统制造业类似的现象----由于缺乏自主
品牌,只能做贴牌加工,或仅仅出口文化“零件”和“素材”。

要提高文化产
业竞争力,必须()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入侵
D.彻底改变传统文化
25.在近些年国学热中,始终有这样一股思潮,似乎中国文化一切都是好的,只
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大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大搞复古活动。

解决这一问题要做到()
①摒弃外来文化,反对“守旧主义”
②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吸收外来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③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④反对文化自卑和自负,要有科学和开放的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三者相互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10分)
(2)所有文化都能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吗?( 10分)
三、论述题:共30分。

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2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

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

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

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

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5分 )
(2)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12分)
28.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

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

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

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

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13分)
高二文科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CCAD 6-10 BACAA 11-15 CACAD
16-20 CAACC 21-25 DAABD
26.(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0分)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10分)
27.(1)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

(2分)
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分)
(2)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6分)
②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

(6分)
28.(13分)①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其实质就是在肯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通过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施“万村书库”工程,能够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