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作者:***
来源:《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4年第02期
[摘要]根據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持续增长,如何评价高校的产出绩效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研究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结合S开放大学发展目标,将发展目标分解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作为准测层,然后通过专家问卷调查,选取相关核心指标,作为指标层,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四个维度的判断矩阵,给各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构建了S开放大学绩效评价体系。
利用S开放大学公开信息数据,对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做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平衡积分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8(2024)02-0071-07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Evalu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Taking S Op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Ho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 ,Xi’an 710119)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decision-making and deployment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investment of finance in universities continues to increase.How to evaluate the output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 question worth exploring.This study draws 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ory and 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S Open University.The development goals are decomposed into four dimensions: finance, customers, internal processes, and learning and growth, which serve as the benchmark layer.Then, through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s, relevant core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as the indicator 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 Open University is constructed by constructing a judgment matrix for the four dimensions and assigning corresponding weights to each indicator.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ed was practically applied and analyzed using public information data from S Open University.
Keywords:Universiti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Balanced points card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1]。
2022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6397亿元,比上年增长6.2%[2]。
国家持续有力的经费投入,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当前我国教育已由
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校的财政投入由生均补助逐渐转向综合绩效补助方式,各高校因为综合绩效的差异,获得的财政补助资金数额将因此拉开差距,学校的事业发展也将会受到影响,加之马太效应,差距会越来越大。
如何应对财政补助方式的调整是每一个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一次修订)明确提出各级预算要讲求绩效原则,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将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各单位应围绕单位职责、事业发展规划,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动提高单位整体绩效水平[3]。
S开放大学目前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学校当前的发展思路是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一体化发展。
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认识程度不到位、绩效评价组织体系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适用性强、便于实施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推动学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David Draper & Mark Gittoes(2004)以英国大学为研究对象进行预算绩效实证研究,认为如何科学的设计绩效指标是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为发挥预算绩效的作用,建议高校要完善绩效指标的选取,以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4]。
Zwanikken(2013)以斯里兰卡大学为例,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选取关键指标,构建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进行多要素线性相关分析,对斯里兰卡大学整体绩效开展评价[5]。
2009年由中央教科所高教研究中心负责完成的《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首次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进行绩效评价,他们根据“投入产出理论”,从高校资源利用效益方面对高校的绩效进行评价。
选取的投入评价指标涉及科研经费、教育经费、固定资产等14项,选取的产出评价指标涉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出版专著数、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特等奖数、发明专利授权数等16项[6]。
张海兰、蔡明生、刘尚明(2002)建立以教学绩效和科研绩效为核心、以学校财务综合实力为辅助的考核评价系统,从财务指标上全面揭示高校综合水平[7]。
王莹(2019)结合高校战略目标,借鉴平衡计分卡法将高校战略目标分解为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层面,并分别建立一级指标以及二级评价指标,然后利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在不同层面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二级指标赋予权重,构建了绩效评价体系,但没有对一级指标进行处理,赋予指标权重[8]。
冷晓岩(2022)利用平衡积分卡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U高校2018-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例应用,并提出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的策略[9]。
现有的绩效评价研究大多是偏重于财务绩效,选取的评价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不能够全面完整的反映学校预算支出绩效。
从学校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重点建设任务,选取对应的关键指标,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难点在于关键指标的选取,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反映学校整体绩效状况。
三、地方开放大学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结合S开放大学发展目标,应用BSC来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一)S开放大学发展目标
预算管理是学校发展目标的细化和落实,是实施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而学校发展目标能够很好的指导预算管理。
因此想要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首先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
S开放大学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开放大学”,近期目标是“跻身国内开放大学前列,为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构建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此评价学校发展情况,发现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合理调整资源的分配,实现预算管理的职能,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完成其发展目标。
(二)S开放大学的BSC构架图
本研究主要采用平衡记分卡(BSC)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平衡积分卡(BSC)论述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大卫·诺顿1992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主要内容是采用系列的方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然后转化为与之相关联的而且可实际衡量的四个维度: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经营流程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作为一项绩效考核工具,合理的将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有效的统一起来,聚焦于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
