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新标准提升护理质量的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新标准提升护
理质量的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以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新标准提升护理质量的对策。
方法:收集2022年1月13日至2022年2月20日连续入住ICU使用多路血管活
性药物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收集2022年2月21日至2022年3月31
日实施新标准后连续入住ICU使用多路血管活性药物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实验,抽取重症医学科,EICU,CCU,心胸外科ICU持有护士执照的监护
室护士作为考核标准,通过践行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后,护士对
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的影响。
结果:践行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护理团体标准后,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知晓率从55%上升到95%,正确设置预设量从50%上升到96%,使用标识规范率从55%上升到98%,护理文件书写记录完整率从25%上升到95%,患者给药身份识别错误率从5%降低到0%,药品信息错误率从6%
降低到0%,推注泵速率设置正确率从4%降低到0%,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从8%降低到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预设输注量知晓率、
头尾端标识知晓率、正确处理回血知晓率、正确封管知晓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多巴胺知晓率、多巴酚丁胺知晓率、去甲肾上腺素知晓率、肾上腺素知晓率、硝普钠知晓率、硝酸甘油知晓率方面,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践行血管活性药物安
全输注新标准,有效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血管活性药物团体标准安全用药对策
血管活性药物(vasoactive agents)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善血管功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从而保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的一类药物。
分为血管加
压药、血管扩张药、正性肌力药[1-2]。
是心血管疾病和急危重症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用药之一,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用法、过程都很严格,必
须使用微量泵输注,微量泵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果使用不当就
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药物突然增多或减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可导致
心跳加速,心律失常,血压猛增或猛降,内脏缺血,大脑出血或梗死,药物外渗
局部组织坏死,休克,甚至死亡[3-4]。
了解各类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特点及输注要求,选择单独血管通路输注,明确其主要不良反应,告知患者血管活性药物输
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及时、准确、安全、有效的输注。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22年1月13日至2022年2月20日连续入住ICU使用多路血管活性药物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收集2022年2月21日至2022年3月31日实施新标准后连续入住ICU使用多路血管活性药物的200例患
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持续时间、使用频次在统计
学上无差异(P>0.05)。
抽取重症医学科,EICU,CCU,心胸外科ICU持有护士
执照的监护室护士作为考核标准,护士在年龄,学历,职称,入ICU年限上均无
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规范组织管理使用血管活性药时在头尾端贴上标有相应药物名称的标识。
血管活性药启动前需双人独立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行启动。
为落实到位,一人使用PDA 扫描执行药物,一人在打印卡片上签名。
1.2.2制定血管活性药物巡视记录卡为落实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安全,制定
血管活性药物巡视记录卡。
如下图所示:
1.2.3 建立血管活性药知识体系并完善培训体系建设组建血管活性药物
安全输注护理团队,解读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加强血管活性药
物泵入管理,采取腾讯视频直播形式学习,相关知识下挂学习通或者我院OA护
理系统反复学习。
重新修订微量泵操作标准及关键点、风险点,制作血管活性药
宣教手册和宣教视频。
每年组织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护理部常态化每个月重点
环节督查,并例入千分制考核。
管理者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通过多途径发布血
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方案,增强护理人员安全给药的意识[7]。
1.3检查指标
①实施新标准前后护士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指标;②两组护士对血管
活性药物安全输注知晓率;③两组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以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
p<0.05即证实有差异。
2结果
2.1实施新标准前后护士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指标比较
通过践行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新标准的实施,我院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知晓率大幅度提高,践行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护理团体标准后,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知晓率从55%上升到95%,正确设置预设量从50%上升到96%,使用标识规范率从55%上升到98%,护理文件书写记录完整率从25%上升到95%,患者给药身份识别错误率从5%降低到0%,药品信息错误率从6%降低到0%,推注泵速率设置正确率从4%降低到0%,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从8%降低到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实施新标准前后护士对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指标比较[n(%)]
组别n血管
活性药物
安全输注
知晓率
预
设量设
置率
护
理文件
书写完
整率
标
识规范
率
患
者给
药身
份识
别错
误率
血
管活性
药药品
信息错
误
推
注泵速
率设置
错误率
静
脉炎及
药物外
渗发生
率
对照组
1
69
555025525648
观察组
1
69
959695980002
X273.2589
.16
171
.31
96
.38
1
7.9
10
.3
5.
25
7.
49
P<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2两组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知晓率
观察组在预设输注量知晓率、头尾端标识知晓率、正确处理回血知晓率、正确封管知晓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我院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安全输注知晓率[n(%)]
组别n预设
输注量
头尾
端标识
正确处
理回血
正确
封管
对照组
16
9
25127980
观察组
16
9
95969295
X 2
174.
65
240.
