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考题猜想】(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1 机械运动
题组猜想内容
题组一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题组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题组三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题组四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题组五速度图像的分析与计算
题组六测量平均速度
1.(2023襄阳中考)2021年9月17日,载有襄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的航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如图为工作人员在返回舱外的情景,请你估测图中返回舱的高度()
A.0.5m B.2.5m C.5m D.10m
2.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题组一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A.2dm B.2km C.20mm D.2m
3.你身体上最接近15mm长度的是()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B.手掌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D.肩膀的宽度
4.小伟在研学活动中,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了“战国商鞅方升”,它是我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

如图所示,这是一支新2b铅笔与“战国商鞅方升”的对比照。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战国商鞅方升”全长约为()
A.18mm B.18cm C.36mm D.36cm
5.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正常走路2步所用的时间约1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5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9s
6.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是50cm
B.天安门国旗杆净高度约为10m
C.课间眼保健操时间约为5min
D.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为10s
题组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A.B.
C.D.
2.李明是体育委员,他协助体育老师测量60m跑道的长度时,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让他选择,他应选择的是()
A.长度30cm、分度值为0.5mm的钢尺
B.长度2m、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
C.长度200m、分度值为1m的皮尺
D.长度100m、分度值为1cm的皮尺
3.为测量单个1角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4.如图所示,是长度测量中常用的几种特殊测量,其中测量过程有误的是()A.B.
C.D.
5.(2023大庆中考)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s。

6.误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若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8.38cm、8.37cm、8.38cm、8.36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1.(2023海南中考)如图,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

若认为小海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脚下的滑板B.迎面走来的同学
C.附近的楼房D.路边摇曳的树枝
2.(2023枣庄中考)“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题组三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A.白帝B.江陵C.两岸D.轻舟3.(2023贵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A.分道扬镳B.背道而驰C.并驾齐驱D.各奔东西4.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运动的,出租车乙是静止的
B.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南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是向北运动的
D.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
5.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汽车匀速行驶时,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是的。

坐在车内的小明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为参照物的。

题组四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1.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获
胜。

那么观众和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A.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B.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C.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D.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可由计算,但v与s、t无关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与s成正比,与t的成反比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为16:3,运动时间之比为4: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A.16:3B.3:4C.4:1D.4:3 4.(2023兴化三模)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m/s,它在第5s末的速度是m/s。

5.目前,在很多高速路上都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就被判为超速。

如图所示为某段高速路上的区间测速标志。

该区间的路程为60km,最高限速是km/h。

现在有一辆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起点和终点时的速度分别为95km/h和90km/h,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为30min,则这辆汽车通过该区间被判为(选填“超速”或“未超速”)。

6.“十一”假期,小强一家驾车外出旅游,小刚家乘坐动车出行,所学物理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强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

若小强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h。

(1)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宜昌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7.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行驶,上方有一无人机跟踪拍摄其运行情况,现在火车要通过长1800m的隧道,无人机无法进入隧道拍摄,测得无人机完全拍摄不到火车的时间是48s。

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动的路程。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题组五速度图像的分析与计算
1.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乙D.乙和丙2.(2023潮州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15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8s追上乙
C.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发7s,第15s末,甲、乙的速度相等
3.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

由图可知()
A.A出发时间比B出发晚5s
B.前5s内,A的路程为25m,B的路程为50m
C.10s末A,B相遇
D.A做匀速直线运动,B静止不动
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3s时甲在乙的后方
③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④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A.只有②③正确B.只③④有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5.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向相同方向运动,甲的s﹣t图像如图
甲所示,乙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可知甲和乙的运动状态
(选填“相
同”或“不同”),两车的速度关系是v
甲v

(选填“<”“>”或“=”)。

1.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
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B.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
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已知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题组六测量平均速度
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0cm/s
B.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让小车从B点静止滑下
C.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先不变后变大
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3)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小球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在“探究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C处立有一金属片,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AC=0.24m/s。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 AB=m/s。

(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5.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时间。

