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诉信访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与之相应,涉法涉诉案件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公民通过信访渠道寻求司法救助的情况时有发生。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信访途径不畅导致公民无从依法获得帮助。
目前我国在解决纠纷与信访渠道上尚未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桥梁。
有时候,当事人不知道该去哪个部门进行投诉,并且即使转到相关部门,可能由于流程繁琐、时间拖延等原因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
第二,多头职能重叠造成处罚权力混乱。
在处理信访案件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
这种现象导致了处罚力度不统一、执行效果不彰的情况出现。
第三,信息传递不畅影响了案件办理速度与结果。
在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阻碍等问题,导致案件处理时间较长,结果不尽如人意。
二、问题解决为解决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 建立信访指南和统一平台。
加强宣传,普及信访投诉途径,为公民提供详细准确的信访指南。
同时,建立一个统一的信访平台,将各个部门的信访渠道整合在一起,给公民提供一个便捷的投诉通道。
2. 加强机构协调和信息共享。
建立起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配合与协作。
相关部门应定期举行沟通会议,彼此了解各自工作进展,并及时分享重要信息。
3. 设立专门部门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成立一个独立于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外的专门部门来受理和处理这类案件。
该部门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专业能力来审查案件,并确保每起投诉都得到妥善处理。
4. 完善案件办理流程与时限规定。
对于接受到的投诉案件应当设定明确的办理时限,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案件高效率地得到解决。
同时,要加强司法人员和行政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在案件处理中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5.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除了传统的诉讼途径外,应充分发挥调解、仲裁等方式在涉法涉诉信访中的作用。
鼓励当事人首先通过协商或者其他非诉讼途径解决问题,减轻司法压力。
涉诉信访的制度反思与应对

涉诉信访的制度反思与应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涉及诉讼案件的信访数量逐渐增加。
涉诉信访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上访,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的涉诉信访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亟需进行反思与应对。
一、涉诉信访制度问题的反思1. 信访渠道繁杂且不畅通目前,涉诉信访渠道多样化,包括书信、电话、上访等多种形式,但信访渠道的繁杂性严重阻碍了涉诉信访案件的及时解决。
此外,部分信访渠道并不畅通,导致信访案件无法高效地得到处理,增加了信访者的不满与焦虑。
2. 对信访案件的处置不力在一些地方,对涉诉信访案件的处置力度不够,处理效率低下。
一方面,一些官员对信访案件漠视置之不理,未能妥善处理;另一方面,一些信访案件在处理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审理和公正裁决,进一步加剧了信访者的不信任感和不满情绪。
3. 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与纠纷解决途径当前,涉诉信访案件往往陷入长时间的纠缠,主要是因为各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与纠纷解决途径。
信访者与司法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对案件的处理不能及时进行。
同时,对于一些简单的纠纷案件,缺乏快速有效的解决途径,也降低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
二、应对涉诉信访制度问题的措施1. 简化信访渠道,提高办理效率为了解决信访渠道繁杂的问题,应进一步简化信访渠道,将多种形式的信访统一为一个便捷的平台,方便信访者进行有效的投诉与申诉。
同时,提高办理效率,制定明确的时限要求,确保信访案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2. 加强对信访案件的重视与回应为了解决信访案件处理不力的问题,需要加强对信访案件的重视和回应。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信访案件,建立健全的沟通机制,加强与信访者的互动,及时回应他们的诉求和问题。
同时,要加大对信访案件的督办力度,确保信访案件的公正处置。
3. 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为了提高涉诉信访案件的解决效率,应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与调解服务,帮助信访者解决纠纷。
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背景介绍:涉诉信访是指群众对司法机关决定、执行等涉及他们合法权益的事项提出来函、来电或亲临本单位登记而发生的活动。
在中国,涉诉信访工作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是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一、机构设置不足涉诉信访工作通常由司法局下属的信访办负责,但是现有的信访办部门设置不足以应对大量的信访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涉诉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应当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涉诉信访事务。
1.1 加强人员配置现有的信访办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涉诉信访需求。
只有加强人员配置,才能更好地处理来自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各种投诉、建议和咨询。
1.2 建立联动机制当前,司法机关之间的沟通协作存在不足。
为了加强对涉诉信访工作的统一管理和指导,应建立起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有效的合力。
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是涉诉信访工作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2.1 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问题涉诉信访工作需要与其他相关司法系统相结合,但由于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地互连互通机制,导致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不畅。
因此,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涉诉信访工作的需求,并加强与其他司法系统的对接。
2.2 数据管理不规范目前在处理涉诉信访数据时存在数据录入错误、重复录入等问题,导致信息质量下降、查询效率低下等。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引入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并加强培训以提高人员操作能力。
三、服务方式待改进当前,在涉诉信访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1 值班服务覆盖面窄涉诉信访工作是受理群众来函来电并及时提供解答的重要环节。
然而,现有的机构值班服务时间短、覆盖面窄,很难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因此,应当加强值班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并增加值班时间及场所。
