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每周一练试卷A卷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每周一练试卷A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豆腐原产于中国,以它为原材料的菜肴,做法多种多样。
“文思豆腐”是将柔软脆弱的豆腐切成毛发相细制作而成,以刀工坚持。
下列菜系中,撞长制作“文思豆腐”的是()。
A 鲁菜
B.苏菜
C.粤菜
D.徽菜
2、下列作品中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
A.《静夜思》
B.《天净沙•秋思》
C.《山居秋暝》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①开始成为东方文化中心②开始吸收外来文化成就③文化成就开始输出④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4、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
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A、注意广度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
D、注意转移
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下列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 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 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 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6、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实际上是侵犯了学生的()。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7、下列选项中,对概念所做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将启明星概括为太白星
B.将火焰山概括为吐鲁番
C.将中国文学概括为艺术哲学
D.将长篇小说概括为文学作品
8、我国农历以干支纪年,公元 1976 年是农历丙辰年,据此推算,公元 1977 年应该是()。
A.农历丁巳年
B.农历戊午年
C.农历丙寅年
D.农历辛亥年
9、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驳斥上述观点?()
A.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B.应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
C.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必将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从来就是先有车,然后才有路
D.在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发展私人轿车是愚蠢的
10、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
A.面向家长
B.面向现代化
C.面向学校
D.面向学生
11、下列名医中,与"刮骨疗伤”这一故事有关的是()。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12、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
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使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都反映微观物质的结构,即微观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B.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C.前者指小粒子内部的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子
D.二者都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13、杜甫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中“锦官城”指的是()。
A. 开封
B. 北京
C. 南京
D. 成都
14、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A.综合性取向
B.选拔性取向
C.发展性取向
D.同一性取向
15、目前所知,最硬的矿石是钻石,其次是刚玉,而一种矿石只能用与本身硬度一样或更硬的矿石来刻痕。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所指的矿石一定是可被刚玉刻痕的矿石?()
Ⅰ.这种矿石不是钻石
Ⅱ.这种矿石不是刚玉
Ⅲ.这种矿石不是像刚玉一样硬度
A.只是Ⅰ
B.只是Ⅲ
C.只是Ⅰ和Ⅱ
D.只是Ⅰ和Ⅲ
16、下列不属于昆虫的是()。
A.蚂蚁
B.甲虫
C.蜘蛛
D.蝴蝶
17、中学生王某的脸上有一块疤痕,同学李某便给王某起了外号“王疤”,并在同学中广而告之。
李某侵犯王某的权利是()。
A.隐私权
B.姓名权
C.荣誉权
D.人格权
18、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诗圣”“诗鬼”的唐代诗人是()。
A.杜甫李白贾岛
B.李白杜甫李贺
C.李白杜甫白居易
D.杜甫李白李商隐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A.诺曼底登陆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海战
D.莫斯科保卫战
20、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育人
D.公而忘私
21、下列选项中,由冼星海作曲的歌曲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天路》
D.《我的祖国》
22、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3、对教师“廉洁从教要求具体内容不包括()。
A.不在学生面前抱怨自己的薪酬
B.不收取学生及家长的任何礼物
C.校外兼职不得影响本职工作
D.不贪占公共和他人钱物
2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
25、根据1992年统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领域的就业比重在美国为22%,日本为22%,德国为28%,加拿大为31%,巴西为35%,而我国仅为5%,差距很大。
这一领域为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下面哪项最能反映上文的主要观点?()
A.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领域
B.国有企业必须认真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
C.解决国营企业富余劳动力是深化改革的关键
D.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国有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提供条件
26、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检测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7、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可能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学校拟采取应对措施。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聘任优秀的律师担任法制教育的兼职教师
B.聘任当地派出所干警担任校外法律辅导员
C.要求教育未成年学生的父母配合开展法制
D.要求班主任承担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责任
28、刚被学校领导批评过的宋老师郁闷地走进教室,看见几个学生在大声喧哗,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们训斥了一番。
该做法体现了宋老师()。
A.不能平等待生
B.不能调适自我
C.不能严慈相济
D.不能有教无类
29、下列会议中.中国共产党自己解决自己的军事、组织等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遵义会议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
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
”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
2、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邻座学习,班主任教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
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
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古诗“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童年放学后那欢快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校园的哪一种声音让你“浑难忘”呢?是上下课的铃声、窗外的鸟鸣,还是老师娓娓的讲课、同学琅琅的读书声?或者是……
请以“最难忘,校园的那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1000 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答案:B
2、B
3、A
4、A
5、C
6、D
7、D
8、A
9、C
10、【参考答案】B
11、C
12、C
13、D
14、C
15、A
16、C
17、D
18、B
19、B
20、C
21、A
22、D
23、C
24、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5、D
26、D
27、D
28、B
29、D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
1、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
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科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
材料中,曲老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再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要合作,材料中,曲老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案例中某初三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另外,今后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不符合“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条)、“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
关于材料中学生,有课堂自律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更不能随意劝退、开除学生。
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
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最难忘,校园的那一种声音
最难忘校园的声音,是哨声,那时一声声怎样的哨声啊!
