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表找正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表对中法
单表对中法是将对中表架和百分表分别固定在相邻两机器的半联轴器上,然后各自转动两轴或同时转动两轴,通过百分表的读数来计算和调整对中状况。

该法的优点是:直观明确、表架简单、计算调整方便。

由于它从根本上消除了转子轴向窜动对对中读数的影响,因此对中精度较高,对大型多台单机组成的机组特别适用。

(一)单表法对中的基本程序:
1.测定对中表架(以下简称表架)的挠度,将挠度值在表架上打永久性标志。

对中时用实测值减去表架挠度。

即为表的实际读数值,底部的读数值应减去挠度的二倍,左右的读数应减挠度。

2.将相邻机器的两半联轴器沿圆周做出四等分标志(见附图5.1)
图5.1 单表法对中测量简图
3.将表架固定在A 轴上,表头触在B 轴半联轴器外圆上,百分表不动,转动B 轴360°此时百分表的读数为半联轴器外圆的圆度偏差。

在实测时应减去此偏差值,两轴同时转动不产生偏差值;
4.调整百分表到b1=0。

按转动方向转动A 轴(或同时转动两轴),在B 轴联轴器外圆测出b2、b3、b4的值,检查读数应使b1+b3=b2+b4(误差应小于0.02mm ),若不等时查明原因重新测量。

百分表读数是对中时进行调整的依据,因此要求百分表读数应准确无误,并注意数值的“正”“负”。

5.同样将表架固定在B 轴上,重复步骤3、4,调整a1=0,并测出a2、a3、a4四个数值。

(注意:两次盘车方向和读数方向应保持一致)。

6.根据两组百分表读数,确定支脚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调整量和调整方向,调整量可用计算法、作图法和填表计算法确定。

(二)支脚调整量的确定: 1.计算法
2 3
b
2
3
a A 向
1)用计算法调整轴(A )支脚垫片调整量时应先测出D 、Y 、Z 之值(见附图5.2),并用Ly 和Lz 分别表示前后支脚的调整量。

这种计算方法只是先将两轴找成一条直线,在实际调整时还应将各支脚处的膨胀量或收缩量考虑进去。

图5.2 单表对中示意图
2)计算公式:
2
21B AC L -=
式中L ——机器支脚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调整值,即
2y 21垂
垂垂B C A Ly -=
2z 21z 垂垂垂B C A L -=
2y 21水水水B C A Ly -=
2
z 21z 水水水B C A L -=
计算结果为正值时应加垫;为负值应减垫;水平方向只是用调节螺钉调整中心偏差而不是增
减垫片。

A ——两机器在垂直方向(A 垂)和水平方向(A 水)百分表读数的代数和; 其中:A 垂=a3+b3 A 水=a2-a4+b2-b4
C ——调整轴(A )支脚中心与基准轴(B 轴)半联轴器上百分表读数平面间的距离(Y ,Z )和两百分表读数平面距离(
D )之比,即Cy =Y/D 或Cz =Z/D 。

(见附图5.2) B ——基准轴在垂直方向(B 垂)和水平方向(B 水)百分表读数的代数和; 其中:B 垂=b3-b1 B 水=b2-b4 2.作图法
单表对中作图法是在单表对中计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最大优点是简单,直观、方向性好,尤其是在垂直面需要预留垫膨胀量及水平面上需要留出水平偏差时,这一优点更加
突出。

缺点是比例不当时,误差较大。

下面以垂直方向的调整为例介绍作图法的步骤。

1)在座标纸上画出机组运转时的热态线,按比例标出机组各段轴向尺寸和相应的位置(见附图5.3);
图5.3 机组对中曲线示意图
2)在热态线上通过各支座点分别作热态线和垂线,按比例将制造厂提供的或计算出的轴中心在各处所要求的预留膨胀量数值标在各自的垂线上(见附图5.3膨胀量向下,收缩量向上),得出A1、A2、B1、B2四点,连接A1、A2和B1、B2,延长两直线分别与各自联轴器处的垂线交于A3和B3点,此A1A3和B1B3线即是A 轴和B 轴在冷态时要求的对中曲线,称冷态线;
3)确定对中时百分表要求读数值,把A1A3和B1B3直线再延长到相邻联轴器处的垂线上,得出A4和B4两点,按座标比较简单 比例测出A4B3为0.16mm 、A3B4为0.18mm 。

分别为B 轴与A 轴在两半联轴器轴中心应有的偏差值,百分表读数应为中心值偏差的两倍。

见附图5.4;
图5.4 百分表要求的读数
读数的“正”“负”值由两轴相互高低位置决定(表针顺时针转为正);
4)画出对中时各轴的实际位置曲线。

B 轴与A 轴在对中调整前,应先测出自联轴器处的实际偏差数据,算出轴中心的偏差; B 轴中心偏差=
213b b -,A 轴中心偏差=2
1
3a a - 把各轴中心偏差值分别标在画有安装曲线的座标纸上,得出C 、D 两点。

连接C 、D 两点成
一直线并向A 轴侧延长,与A 轴支座处垂直线分别交于E 、F 两点,此DEF
线(虚线)即
是A轴中心调整前实际所处的位置线(见附图5.5)
图5.5调整前的实际位置曲线
5)确定支座处的调整量,在画有安装曲线的图上画出A轴的实际位置曲线后,两轴线在A 轴支座处的偏差量Ly和Lz即是支座处的调整量。

经对中调整后的最终实际曲线应与对中曲线基本重合,两线的最大误差值应小于0.04mm。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进行水平位置的调整。

如果制造厂技术文件给出机组的对中曲线和各联轴器处的百分表读数值,上述步骤可简略,在座标纸上直接按比例画出冷态安装曲线和实际对中时的曲线,进行比较后即可确定支座处的调整量。

3.填表计算法
该法最大特点是适用面宽、运算层次清楚。

对于按直线对中,冷态曲线对中均适用。

计算表格见附表5.1
单表对中填表计算法mm表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