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河马肚子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河马肚子大》
一、背景介绍
《河马肚子大》是一本经典的儿童绘本,适合小班幼儿园的语言教育。
通过讲述河马吃了太多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简单、直观地理解“吃饱了”、“饱腹感”等基本概念,提升幼儿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
同时,本教案还加入了儿童亲近的形象动作、视觉元素等,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
1. 言语能力
1.1 参与听讲,理解故事中的情节,能较好地表述故事内容;
1.2 能熟练使用“饱/饿”等单词,简单表达个人的基本饮食情况;
1.3 根据教师提示,能模仿故事主人公的动作,增强口语表达的连贯性和自然度。
2. 认知能力
2.1 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了解“吃太多”、“饱腹感”等基本概念;
2.2 能够根据教师引导,简单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认识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活动
1. 教学前准备
•准备教材:绘本《河马肚子大》;
•准备教学媒介:投影仪等;
•制定教案:确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
2. 学习过程
2.1 导入与铺垫
即兴游戏:“找出不同”
教师准备两张图片,分别为河马在饥饿时的形象和河马在吃下太多食物后的形象;请幼儿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
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关注所涉及的主题,并预先慢慢把握故事情节。
2.2 故事讲解
1.教师向幼儿展示绘本,《河马肚子大》;
2.指导幼儿仔细看每张图片,引导幼儿预测故事情节;
3.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熟悉各个角色的登场、情节的起承转合,以及故事的结局;
4.重点解释本故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饱/饿”。
通过动手实验、图片呈现等方式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2.3 形象动作与语言练习
1.根据故事情节,结合动手实验,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主人公河马的咀嚼动作、打嗝声、伸展身体等动作,加深幼儿对饮食行为的认知;
2.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导幼儿适当运用“饱/饿”等词汇,表述自己熟悉的饮食习惯,如“我吃了一碗饭,现在饱饱的”。
3. 温故知新
1.教师简要重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回想故事的基本情节;
2.展示故事中所包含的情感变化、因果关系等要素,引导幼儿自己分析故事所表达的主题,并针对幼儿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四、教学评估
1.通过幼儿的听讲表情与反馈,评估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情况;
2.教师观察幼儿对动手实验、语言练习等活动的参与度,评估幼儿对所学概念的掌握程度;
3.个别与团体性评估相结合,防止评价带有过度主观性。
教师也应当充分调动幼儿兴趣,尊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的不同特点,兼顾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
同时,教师还应当像父母一样耐心、细致地指导幼儿,构建起具有互动性与温情互信性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