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交路口几何安全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信号交叉口左转专用车道设置交通量标准
绿信比 0.2
135 125 90 90 90 85
75 70 70 55 55 50
65 65 65 65 50 50
对象进口道交通量
绿信比 0.4
绿信比 0.6
14.0 8.5 11.0 8.2 8.5 7.9
R=12.0m AB 4.0 4.0 5.5 4.9 4.3 4.3 6.7 5.5 4.0 4.0 6.7 5.5 4.0 4.0 6.7 5.5 3.6 3.6 6.7 5.5
d2 d2
R
d1 示例 A
行车道边缘线
R
行车道边缘线
d1 示例 B
备注:采用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车道宽为 3.6 m,转弯半径大于或者等于 4.5m 情况 A——车辆从固定的车道转弯,转向车道的宽度不确定,即 d1=3.6m,d2 为变量 情况 B——车辆转向前后所需车道的宽度都为变量,即 d1=d2
W
车道
1
2
3
C.对称反向曲线
R = 90 m & 180 m L = 44.7 m
R = 45 m & 90 m L = 30.6 m
R = 15 m & 30 m L = 17.7 m
中间
W
车道
1
2
3
交通流
D.非对称反向曲线
2019/9/28
P-27
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
平面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左转专用车道、左转减速车道、左转加速 车道、左转偏置车道、右转专用车道、右 转减速车道、右转加速车道和右转偏置车 道。
总长 (m)
宽度(m)总高(m)前悬(m)轴距(m)后悬(m)
6
1.8
2
0.8
3.8
1.4
12
2.5
4
1.5
6.5
4
16
2.5
4
1.2
4+8.8
2
2019/9/28
P-3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车辆的选择
设计车辆的选择,可以考虑以下三种行驶边缘的最小设 计:
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在小汽车专用路段上的交叉口; 或者两条相交道路的等级都不高,交通量也比较小的时候, 也可以使用小客车作为设计车辆。
5.8 4.9 5.2 4.6 4.9 4.6
8.2 6.4 8.5 6.1 7.6 5.8
7.0 5.5 5.8 4.9 5.2 4.6
11.3 7.3 9.8 6.7 8.8 6.4
8.2 5.8 6.4 5.5 5.2 4.9
13.1 8.5 11.0 8.2 9.1 7.9
9.8 6.4 6.7 5.8 5.2 4.9
2019/9/28P-9Biblioteka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交叉口的通行方法
(b) (a)
2019/9/28
(c)
P-10
交叉口功能区
交叉口功能区定义
交叉口的每一个进口道根 据车辆的驶入和驶出分为 功能区上游和功能区下游, 驶入车道称为上游区,驶 出车道称为下游区 。
上游车道 下游车道
2019/9/28
P-11
2019/9/28
P-8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交叉口的左右转车的通行方法
条件
道路类别
停让控制 信号控制
进口
出口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进口
出口
一级公路 干线 集散
S4* S4* S4* S4* N/A N/A N/A S4* N/A S3*
二级公路
三级
干线 集散 公路
S4* T4 T4 S4* T4 T2 S3* T3 T2 S4* T4 T4 S3* T3 T2
R=4.5m
A
B
4.3 4.0
6.1 5.2
5.8 4.9
9.4 6.7
7.9 6.1
12.8 6.7
10.4 6.7
15.2 8.8
12.2 7.6
16.2 9.4
情况 A 和 B 时 d2 的值(m)
R=6.0m
R=7.5m
R=9.0m
A
B
A
BAB
4.3 4.0 4.0 4.0 4.0 4.0
6.1 5.2 6.1 5.2 5.8 4.9
上游功能区长度 d上游=d1+d2+d3
感知-反应时间内行驶距离d1 车辆减速行驶距离d2 车辆排队长度d3
下游功能区长度
左(右)加速车道的长度 停车视距
2019/9/28
物理区域 功能区域
P-14
交叉口功能区
设计 速度 (km/h) 100
80 60 40
表 2.1 各等级交叉口功能区长度
2019/9/28
P-16
交叉口视距设计--无控制交叉口
无控交叉口安全视距值取决于车辆达到交叉口时的速度。 通过在交叉口附近的进口道和进口道停车线分别观测进入交叉
口车辆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寻找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 以此计算安全视距。
道路设计速度 (km/h)
停车视距 (m)
100
160
2019/9/28
P-23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缓坡段长度的极限值
道路等级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缓坡段长度极限值(m) 40 35 15 10
2019/9/28
P-24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横断面设计
在交叉口内,直行车道的宽度与路段上使用相同的值,在一些特定情况 下可以将车道宽度减小0.25m,用于拓宽一个左转或者右转车道。
L = 49.2 m
R = 75 m
L = 40.2 m
R = 45 m L = 30.9 m
1
2
3
B. 部分切线过渡
2019/9/28
P-26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过渡段的设计
交通流
R = 90 m
L = 35.4 m
R = 45 m L = 25.8 m
R = 15 m L = 14.7 m
中间
感知-反应 行驶距离 d1
(m) 45-70 35-60 25-45 20-30
减速行驶 距离 d2 (m)
155 100 45-55 20-25
排队停储 功能区下游
长度 d3 (m)
车道长度 (m)
160
见表 2.2、表
110
2.3 和表 2.4
75
40
2019/9/28
P-15
交叉口视距设计
无控制交叉口 次路停让控制交叉口 主路左转视距 信号控制交叉口(满足规范中停车视距) 全停控制交叉口(满足规范中停车视距)
载重货车为设计车辆。在公路和城乡结合部使用比较多。 主干路上转向车辆比较多,尤其是货车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 。
鞍式列车为设计车辆。用于货车组合转向频繁的地方。
2019/9/28
P-4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 (km/h)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120 100 80 100 80 60
三、平交路口几何安全设计
1
主要内容
