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嘉兴竹枝词、掉歌体诗史料价值考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嘉兴竹枝词、掉歌体诗史料价值考述(一)
论文关键词:竹枝词掉歌史料价值研究嘉兴
论文摘要:以嘉禾(嘉兴)地域为例,试探历代古籍和地方文献中有关竹枝词、掉歌体诗的史料价值:岁时风俗、民间艺术、船渔文化、稻作文化、传统农桑、历史陈迹、文化交流。

可补方志所未备者。

1 引言明中叶以来,秀水(嘉兴)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富庶的典型江南水乡格局基本形成,城镇扩展,望族崛起,清门硕彦、文人雅士传承不绝,成为经济和文化重镇。

明清之际,朱彝尊(字锡粤,号竹诧,嘉兴人,词人,学者)以七言绝句首作《鸳鸯
湖掉歌》,题咏家乡与土风,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被誉为“方志诗”。

之后,和、补和、续和《鸳鸯湖掉歌》的作者延绵不绝,直至今天。

据记载,明确题为和、续和的有16 家,其中有确切数量的14 家,计有1374 首。

另外,竹枝词、掉歌体诗集有清嘉兴沈宗良《鸳鸯湖竹枝词》、吴萃恩的(南湖百咏》、嘉善钱云帆《魏塘竹枝词》、平湖沈绮《乍浦杂咏》、桐乡岑除嬉《双溪掉歌》、海宁张凤纶《谷湖百咏》等,共计有80 多种,数量约在5000-8000 首。

除《鸳鸯湖掉歌》等明清和民国印本、钞本传世的诗集外,清代史料笔记里也有大量的嘉兴竹枝词、掉歌的记载。

如《冷庐杂识》中桐乡张梦庐的掉歌: “渔灯三两照渔矶,网得鱼虾夜未归。

柔槽晰呀何处去,过桥惊起鹭鸳飞”,把杭嘉湖一带农村秀水环绕,柔稽咯呀,秋天菱花连天的水乡情味,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竹枝词、掉歌体诗,多歌咏故乡遗闻逸事、风情古迹,且流风遗韵绵延数百年,是研究社会状况、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极好的背景资料。

这些诗作切近民间、传唱时事、绘摹民间生活细节和场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 竹枝词、掉歌体诗的史料价值竹枝词、掉歌体诗“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

非仅诗境得以开拓,且保存丰富之社会史料”。

它们所反映的嘉禾地域风俗习惯、岁时年节、出产典故等,可以如下概观。

(1)岁时风俗嘉兴竹枝词、掉歌洋洋大观,写尽嘉禾一带的风俗民情,其意婉要多姿,其词清新亮丽,其味绵长醇厚,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

约其要者,竹枝词、掉歌反映嘉兴地域的岁时风俗有:新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及其它节令。

略举几例。

“江楼人日酒初浓,一一红妆水面逢。

不待上元灯火夜,徐王庙下鼓冬冬。

”《(鸳鸯湖掉歌》五十二)上元节也称元宵节,烧香祭赛,有台阁歌舞,大街小巷花灯焰火照耀通宵,士女往观,喧闹达旦。

农村则有调马灯、持火把奔跑习俗,祈求丰年。

嘉善农家对春分、谷雨、中元(七月十五日)等节尤为重视,常请神赛会,以不失古时春祈秋报之义,非常热闹。

清道光间嘉善曹竹君《魏塘竹枝词》有: “春秋耕稼老农为,报赛祈年饮满危。

愿谷盈仓酒满聋,人荣人辱我无之。

”又,“中元佳节兴偏浓,胜会兰盆到处逢。

一簇游人齐人寺,笑听佛殿鼓冬冬”。

(2)民间艺术2004 年,嘉兴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普查工作。

2006 年,申报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有湖州和嘉兴合作的“浙北轧蚕花庙会”。

轧蚕花在嘉禾大地有悠久的传统。

清咸丰年间,海盐朱恒《武原竹枝词》有“小年朝过便焚香,礼拜观音渡海航。

剪得纸花双鬓插,满头春色压蚕娘”一诗,记述了轧蚕花庙会上蚕妇们或自制蚕花,或购买,插在头上,蚕花成了蚕娘的一种特有服饰。

此外,各地轧蚕花庙会还有丰富多彩的水戏节目,如桐乡、海宁等地的抬阁船、标竿船和踏白船等。

嘉善田歌,明清嘉善史志均无文字记载。

清嘉善柯万源《斜塘竹枝词》其一: “偏隅名胜苦
无,难向前人掘旧科。

只待东皋农事起,付他牧竖当山歌。

”下附作者小注: “我乡播种时,农人
每以歌节劳,谓之落秧山歌。

”可见,距今一百六十多年前,嘉善农村已盛唱山歌。

这与现在该地农民说过去唱田歌是为了“解疲劳”,以及种田插秧时所唱的叫“落秧歌”是相吻合的。

(3)船(渔)文化嘉兴是传统的江南水乡,河网交织,船是水乡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阿侬家住秦溪头,日长爱掉横湖舟”朱(彝尊《鸳鸯湖掉歌》六十八)。

明清时,杭嘉湖地域渔船在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大小船只,往来似织,“远若浮鸥,近如山涌”。

主要种类有:
是船,是渔船中最大者,也称六桅船、帆是,有桅6 道,载量为石。

孙子度诗云: “宽如数亩宫,曲房不见水。

”朱彝尊《是船竹枝词》亦载: “村外连村滩外滩,舟居翻比陆居安,平江渔艇瓜皮小,谁信是船万解宽。

”每当风起浪涌,诸船惊困,是船则乘风牵网,纵浪自如。

是船不用槽、桨,专赖风力,但无法人港,不靠岸,常行止于大湖深水处。

作业时联四船为
“一带”,两船牵大绳前导,另两船牵网随行,相机作业。

船户“以船为家,父子相承,妻女同载”,尾部系有三板小灿,以利陆往,“渔家处处舟为业”。

是船也有5桅至 2 桅较小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