(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

(6)下列符合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图。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专题01 机械运动
题组猜想内容
题组一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题组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题组三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题组四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题组五速度图像的分析与计算
题组六测量平均速度
1.(2023襄阳中考)2021年9月17日,载有襄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的航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如图为工作人员在返回舱外的情景,请你估测图中返回舱的高度()
题组一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A.0.5m B.2.5m C.5m D.10m
【答案】B
【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

由图知,返回舱的高度略大于成年人的身高且小于2个成年人的身高,所以在2.5m左右。

故选B。

2.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A.2dm B.2km C.20mm D.2m
【答案】D
【解析】九年级同学的身高约1.7m,小树的高度略大于身高,接近2m。

故选D。

3.你身体上最接近15mm长度的是()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B.手掌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D.肩膀的宽度
【答案】A
【解析】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5mm=1.5cm;手掌的长度约为6cm;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mm;肩膀的宽度约为40cm。

故选A。

4.小伟在研学活动中,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了“战国商鞅方升”,它是我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

如图所示,这是一支新2b铅笔与“战国商鞅方升”的对比照。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战国商鞅方升”全长约为()
A.18mm B.18cm C.36mm D.36cm
【答案】B
【解析】我们手掌的长度约为18cm,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与我们手掌的长度接近,从图中知“战国商鞅方升”与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基本一样,故“战国商鞅方升”全长约为18cm。

故选B。

5.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正常走路2步所用的时间约1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5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9s
【答案】A
【解析】人正常走路2步的路程约为1m,所用的时间约1s,故A正确;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s,故B错误;升旗唱国歌用时约50s,故C错误;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6s,故D错误。

故选A。

6.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物理课本的长度是50cm
B.天安门国旗杆净高度约为10m
C.课间眼保健操时间约为5min
D.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为10s
【答案】C
【解析】人教版的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故A不正确;天安门国旗杆净高度为30m,旗杆含地下部分共32.6米,故B不正确;中学生做完一套眼保健操所用时间约为5min,即课间眼保健操时间约为5min,故C正确;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时间在0.6s~1s之间,故D不正确。

故选C。

题组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A.B.
C.D.
【答案】B
【解析】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不符合题意;B 刻度尺边缘与被测对象对齐,放正且重合,没有歪斜;尺的刻面紧也贴被测对象。

测量方法得当,故B符合题意;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 不符合题意;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李明是体育委员,他协助体育老师测量60m跑道的长度时,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让他选择,他应选择的是()
A.长度30cm、分度值为0.5mm的钢尺
B.长度2m、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
C.长度200m、分度值为1m的皮尺
D.长度100m、分度值为1cm的皮尺
【答案】D
【解析】长度为30cm,分度值为0.5mm的钢尺,量程和分度值都偏小,故A不合理;长度为2m,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分度值和量程都偏小,故B不合理;长度为200m,分度值为1m的皮尺,分度值和量程偏大,故C不合理;长度为100m,分度值为1cm的皮尺,量程和分度值大小都符合要求,故D合理。

故选D。

3.为测量单个1角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答案】D
【解析】当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时,为了准确测出物体的长度,应采用累积法,1角硬币的厚度较小,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需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图所示,是长度测量中常用的几种特殊测量,其中测量过程有误的是()A.B.
C.D.
【答案】B
【解析】测直径用到了平移法,三角板的直角边保证了垂直,使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故A正确;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对准桌面,故B错误;测铜丝直径、头发丝直径、纸张厚度等用到了累积法,故C正确;测两点间曲线的长度,可以借助无弹性的棉线,故D正确。

故选B。

5.(2023大庆中考)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s。

【答案】1.80;338.5
【解析】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分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80cm,木块长度为1.80cm;机械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38.5s,因此机械停表读数为5min38.5s=338.5s。

6
.误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若甲、乙、丙、丁四位同
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8.38cm、8.37cm、8.38cm、8.36c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答案】不可以;8.37cm
【解析】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测量时存在的,是不可以避免的;测量长度最终的记录结果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故记录结果为L=≈8.37cm。