3.2 个案跟踪不到位在涉诉信访工作中,对于每一件信访案件都应进行有效的跟踪,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存在的问题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存在的问题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法律和诉讼的信访案件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这些案件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司法体制的公正性和效率性。
本文将探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司法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各地区司法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在某些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欠发达或基层治理薄弱地区,缺乏足够的法院、检察院以及其他司法机构。
这种不平衡使得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遇到困难,也增加了司法机关承办大量案件时的负担。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基层司法机构的支持力度,并提升其运行和管理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增设合适数量和规模的基层法院和检察院,在偏远地区设立巡回审判部门,确保当事人能更方便地获得公正审判。
二、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当事人、律师和司法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存在问题。
许多当事人由于不熟悉法律程序或无法与律师咨询,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司法机构对于当事人的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给当事人造成了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
政府可以建立信访在线平台或手机应用程序,使当事人能够直接提交申请并获得相应的反馈。
此外,鼓励律师参与案件调解工作,并提供必要培训,以加强当事人与相关方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审判程序复杂繁琐目前,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审判程序常常过于复杂繁琐。
某些案件可能被无限次转介到不同的部门或层级进行处理,并且诉讼周期较长。
这种情况使得当事人费时费力,并增加了司法机关负担。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简化审判程序,并提高其效率。
一方面,减少案件的转介频率和层级,避免重复审理,实现快速解决纠纷的目标。
另一方面,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司法机关的电子化办公水平,并建立健全的案件管理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执行难问题依然存在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执行难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有些当事人即使获得了胜诉判决,仍无法得到相应赔偿或实现其合法权益。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5篇)

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5篇)第一篇: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信访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我县信访工作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健康有序的开展,但同时我们出应看到存在的问题:1、信访工作秩序和办理程序,尤其是对非正常上访的行为,群体性事件处置难度大、处置措施不力;2、极个别乡镇、部门在信访人员配备上力量不强,信访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3、信访网络和运转机制的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4、复查机构不明确。
二、对策建议:1、严格按《信访条例》、《省政府信访办、省公安厅》制定出相关的处置预案、处置措施;2、配齐、配强乡镇、部门信访力量,定期进行信访业务培训;312.0pt;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继续加强信访网络和运转机制的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坚持重点人员、重点对象的监控工作;4、明确复查机构;5、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重大信访件为重点,抓好信访件的办理和落实;5、增强信访工作的调查研究和预见分析能力,努力提高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访工作质量。
第二篇: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存在问题:《信访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我县信访工作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健康有序的开展,但同时我们出应看到存在的问题:1、信访工作秩序和办理程序,尤其是对非正常上访的行为,群体性事件处置难度大、处置措施不力;2、极个别乡镇、部门在信访人员配备上力量不强,信访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3、信访网络和运转机制的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4、复查机构不明确,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二、对策建议:1、严格按《信访条例》、《省政府信访办、省公安厅<关于维护信访秩序的通告>》制定出相关的处置预案、处置措施;2、配齐、配强乡镇、部门信访力量,定期进行信访业务培训;3、继续加强信访网络和运转机制的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坚持重点人员、重点对象的监控工作;4、明确复查机构;5、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重大信访件为重点,抓好信访件的办理和落实;5、增强信访工作的调查研究和预见分析能力,努力提高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工作汇报《信访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思考

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思考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思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展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显露,各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地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凸现,影响到改革开展的进程和社会政治稳定。
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司法严肃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现状及特点1.主体的广泛性。
涉法涉诉信访对象有工人、农民、非法集资人、教师、私营企业主、企业下岗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残疾人、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涵盖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
其中,以农民居多,约占涉法涉诉信访总量的90%左右。