哨声很长,它的一头联系着我们敬爱的教官,一头联系着正在军训的我们。
它长的像一条线,串联起每一颗跳动的心,每一颗热心沸腾的心,每一颗挥泪如雨的心。
哨声很短,短的让我们感觉到新老师是如此的亲近,如此的平易近人。
他让我们忘却了羞怯,忘却了陌生。
哨声很尖利,但不刺耳,它直接触动着我们的脊梁。
我们没有弯腰,没有低头,我们将胸膛挺起,将背挺直,昂扬的站着……
哨声只有一个音,却包含着无尽的语言。
你听见了吗?它包含着教官耐心的教导声,那里面满是责任;它包含着我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那里面满是团结;它包含着我们响亮的口号声,那里面满是豪情;它包含着班主任亲切的问候声,那里面满满的都是关爱……这些,你都听见了吗?一声声哨声,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我们就在那一声声的哨声下,集合,军训。
我们集合军训,不再沉迷于“煮一壶阳光酒”的柔情中,不在醉心于“此情无关风和月”的柔媚中,因为我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的身上。
于是,满怀着“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雄心壮志。
在嘹亮的哨声下,我们站着军姿,用铮铮傲骨书写下雨季光阴的华美篇章;我们走着齐步,用一生声响彻云霄的“一二三四”吐纳出磅礴大气;我们迈着正步,用全身的热血沸腾出一个恪守不渝的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那一声声嘹亮的哨声激励着我们在重重困难中也豪情不灭。
骄阳似火,我们黝黑的脸上涌动着豆大的汗珠,但我们并不忙着擦拭。
我们要用汗水洗尽身上的娇嫩与轻狂,我们要用汗水抚平同窗的累累伤痕,我们要用汗水滋润教官沙哑的喉咙,我们要用汗水来告慰班主任疲惫的心灵。
我们的汗水,不苦、不咸。
我们的汗水是甘甜的,它流到哪里,哪里就有顽强拼搏的身影,它是我们辛勤付出后上帝颁给我们的奖章!
雨丝飘飞,淋湿了绿色的军装,透明的雨珠顺着帽檐哗哗的滴下,冰凉着我们的身体,把我们的意志磨练了。
我们坚挺的站着,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唱出一支支气势雄壮的军歌;我们打着军拳,将拼搏的斗志融进细密的雨丝,在团队中浴与流淌;我们奋力奔跑,将勇往直前的脚步声定格为一段深情的青春赞歌。
淅淅沥沥的秋雨哗啦啦的下,吸进我们骨子里的稚嫩与躁动,涤去了我们心灵的脆弱。
他让我们多了份成熟,多了份自信,多了份舍我其谁的气概。
那一声声哨声下,“团结奋进”饿军队理念在限制生活中找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没有人讲话,没有人啜泣,没有多余的动作。
无言的寂静啊!而寂静中,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虽然我们此时无声,但胜有声!我们包含着青春激情的心在跳动,在沸腾,就证明了力量的存在。
这股力量,在寂静的团队在弥漫着。
它源自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越聚越多,最终,这股力量将无坚不摧。
这是团结的力量,这是坚韧不拔的力量,这是气壮山河的力量,它涌动着,奔腾着,在略带草香的军训场上传播着。
口哨吹响,那一声声哨声回荡在天地间。
心在感动,在震撼。
那怎么仅仅是一声哨声呢?那更是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我们分明听见,那时辛勤的教官在喊着口号,呼唤着“凝聚”;那时军训连队向前迈进的步伐声,呼唤着“进取”;那时整个中国军队在呼唤着“坚毅”,呼唤着“拼搏”与“奋进”••••••
那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它是中国军人心底最坚定不移,最催人奋进,最响彻心扉的的声音;它是我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