•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 交叉口功能区 • 交叉口视距设计 •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 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 • 交叉口接入管理技术 • 交叉口常规渠化 • 弱势群体保护设计
2019/9/28
P-2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设计车辆尺寸
车辆类型
小客车 载重汽车 鞍式列车
2019/9/28
P-7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右表给出交
叉口的角度 对各种设计 车辆转向轨 迹的影响。
d1和d2的尺
寸为主要道 路和次要道 路上右转车 辆所占用的 宽度。
交叉口交角 (度) 30 60 90 120 150
设计车辆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载重货车 鞍式列车
80
110
60
75
40
40
注:视距值计算精确至5m。
安全视距 (m)
60-120 40-85 30-60 15-30
2019/9/28
P-17
交叉口视距设计--次路停让控制
沿主路安全视距
间隙接受理论
沿次路安全视距
与无控制交叉口计算方法类似
沿主路安全视距
沿次路安全视距
2019/9/28
2019/9/28
P-28
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
左转专用车道
(1)设置条件 对象进口道的左转交通量和反向进口道的总
交通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信号交叉口,信号灯的绿信比也是影响因 素,绿信比越小,越有必要设置左转专用车道。
(2)设计要求 建议左转专用车道的长度与相邻直行车道长
度保持一直;考虑减速长度加上两个车长的排队 长度,若实际情况中平均排队长度超过3辆,则建 议设置左转减速车道。
2019/9/28
P-21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另外一种对于小角度交叉口的改造方法是将交叉口改造 成错位交叉口。
2019/9/28
P-22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纵断面线形
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的纵面宜平缓; 纵断面线形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在0.15%—3%的 范围内; 次要公路紧接交叉的引道部分应以0.5%—2.0%的 上坡通往交叉; 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圆曲线设置超高时,次 要公路的纵坡应服从主要公路的横坡。
10%左转
575
960
290
565
185
295
130
220
105
130
95
100
20%左转
330
700
135
420
105
145
85
80
60
80
60
75
30%左转
325
715
95
390
75
165
75
70
55
55
55
50
2019/9/28
绿信比 0.8
1135 795 605 360 200 155
960 780 475 170 105 100
交叉口物理区
主路 次 路
交叉口功能区
2019/9/28
主路
次 路
P-12
交叉口物理区 (带辅助车道)
主路 次 路
交叉口功能区 (带辅助车道)
2019/9/28
主路
次 路
P-13
交叉口功能区
应维护交叉口功能区的完整性
对交叉口本身的交通运行的机动性和 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最低限度地限制平交口之间的间距
车速 路段车道宽度(m)
车道宽度表
100 80 60 40 30 20 3.75 3.75 3.50 3.50 3.25 3.00
2019/9/28
P-25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过渡段的设计
中间
W
车道
L = 50 - 54 m
过渡率 8:1至15:1 A. 直线过渡
交通流
中间
W
车道
交通流
R = 120 m
二级公路 80 60
三级公路 40 30
四级公路 20
加减速度取值对应表(m/s2)
主要道路 次要道路
加速度值 1.0 1.5
减速度值 -2.5 -3.0
2019/9/28
P-5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路缘石半径为4.5m时车辆转弯轨迹
2019/9/28
P-6
交叉口设计的控制因素和标准
路缘石半径为12m时车辆转弯轨迹
四级 公路
T1 T1 T1 T1 T1
在表中S或者T后面显示的2-4的数字,表示右转时采用如下所示的通行方法: (1)使用整个路面全部宽度; (2)利用右转车道的部分左侧道路; (3)在出口道右转时使用所行驶方向最左侧的车道,左转时使用最右侧的车
道,但是不使用对向的车道;
(4)只使用左右转车道或者最右车道(右转时),或者最左车道(左转时)。
300
205
310
230
370
320
520
410
660
415
≥80km/h
240
185
250
230
310
245
430
290
465
350
2019/9/28
30%左转
175 180 260 340 355
180 210 225 285 305
P-30
反向进口道交通量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19/9/28
P-29
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
反向进口道交通量
800 600 400 200 100
800 600 400 200 100
无信号交叉口左转专用车道设置交通量标准
5%左转
360 440 500 680 800
270 360 440 590 640
对象进口道交通量
10%左转
20%左转
≤60km/h
P-18
交叉口视距设计--主路左转视距
间隙接受理论
车型 主路左转临街间隙
临界间隙值
小客车 中型车
6.0
7.0
大型车 8.0
拖挂车 8.0
安全视距
2019/9/28
P-19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平面线形
平面交叉口附近道路的线形应该能够保证: 车辆在识别距离以外清楚的看到交叉口以及交叉 口内车辆的运动状况,保证道路使用者能够清晰 辨识其它使用者的行为,读取交通控制设施的信 息;进入交叉口范围区后能够保证视觉的平顺度, 易于道路使用者对车辆进行操作。
895 685 490 135 65 65
P-31
交叉口转弯车道设计
左转减速车道
左转减速车道长度包括:渐变段长度、减速长度 和等待长度。
(1)具体设置条件 交通量满足左转专用车道设置条件的信号交叉口、
交叉口内圆曲线曲线半径(m)
设计速度(km/h)
100
停让控制交叉口主路和信号控制交叉口 400
停让控制交叉口次要道路
N/A
80 60 250 125 N/A 60
40 30 20 60 30 15 30 15 15
2019/9/28
P-20
交叉口的平纵横设计
对次要道路使用适当的曲线组合代替直线,可以很 好的提高车辆在路口的运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