1.(2023海南中考)如图,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

若认为小海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脚下的滑板B.迎面走来的同学
C.附近的楼房D.路边摇曳的树枝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小海相对于迎面走来的同学、附近的楼房、路边摇曳的树枝来说,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因此以它们为参照物,小海是运动的;小海与脚下的滑板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海选择的参照物为脚下的滑板。

故选A。

2.(2023枣庄中考)“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题组三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白帝B.江陵C.两岸D.轻舟
【答案】D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即人相对于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故是选择船(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023贵州中考)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A.分道扬镳B.背道而驰C.并驾齐驱D.各奔东西
【答案】C
【解析】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也是静止的。

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错误;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正确;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4.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
出租车乙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运动的,出租车乙是静止的
B.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南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是向北运动的
D.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
【答案】C
【解析】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是以自己或出租车为参照物,这说明小高乘坐出租车向北行驶;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是以自己或自己乘坐的出租车为参照物,另一辆出租车相对静止,这说明另一辆出租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北行驶;若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和乙都是向北运动的,故AB错误;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乘坐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故C正确;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5.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汽车匀速
行驶时,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是的。

坐在车内的小明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为参照物的。

【答案】静止;汽车
【解析】汽车匀速行驶时,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在车内的小明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是因为他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1.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获胜。

那么观众和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题组四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A.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B.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C.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D.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可由计算,但v与s、t无关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的大小与s成正比,与t的成反比
【答案】C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 都没有关系,速度v的大小可由计算,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为16:3,运动时间之比为4: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A.16:3B.3:4C.4:1D.4:3
【答案】D
【解析】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4:3。

故选D。

4.(2023兴化三模)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m/s,它在第5s末的速度是m/s。

【答案】3;3
【解析】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运动时间t=10s,通过的路程s=30m,其速度是:v==3m/s;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10s内的速度是3m/s,所以它在第5s末的速度仍是3m/s。

5.目前,在很多高速路上都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就被判为超速。

如图所示为某段高速路上的区间测速标志。

该区间的路程为60km,最高限速是km/h。

现在有一辆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的起点和终点时的速度分别为95km/h和90km/h,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为30min,则这辆汽车通过该区间被判为(选填“超速”或“未超速”)。

【答案】100;超速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间的最高限速是100km/h;轿车通过该区间所用的时间t=30min=h,轿车通过该区间的平均速度v==120km/h;因为汽车的平
均速度大于最高限速,所以,汽车超速。

6.“十一”假期,小强一家驾车外出旅游,小刚家乘坐动车出行,所学物理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强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

若小强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h。

(1)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宜昌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答案】(1)60km/h;(2)108分钟。

【解析】
(1)由标志牌知此处到宜昌距离为180km,小强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h,汽车的速度v===60km/h;
(2)由标志牌知此路段限速为100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宜昌的最短时间t'===1.8h=108min。

7.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行驶,上方有一无人机跟踪拍摄其运行情况,现在火车要通过长1800m的隧道,无人机无法进入隧道拍摄,测得无人机完全拍摄不到火车的时间是48s。

求:
(1)火车运行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动的路程。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答案】(1)30m/s;(2)2160m;(3)72s。

【解析】
(1)无人机完全拍摄不到火车的时间内,火车运动的路程s=1800m﹣360m=1440m;
火车运行的速度v===30m/s。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动的路程s'=1800m+360m=2160m;
(3)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动的时间t'===72s。

题组五速度图像的分析与计算
1.用图像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和丙B.乙和丁C.甲和乙D.乙和丙
【答案】D
【解析】甲是s﹣t图,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物体静止;乙是s﹣t图,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是v﹣t图,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是v﹣t图,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

综上所述,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乙和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2.(2023潮州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15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8s追上乙
C.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D.甲比乙先出发7s,第15s末,甲、乙的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10m处,甲物体从0时刻开始并没有出发而是静止不动,而乙物体从0时刻已经匀速运动,而甲物体先静止7s后才开始运动,最终甲运动8s后才追上乙。

故A错误;由图可知,乙物体从0时刻开始出发,而甲物体不是从0时刻开始运动,即甲、乙不是同时出发,故B错误;甲、乙的运动图像都是直线,可知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运动,运动1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