05
10.5318.38
P<
0.05
<
0.05
<0.05<
0.05
2.3两组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在多巴胺知晓率、多巴酚丁胺知晓率、去甲肾上腺素知晓率、肾上腺素知晓率、硝普钠知晓率、硝酸甘油知晓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我院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相关知识知晓率[n(%)]
组n多多去肾上硝硝酸甘
别巴胺巴酚丁
胺甲肾上
腺素
腺素普钠油
对照组
1
69
601654586550
观察组
1
69
929091929292
X246
.95
185
.56
58
.55
51.0
7
35
.38
71.33
P<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0.05
3 讨论
使用微量泵的药物种类繁多,多泵使用时无标签,不易区分且耗时。
我院在
未实施标准之前没有统一的血管活性药物护理文件书写标准,监测时间不一致。
缺乏血管活性药整体知识体系内容,经问卷调查,我院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相关
知识和安全输注知晓率低[5-6]。
针对外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改进。
外周静脉条件良好时,短期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是安全可行的[7]。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前应评
估患者的意识情况、依从性,护理过程中严谨、熟练的操作技术都可以有效降低
药物外渗的概率,减少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
长期(>2~6 h)输注血管升压
药物时推荐优先使用中心静脉通路[8]。
为避免药物外渗及安全输注,我们制定
了血管活性药物巡视卡,规范巡视,落实落细各项环节,加强巡视累计输入量与
速率正确性;穿刺部位观察:主要是静脉炎及外渗观察;输注部位更换:使用外
周的要求留置2路留置针,每班更换输注部位。
留置针敷贴上标序号①和②,每
班更换输注部位的时候,巡视卡上备注①和②,便于督查落实到位。
若使用CVC
的患者标注①、②、③腔,便于更换管腔部位。
对使用外周血管活性药患者预防
发生静脉炎方法:水胶体敷料或者冷敷贴[9]菱形贴法,沿着血管走向在患者穿刺
部位上方距穿刺点约3 ~ 5cm处在对角线的位置菱形覆盖血管[10]。
该流程的建立,规避护理风险,大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从8%
降低到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指标改善督查。
血管活性药物巡视卡对是否落实输注环节起到决定性作用,
质控小组成员按会议安排时间入科室交叉督查;科室使用血管活性药患者使用巡
视记录卡,记录巡视观察内容;护理部将巡视记录卡规范填写作为重点环节常态
化检查,并列入千分制考核。
通过三次督查,正确设置预设量从50%上升到96%,患者给药身份识别错误率从5%降低到0%,推注泵速率设置正确率从4%降低到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践行血管活性药物的局限性较多,新标准刚实施,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
输注比较局限在监护病房,对普通病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较难实施,对监
护时间上的要求和观察比较困难,由于监护室工作繁忙,病情危急且复杂,护士
无法在预设量的设置、文件书写及标识的规范上完全执行此标准,对预设量设置
和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率不能达到100%,由于外在和内在原因,血管活性药物不能
优先使用中心静脉通路,导致出现静脉炎和药物的外渗事件依然存在。
综上所述,践行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安全,是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微量泵
的正确使用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加强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物输
注用药知识的培训,践行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标准,可以大大规避护理风险,改进
工作流程,制定血管活性药物巡视卡,细化各项操作流程,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目标保证患者的用药输注安全,确保药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
规避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Cheng L , Yan J , Han S ,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vasoactive med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 network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ritical Care, 2019,
23(1).
[2]洪中,李远珍,殷勤.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8):1655-1657.DOI:10.16821/ki.hsjx.2019.18.006.
[3]江莹,黎万汇,陈莹莹,仝贝贝,康晓凤,于艳艳,刘亚平.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范围的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7):1105-1110.
[4]Claire, Chapuis, Sébastien, et al. Interprofessional safety reporting and review of adverse events and medication errors in
critical care.[J]. Therapeutics &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2019.
[5]I. Cuesta López, M. Sánchez Cuervo, Toha C , et al.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soactive drug protocols on safety and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 Therapeutics, 2016, 41(6):703-710.
[6] 中华护理学会.血管活性药静脉输注护理[Z].2021-12-31
[7]程洪涯,滕中华,黎丹洁,朱艳玉,林美谷.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148-
150.DOI:10.19347/ki.2096-1413.202111052.
[8]江莹,黎万汇,陈莹莹,仝贝贝,康晓凤,于艳艳,刘亚平.经外周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范围的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7):1105-1110.
[9]Djogovic D,MacDonald S,Wensel A,et al. Vasopressor and inotrope use in Canadian emergency departments:evidence based consensus guidelines [J]. CJEM,2015,17 (Suppl 1):1-16.
[10]陶静,邹红,李琴.医用冷敷贴在血管活性药物所致外周静脉炎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