2.诉求的多样性。
涉法涉诉内容及诉求涉及城镇规划、社会保障、劳资纠纷、林地权属、合同纠纷、刑事判决、执行不到位等各种法律法规,且均与群众的自身利益、权益保障等方面息息相关。
3.行为的过激性。
信访人违犯国家信访法律法规,采取静坐、请愿、下跪,拦截车辆、堵塞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威胁、侮辱、殴打工作人员,要求见主要领导、越级上访,长期上访、进京告“御状”等方式喊冤叫屈,有的甚至扬言自残、自杀,威胁相关部门,给党委、政府施压。
4.组织的规模性。
在利益格局调整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的利益问题极易产生共鸣,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和串联,进行集体访、越级访。
这类以非法集资人、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居多。
5.问题的复杂性。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触及的层面不断加深,有家庭矛盾、邻里争端,社会管理、公共职责、经济利益、体制改革、执法不公,执行不彻底等,有的还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复合性矛盾。
6.解决的疑难性。
因企业改制、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分流、征地拆迁安置、非法集资、劳资关系等引发的涉法涉诉信访起因复杂,矛盾相互交织,问题丛生,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一般呈群体性上访,处理难度大。
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

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着一系列主要问题。
在了解并剖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涉法涉诉信访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方面,信访群众对于法律法规的知识和理解程度相对较低,往往无法准确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信访内容往往存在着基本法律概念的混淆、法律逻辑错误等问题。
另一方面,司法系统对于信访案件的法律解释和法律教育宣传的规模和质量都有待提升。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信访群众的法律教育和帮助,提高他们理解法律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要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法律信息,使信访群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责任。
其次,信访的“雪崩效应”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访渠道和途径,一些信访群众不得不通过大规模集体信访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这种群体化的信访行为不仅对于信访工作的组织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也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信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多层次、多途径的信访渠道,为信访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信访服务。
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大对信访群众的法治教育力度,使他们能够正确理性地表达诉求,避免集体信访的规模过大和影响过广。
第三,信访案件处理的效率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目前,一些信访案件的处理周期过长,司法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信访群众长期得不到正义的维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调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通过提供独立公正的调解服务,尽量减少涉诉案件的诉讼化趋势,降低司法系统负担。
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大对于司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
同时,应该加强对于司法资源的统筹调配,缩小地区间和部门间的差距,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均衡的利用。
第四,涉法涉诉信访中的腐败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些信访工作人员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存在着权钱交易、疏忽职守等问题,导致信访案件的正常处理受到干扰,给信访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涉诉信访案件的现状成因及其思考对策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更多选择
推动调解和解
鼓励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解决纠纷,减轻法院负担。
推广仲裁制度
推广仲裁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建立健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更多选择,减少涉 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强化涉诉信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和效率
具体来说,一些当事人可能对法律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 司法程序不够了解,导致他们在诉讼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往 往不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采取信访的方式向有关部门 反映问题。
司法体制不完善
司法体制不完善也是涉诉信访案件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司法体制的不完善,一些案件可能在 审判过程中存在瑕疵或者错误,导致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 满意,从而产生涉诉信访案件。
涉诉信访案件的现 状成因及其思考对 策
contents
目录
• 涉诉信访案件的现状 • 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分析 • 对涉诉信访案件的思考对策 • 具体实施措施和建议
01
CATALOGUE
涉诉信访案件的现状
案件数量及类型
01
近年来,涉诉信访案件数量呈现 上升趋势。其中,涉及房屋拆迁 、土地征收、企业改制等领域的 案件占比最大。
THANKS
感谢观看
1. 开展普法教育,通过 各种渠道宣传法律知识 ,提高公众法律素养;
2. 加强法律咨询服务, 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 意见和帮助;
3. 加强对恶意诉讼的打 击力度,树立法律权威 ,让公众认识到违法必 究。
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更多选择和 帮助
详细描述: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之一是纠纷解决渠道 单一,当事人往往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争议。建立健 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更多选择和帮 助,可以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问题分析信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旨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然而,当前信访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1. 问题一:信访途径不畅,信访渠道单一目前,信访途径主要集中在信访局、纪检委、信访热线电话等有限渠道,且大多数群众难以获取信访规定,忽视信访渠道的重要性。
