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精粹
(一)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人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最后再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包括自然科学。
(二)朱子家训(节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明末清初的朱柏庐是一位教育家,所作《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相关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末年,有一位少年名叫陈藩,从小立有大志,决心长大后为国效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
他独自住在一个小院里,每天闭门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管,就连自己的庭院和房间都懒得收拾。
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看他。
见陈藩住的房间乱七八糟的,薛勤不禁皱起眉头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把房间打扫干净再接待客人?”陈藩昂起头,不以为然地回答:“男子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做打扫房间的小事?”薛勤虽然为陈藩年少就有澄清天下之志感到敬佩,但他很不赞同不爱整洁的理由,反驳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藩一时无言以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
他明白了凡事要从小处做起,懂得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
后来,陈藩在朝廷做了官,历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被世人誉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
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四)劝学集锦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汉刘向《说苑》师旷将人生分成三个阶段,说明各阶段学习效果的不同,同时指出火烛之光也比昏暗强得多,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2)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归田录》中讲诉钱思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什么不良的爱好。
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告诉同僚部署,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
大概从来没有离开书的时候。
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
”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
”大概只有这样才可以集中思想写作吧。
读书学习,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是古人读书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黄河南岸的康百万庄园,就有一个“三上”匾额,取得就是这个意思。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荀子认为,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