首先,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为年度工作任务,细化为各部门工作计划和实施项目,从拟实施项目绩效目标挑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重要候选指标;其次,根据平衡记分卡的原理,将学校发展目标设定为目标层,将财务、内部运营、客户、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设定为准则层,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进一步选取核心指标作为因素层,如图1所示。
在核心指标的选取上遵循相關性原则,即指标的选取应指向明确,与部门职责及其工作计划相关,与学校总体绩效目标直接关联;代表性原则,即指标应选取能体现主要产出和核心效果的指标,突出重点,不需要大量的无关指标;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标的选取,指标值通过统计、调查便于获取。
确难以量化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
基于BSC划分的四个维度具体如下:
1.财务维度。
高校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与支持,财务维度的指标能直观的反映资金是否合理使用,资源配置合理程度。
财务维度主要从财政补助资金增长率、预算支出执行率、人员经费占财政补助资金比例等选取代表性的指标,作为学校财务维度控制的评价标准。
2.客户维度。
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是学校教学运转的主要服务对象。
因此客户维度指标主要选取高职学生在校人数、开放教育当年招生稳定率、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职学生“1+X”证书通过率、生均纸质图书年增长册数、学生的满意度,作为学校客户维度控制的评价标准。
3.内部流程维度。
高校的内部流程是学校整体的运转管理,主要围绕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大基本职能开展活动,因此内部流程维度指标主要选取生师比例、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数、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增长率、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作为内部流程维度控制的评价标准。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高度重视。
因此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主要选取“双师型”教师比例、博士学历教师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次数、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数,作为学习与成长维度控制的评价标准。
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各层指标权重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匹茨堡大学运筹学家萨蒂教授,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将复杂系统层层分解为简单、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的方法,有效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实现多目标决策分析。
1.构建判断矩阵。
因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在绩效评价体系里的权重也不同,依据1-9级梯度法(表2),通过判断矩阵给每个评价指标赋予权重。
2009年由中央教科所高教研究中心负责完成的《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首次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进行绩效评价,他们根据“投入产出理论”,从高校资源利用效益方面对高校的绩效进行评价。
选取的投入评价指标涉及科研经费、教育经费、固定资产等14项,选取的产出评价指标涉及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出版专著数、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特等奖数、发明专利授权数等16项[6]。
张海兰、蔡明生、刘尚明(2002)建立以教学绩效和科研绩效为核心、以学校财务综合实力为辅助的考核评价系统,从财务指标上全面揭示高校综合水平[7]。
王瑩(2019)结合高校战略目标,借鉴平衡计分卡法将高校
战略目标分解为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层面,并分别建立一级指标以及二级评价指标,然后利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在不同层面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二级指标赋予权重,构建了绩效评价体系,但没有对一级指标进行处理,赋予指标权重[8]。
冷晓岩(2022)利用平衡积分卡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结合U高校2018-2020年的数据进行实例应用,并提出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的策略[9]。
现有的绩效评价研究大多是偏重于财务绩效,选取的评价指标以财务指标为主,不能够全面完整的反映学校预算支出绩效。
从学校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重点建设任务,选取对应的关键指标,是一个很好的思路,难点在于关键指标的选取,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反映学校整体绩效状况。
三、地方开放大学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结合S开放大学发展目标,应用BSC来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一)S开放大学发展目标
预算管理是学校发展目标的细化和落实,是实施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而学校发展目标能够很好的指导预算管理。
因此想要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首先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
S开放大学发展目标是“全面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开放大学”,近期目标是“跻身国内开放大学前列,为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打下坚实基础”。
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构建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此评价学校发展情况,发现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合理调整资源的分配,实现预算管理的职能,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完成其发展目标。
(二)S开放大学的BSC构架图
本研究主要采用平衡记分卡(BSC)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平衡积分卡(BSC)论述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大卫·诺顿1992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主要内容是采用系列的方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然后转化为与之相关联的而且可实际衡量的四个维度: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经营流程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作为一项绩效考核工具,合理的将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有效的统一起来,聚焦于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
首先,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层层分解为年度工作任务,细化为各部门工作计划和实施项目,从拟实施项目绩效目标挑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重要候选指标;其次,根据平衡记分卡的原理,将学校发展目标设定为目标层,将财务、内部运营、客户、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设定为准则层,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进一步选取核心指标作为因素层,如图1所示。
在核心指标的选取上遵循相关性原则,即指标的选取应指向明确,与部门职责及其工作计划相关,与学校总体绩效目标直接关联;代表性原则,即指标应选取能体现主要产出和核心效果的指标,突出重点,不需要大量的无关指标;可操作性原则,即指标的选取,指标值通过统计、调查便于获取。
确难以量化的,可采用定性表述,但应具有可衡量性。
基于BSC划分的四个维度具体如下:
1.财务维度。
高校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与支持,财务维度的指标能直观的反映资金是否合理使用,资源配置合理程度。
财务维度主要从财政补助资金增长率、预算支出执行率、人员经费占财政补助资金比例等选取代表性的指标,作为学校财务维度控制的评价标准。
2.客户维度。
高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是学校教学运转的主要服务对象。
因此客户维度指标主要选取高职学生在校人数、开放教育当年招生稳定率、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职学生“1+X”证书通过率、生均纸质图书年增长册数、学生的满意度,作为学校客户维度控制的评价标准。
3.内部流程维度。
高校的内部流程是学校整体的运转管理,主要围绕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大基本职能开展活动,因此内部流程维度指标主要选取生师比例、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数、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增长率、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作为内部流程维度控制的评价标准。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潜在因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高度重视。
因此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主要选取“双师型”教师比例、博士学历教师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次数、省部级科研成果获奖数,作为学习与成长维度控制的评价标准。
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各层指标权重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匹茨堡大学运筹学家萨蒂教授,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将复杂系统层层分解为简单、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的方法,有效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实现多目标决策分析。
1.构建判断矩阵。
因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在绩效评价体系里的权重也不同,依据1-9级梯度法(表2),通过判断矩阵给每个评价指标赋予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