由于信访途径不畅,导致一些合法合情的诉求无法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进而可能升级为群体事件。
2. 问题二:信访接待不规范,群众参与感不强部分地方信访机构在信访接待中存在应付、敷衍等现象,未能充分倾听群众诉求,使得群众信心受挫。
另外,信访问题繁杂,涉及多个部门,但协调工作较差,导致群众难以得到满意答复,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问题三:信访举报材料不规范,取证不充分有些信访材料不符合法律规定,内容模糊,证据不充分,无法正常启动立案程序。
此外,信访举报材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没有标准化和规范化,影响了信访工作效率。
4. 问题四:信访工作跨部门协调不力,信息共享不畅信访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与配合,信息共享不畅,导致信息、资源重复浪费,信访工作效率低下。
各部门之间缺乏一体化工作机制,造成工作分割,解决问题难度加大。
二、解决对策为了解决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对策一:建立多元化信访渠道在当前数字化社会背景下,可以通过建设信访网站、信访APP等多元化渠道来扩大信访途径,提高便捷性和时效性。
同时,加强宣传,向公众普及信访规定和渠道,提高群众对信访工作的参与度。
2. 对策二:改善信访接待,提升群众参与感信访机构应提高服务意识,倾听群众诉求,保证信访接待质量。
建立信访问题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提高信访工作效果。
同时,加强信访工作培训,提高信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 对策三:规范信访材料要求,加强取证工作对于举报材料,应制定统一规范要求,明确举报内容、证据材料的格式和要求,提高信访案件的受理质量。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总结汇报【3篇】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总结汇报【3篇】篇一:尊敬的领导:根据我负责的岗位,我对我所在单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汇报,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概况:今年以来,我单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量逐渐增加。
通过对信访件的分类和登记,我们共受理涉法涉诉信访件1000余件,其中涉及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等不同类型案件。
二、工作亮点:在信访工作中,我单位坚持依法办案、依法处罚的原则。
通过加强与司法机关的配合,我们成功办结了一批重大刑事案件,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我们也通过与民政、司法等部门的合作,解决了一批民事案件,确保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行政案件方面,我们加强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管理,促使其依法行政,保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
三、存在问题:在信访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由于案件数量的增加,人力和物力资源相对不足,导致办案效率有待提高。
其次,一些信访件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复杂,我们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一些信访人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不理解我们的处理方式,需要我们加强沟通和解释。
四、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水平,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大家的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二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解决信访问题;三是加强与信访人的沟通,及时解释和回应他们的诉求,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以上是我所在单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总结和汇报,希望领导能给予指导和支持,以便我们更好地完成信访工作任务。
谢谢!此致敬礼姓名日期篇二:尊敬的领导:我所在单位是一家涉法涉诉领域的机构,负责处理各类法律纠纷和涉诉事务。
为了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向领导汇报我所在单位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概况:经过近期的统计和分析,我单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相对稳定。
每月受理信访件数在50-100件之间,主要集中在刑事、民事和行政三个领域。
其中刑事案件涉及盗窃、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民事案件主要包括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等;行政案件则涉及行政执法行为和政府管理等方面。
涉法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涉法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涉法信访工作是指特定阶段涉及法律程序的信访事务,它在现代法律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涉法信访工作实际上是社会治理和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权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面对日益增加的信访数量和复杂的信访类别,涉法信访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于加强国家治理和推进法制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要深入剖析涉法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并综合应对,以实现涉法信访工作的长足发展。
涉法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信访信息收集和处理存在误差在涉法信访工作中,收集信访信息和处理信访信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信访事项的信息收集和处理难免存在误差。
这不仅会浪费资源和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此外,由于某些信访人的政治敏感性、情绪波动、个人资料不完整等因素,也会对信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造成一定的困扰。
二、信访工作流程不够规范和专业涉法信访工作需要用到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需要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分析能力、沟通技巧和理解能力等,但实际上,在一些信访部门和楼宇中,涉法信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流程并不规范和专业。
在处理信访事项时,涉法信访人员可能存在传递信息的不准确性、工作报告的不全面性等问题,这都会给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调查核实不够科学严密涉法信访工作中,调查核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明确事实真相和证据材料的真实性,为解决信访问题奠定基础。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信访部门和楼宇中,调查核实不够科学严密,往往存在走过场的情况,结果导致调查核实指导不精准和对问题的解决不够有效。
