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 拓展二》优质教案_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⒈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⒉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相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1、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2、学生预习,查找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出处,诗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2、师: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能够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
师: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3、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边读边批注。
4、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5、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6、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二、日积月累
1、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并且本组的日积月累和本单元的主题相关,自己去读读,你都能读懂吗?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说一说预习时查找的各诗句的意思。
3、指名朗读感悟诗句。
4、多种方式背诵:尝试背诵;同桌互背;全班背诵;老师说上句学生答下句;老师说作者学生背诗句。
三、趣味语文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1)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实行推敲的实例.
2、课件出示原诗,品读原诗。
贾岛原诗: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生,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老师带给大家给大家找了几则,回去后你们还能够自己找找看。
趣味语文故事:
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载有很多诗人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因为“一枝开”与“早梅”的诗意更加贴切。
齐已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
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两句诗常常被人们赞扬: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
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刺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
老憎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刺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
这样的趣话古代有,当代也有。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写信给毛泽东对《长征》诗提出修改意见的那位“不相识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
《长征》的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原是“金沙浪拍云崖暖”。
毛泽东根据那位“不相识的朋友”的建议,将“浪”字改为“水”字,避免了重复使用“浪”字的毛病(诗的第三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