四、信访管理和评价不到位涉法信访工作的成功与否,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之外,还与管理和评价环节密切相关。
然而,在一些信访部门和楼宇中,对于信访工作的管理和评价不到位,人员的考核和绩效评估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导致对于人员的激励不力,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涉法信访工作的发展。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精选5篇)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精选5篇)第一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涉法涉诉信访访案件是信访案件的“主力军”,信访人员主要反映以下几类问题:1、不服法院刑事、民事、行政判决和裁定,要求执行生效判决;2、不服检察机关批注逮捕、起诉、免予起诉、不予立案等处理决定;3、不服公安机关拘留、罚款等治安管理处罚,不服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劳动教养等处理决定等;4、举报和控告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贪污、贿赂、枉法裁判、侵犯人权等问题。
一、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产生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社会转型期矛盾增多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较为突出的原因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即执法环节和信访人本身方面的原因。
(一)执法环节方面的原因1、一些案件确实存在处理不当的问题一些司法机关在办案的各个环节存在的办案质量不高,案件处理不当的问题,这方面问题是引起群众涉法涉诉信访的一个重要原因。
2、少数地方司法机关不能正视和纠正自身办案错误,责任追究不落实少数地方司法机关不能正视自身办案错误,不肯承认错误,将错就错,或者拖延办案,不能对当事人依法予以赔偿,因此导致当事人的信访。
也有一些案件虽然纠正了,但当事人对没有追究相关办案人员的责任不满,长期信访告状。
3、没有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主要由基层来解决。
一些基层司法机关存在官僚主义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对来访群众态度冷漠甚至置之不理;有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作深入调查,敷衍应付,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虽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但不认真落实和做好善后工作,问题未得到真正的解决。
致使一些信访人越级甚至进京信访,导致信访不断升级,各种问题和矛盾焦点向中央聚集。
(二)信访人方面的原因1、公民的法律观念增强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调节作用以及调节的范围日趋扩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

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一、涉法涉诉社会矛盾表现出的主要问题1、上级部门设立信访接待部门,而又不管信访者有理无理,只要有信访人员被信访上级部门登记,就要通报被信访单位或稳控单位,并要求信访案件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化解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鼓励一些人为给公安部门施加压力而上访。
2、涉法上访者法律知识欠缺。
一些信访群众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办案,当主观意愿不符合客观事实和法律法规规定,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固执己见,缠访闹访,片面的认为办案民警与对方当事人有关系。
有的当事人认为案件在你这里发生的,你们政府就要负责,就要买单,有的当事人信“访”不信“法”,逢会必访,逢会必闹,试图迫使党委、政府介入涉法案件,越权办案或干预司法。
3、个别民警执法态度不端正,引起当事人合理怀疑。
个别民警不理解当事人(受害人)的苦衷,不愿意耐心倾听当事人诉苦,对待当事人态度冷、横、硬,敷衍应付,推拖、“踢皮球”,引起当事人反感,致使当事人失去对民警的信任感,导致上访。
4、执法不公,监督制约不力,是产生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因素。
具体表现为:一是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一些监察、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公正性监督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外部监督过于宽泛,对司法程序监督往往留停于宏观层面上的指导。
内外监督不力,影响到司法公正的程序,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不合法、适用法律不当、处罚不公等执法不严、不公的问题时有发生,案件久拖不决、久侦未破,错案长期得不到纠正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使得群众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造成当事人心理失衡,自然会引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二、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几点建议(一)正确看待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反映的都是基本民意,干警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从热情的接访态度、耐心的政策讲解、用心的案前调解、正确的思想疏通、真诚的解决办理等方面为群众答疑释惑。
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涉诉信访工作是指由公众向政府提出有关司法和法律问题的投诉、咨询和建议。
这一领域的工作对于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涉诉信访工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改善涉诉信访工作,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一:效率低下在当前的涉诉信访工作中,一大问题就是效率低下。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导致办理案件需要耗费更长时间。
例如,某案件可能先在行政机构反映,然后再提交给司法机构处理,但这种流程很容易导致信息传递断链。
2. 人员素质与数量不足:部分地区在涉诉信访队伍建设上没有重视人员培养和招聘工作,导致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数量也不足。
这种情况下,案件处理效率自然会降低。
3. 机构职能不明确:在一些地方,涉诉信访工作所属的部门职能划分不清楚,导致工作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这使得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迟疑和拖延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为了提高涉诉信访工作的效率,各部门应建立起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可以建立跨机构、跨部门的在线平台,将各个环节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并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实现流程协作。
这样一来,相关人员可以及时获取到案件情况,并进行有效协调和处理。
对策二:优化人员培养与招聘为了解决缺乏人员素质与数量不足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注重对涉诉信访工作人员的培养和招聘。
既要提高选拔标准,保证招聘到适合岗位需求的精英人才;又要加强持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高工作效率。
对策三:明确机构职能为了确保涉诉信访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级政府明确涉诉信访工作所属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同时,在设立相应机构时要注重功能划分,逐步完善体制机制。
只有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职能范围,才能将工作做细、做实。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 频繁信访: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信访人数急剧增加,导致涉法涉诉信访频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访乱象。
2. 信访方式单一:目前主要依托传统的书信邮寄形式进行信访,没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使得信访工作效率低下。
3. 信访材料不规范:部分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容易出现信访材料格式不规范、内容模糊等问题,给信访工作造成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完善信访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管理体系,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信访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信访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2.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信访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受理和回复信访问题,提高办理效率,减少纸质信访材料的使用。
3. 提升信访人员法律素养: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信访人员的法律素养和基本法律知识,使其在信访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诉求,并提供规范的信访材料。
4. 加强社会矛盾化解机制:通过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及时解决社会矛盾,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缓解信访压力。
5. 增加信访回应渠道:建立信访举报热线、邮箱、网上投诉等多样化的信访回应渠道,加强与信访人的沟通联系,及时解决信访问题,增强信访满意度。
加强信访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信访工作效率,提升信访人员的法律素养,同时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可以有效应对当前涉法涉诉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流程优化方案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流程优化方案一、前言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解决矛盾的桥梁和纽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涉法涉诉信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二、现状分析1.工作流程繁琐复杂目前,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流程较为繁琐,涉及部门多,审批程序复杂,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从信访举报、受理、分流、办理、反馈到监督,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耗时和资源浪费。
2.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当前的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信访信息平台,导致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不畅。
信访渠道不畅通,群众反映问题难度大,部分信访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访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信访问题处理不及时、不规范,甚至出现推诿、敷衍现象。
4.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对信访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难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优化方案1.简化工作流程简化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流程,缩减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将信访举报、受理、分流、办理、反馈等环节进行整合,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信访问题快速处置。
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访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畅通。
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多种渠道,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3.提升人员素质提升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对信访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法律素养和业务水平,确保信访问题得到及时、规范处理。
4.健全考核机制健全考核机制,加强对信访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可以将信访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5.强化责任担当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责任,确保信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 类号 ]D 3 ( F 文献 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17 10 (0 2 0 09 O 62— 50 2 1 )3— 16一 3
一
、
我 国涉诉 信访 的现 状
人反 映 比较严 重 的 、 能影 响 社 会 稳 定 的 而信 访 人 可
情 绪又 比较激 烈 的信 访 案 件 , 了维 护 社 会 的稳 定 为
生 的劳 动纠 纷等 。另 外 , 育 医疗 、 会保 障等纠纷 教 社 仍 是 引发群 体上 访 的一个 重要 因素 。
2 反 复访 、 . 多头访 、 级访 、 烈访 、 越 激 进京 访非 正
常现 象越 来越 突 出。据 全 国人 大 、 中央政法 委 、 国家
进京 访等 非正 常访 现象 的发 生 。
涉诉 信访 又 占到 7 % 左 右 。2 0 0 0 9年 全 国处 理 涉 诉
权威一 词 , 的定 义是 “ 有使 人信 服 的 力量 词典 具 与威 望” 。权威 的基 础是认 同与服从 , 产生认 同 , 威望 力量产生服从 , 者 的结果 相 同 , 是 对权 威 的决 定 两 就 自觉服从并 切实履行 。 司法 的公信力 是司法权 威 的
1信访 内容 呈 现 多 样 性 、 杂性 。 当前 涉诉 信 . 复 访 内容呈 现多样 性 、 复杂 性 的特点 , 内容 涉及 到法 院
工作 的各个 方 面 , 涉 到 民商 事 案 件 、 行 案 件 、 牵 执 行 政 案件 、 事案 件 的 占绝 大部 分 , 关 审判 作 风 、 刑 有 廉 政 问题 和其他 内容 的也 占到 一定 比例 。在 涉诉 信访 中群 体访 现象 仍很 普 遍 , 涉诉 信 访 人 反 映 最 强烈 的 是 土地 征用 、 承包 纠纷 、 迁 纠 纷 、 拆 国有 企 业 改 制产
21 02年 9月 第2 5卷 第 3期
山西 省 政 法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n iP l is a d L w I si t o mi it t r o r a fS a x o i c n a n t u e f rAd n s a o s t t r
S p ., 01 et 2 2 Vo . 5 No 3 12 .
【 司法实务】
涉 诉 信 访 的现 状 及 解 决 对 策
任濠鑫 , 何路 清
( 广东商学 院, 广东 广州 5 0 2 ) 1 30
[ 摘
要 ] 涉诉信 访 是 当前 法院 工作 中的一 个难 点 与 热 点 问题 , 我 国 司 法权威 还 没 有 真 正 在
建立 和 民众法 治意识 不 够 高的现 实情 况 下 , 于 涉诉信 访 宜疏 不 宜堵 ; 该 从提 高 审判 质 量 , 强 对 应 增 裁判 文 书的说 理性 , 建统 一的 涉诉信 访 处理平 台等 多方 面 着手 , 搭 引导 民众合 法信 访 、 性信 访 。 理
[ 关键 词 ] 涉诉 信访 ; 听证制度 ; 司法权 威
收 稿 日期 :0 2— 6— 1 2 1 0 2
不仅 不能履行其在 法治社会 所应具有 的职 能 , 而且 也 不 能树立法律 至高无上 的权 威 。
( ) 院 自身存 在 的 问题 二 法
作 者 简 介 : 濠 鑫 ( 9 6一) 女 , 南 周 口人 , 东商 学 院 法 学 院 2 0 任 18 , 河 广 09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民 事诉 讼 法 。 研
二 、 国涉诉 信访 现状 的成 因 我
( ) 一 真正 的 司法权威 还没 有建 立
信 访 局等 部 门的统 计 数 字 显示 , 进入 新 世 纪 以来 我 国信 访案 件大 量增 加 , 中反复访 、 期访 、 其 长 群体 访 、 激烈 访 、 进京 访 非 正 常 访 中 7 % 是 涉 法 信访 , 中 0 其
或 单位 的声誉 而采 取 尽量满 足 信访人 要 求 的处访 方 式 。但 在很 多 时候 , 种 处访 方 式 是 以损 害 国家 利 这
益 和法 律权 威 为代价 , 涉诉信 访者 得 到法外 利益 。 让 “ 闹小处 理 , 闹不 处理 ” 小 不 就是 对 那 些 涉诉 信 访 人 反映 不是很 严 重 , 处 访 人 看 来无 关 社 会 稳 定 和 单 在 位声 誉 的问题 , 敷 衍 应 付 。信 访 人 摸 透 了处 访 人 就 员 的这种 心理 之后 , 引 发更 多 的越 级 访 、 头 访 、 就 多
信访 案 件 15 62件 ( ) 相 当 于每 名 法 官人 均 处 3 70 次 ,
理 涉诉 信访 7 1 .5万件 。
基础 , 依法治 国不 但要 有完 备 的法 律 , 还要 依 靠 人们
对法律 的忠诚信 仰 。司法 的权 威 来 自于 人 民对 法律
3 处访 方式 具有 随意 性 、 合法 性 。近 年来 , . 不 法
何 路清( 9 6一) 男 , 18 , 广东清远人 ,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2 0 0 9级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刑 事诉讼 法。
l6 9
第2 5卷
的信仰 , 由于受 传 统封 建思 想 的影 响 根深 蒂 固 , 但 大 部分公 民对法律 的信 仰程度 还不够高 , 司法 的权威 还
没根植 于人 民的心 中 。如果 司法不具 有权威 性 , 司法
官 数量 处访
人 员 面对 日益增 加 的涉诉 信 访 案 件 难 免 力 不从 心 。 在 “ 定压倒 一切 ” 稳 的社 会大 环 境 下 , 处访 人 员 不 得 不 做 出 “ 闹大 处 理 , 闹小 处 理 , 闹不 处 理 ”的 大 小 不 处访方 式 的选 择 。“ 闹大 处 理 ” 就 是 对 涉诉 信 访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