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乐场》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游乐场》教学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会边念儿歌边做仿照操,动作到位、有力。
2、愿意参与集体熬炼。
活动重点:
会边念儿歌边做仿照操。
活动难点:
会边念儿歌边做仿照操,动作到位、有力。
活动预备:
活动前学会念儿歌。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大圆,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一句一句地仿照做动作。
儿歌动作说明
太阳咪咪笑,(两臂屈肘上举,掌心向前,虎口相对比做太阳,然后两臂放下。
)
看我起得早,(两臂侧平举,然后放下。
)
举起小榔头,(两臂自然屈肘,两手半握拳,在胸前做拿拳头状。
)
叮当叮当敲。
(右手向左手敲击五次。
)
太阳咪咪笑,(动作同第一句。
)
看我身体好,(动作同其次句。
)
拿起小篮子,(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手在小腿前做拔草状三次。
)
田里去拔草。
太阳咪咪笑,(动作同第一句。
)
看我长的高,(动作同其次句。
)
开起小飞机,(两臂侧平举,上体向左右各侧屈两次。
)
飞呀飞的高。
太阳咪咪笑,(动作同第一句。
)
看我做早操,(动作同其次句。
)
蹦蹦又跳跳,(两手叉腰上跳三次。
)
熬炼身体好。
二、组织幼儿玩一个已学过的'放松嬉戏,可四散地、较轻松地走或跑。
《游乐场》教学设计篇2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座谈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供应了四所学校让与会代表参观考察,蓬岛中心学校是其中一所。
该校地处我市偏远山区,交通较不便利,属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
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多听课者都对山区同学的思维活跃、英勇大方感到惊喜,有一位外地的听课者感动地说:“这些孩子真不像是山区的孩子。
”我们为山区同学在课改中得到良好进展而感到欣慰,更加坚决了课改的信念。
本文选取该校郭秋菊老师上的《游乐场》一课做为案例,与各位同行共享。
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1、老师播放歌曲《小火车》,同学欢乐地拍手跟唱。
2、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到过游乐场吗?玩过什么,玩得怎样?
生1:我玩过空中缆车,坐在上面就好象要飞上天了。
生2:我玩过碰碰车那才更好玩呢,一不当心撞到一起,心都快跳出来了。
师:同学们玩得真兴奋,今日我们一起到游乐场玩一玩,好吗?(贴上挂图)
3、观看挂图,了解信息。
同学观看后同桌沟通。
同学汇报:
生1:我观察了一列火车有9节,每节能坐4人。
生2:我发现了碰碰车有4 辆,每辆坐2 人,但还有一辆没人坐。
生3:我知道了票价,小火车每人3元,碰碰车每人5元。
生4:我知道了火车下面的轮子,每节车厢下有4个轮子。
……
二、合作沟通
师:图中有很多用我们学过的乘、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生:(特别自信地)能。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同桌合作,你问我答,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多?
同学同桌相互提问题互答,师巡察指导。
汇报:(汇报时同学也是同桌合作,一问一答,老师板书算式。
)
同桌1:我们要提乘法问题,每节车厢坐4人,9节可以坐几人?4×9=36(人)
同桌2 :每辆碰碰车能坐2 人,3辆坐几人?2×3=6 (人)
同桌3:每张小火车票3元,15元可以买几张?15÷3=5(张)
同桌4:每张碰碰车票要5元,20元能买几张?20÷5=4(张)
同桌5:我有不一样的,每节车厢下有4 个轮子,7节车厢有几个轮子呢?4×7=28(个)
同桌6:我也有不一样的,坐在火车上的人每人有2只眼睛,我发现8只眼睛,想请教坐在火车上的有几人?8÷2=4(人)
师(准时表扬):你能留意到人的身上也有数学问题,真不错。
生5:我想提问自己:每辆碰碰车上有2个转向灯,4辆共有几个?2×4=8(个)
生6:我想考考老师,每张碰碰车票要5元,60元能买几张?
师:(怀疑)谁来帮帮老师呢?
生7:我来,只要60÷5就行了,60÷5=12(张)由于10个5是50,2个5是10,50加10等于60,所以是12张。
(有几个同学小声说这是三班级才学的。
)
师:这位同学能够开动脑筋,用学过的学问来解决没学过的问题,真是太棒了。
……
三、应用拓展
1、练一练1题
(1)同学独立完成后进行反馈,进行自评,全对的自己加3颗星。
2、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仿照表演讲解。
师:你们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还能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每盒4元,36元能买几盒?请××同学回答。
生:36÷4=9(盒)
生2:我也能,我花了18元,小兔花了8元,我花的钱是小兔的几倍?我考考××同学。
生3:18÷8=(想了又想)我觉得他的这个问题有问题,我觉得不能做。
生4:能做,18÷8=3 (6)
生5:不对不对,应当是18÷8=2 (2)
(同学争论开了,究竟等于几倍呀?倍数能有余数吗?)
师:18÷8=3 …… 6 你怎么想的呢?
生4:由于3×8=24,18元只要加上6元就够了。
生5:不对,18÷8=3 …… 6 的话,3×8=24,24>18了,所以18÷8=2 …… 2,由于2×8=16,18-16=2了。
(很多同学都说对,应当这样。
)师:对。
18÷8=2 …… 2,不过,生4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同学敢于争议,说明同学都能乐观思索问题,有余数的除法,我们以后还会连续学习。
3、练一练第3题
师:一只大杯能倒满()只小杯呢?为什么?
生1:我觉得是2杯,由于2只小杯的水刚好是1只大杯。
生2:我也觉得是2杯,由于1只小杯等于1只大杯的半杯,2只小杯就是1大杯了。
生3:对。
小杯6只,大杯3只,2只小杯分为1大杯,刚好分成了3大杯。
生4:我能用个式子表示:6÷3=2
……
四、学会评价
1、师:你们说说,今日谁能坐上进步快车了,为什么?
生1:我觉得××同学可以,由于今日他的想法很特殊。
生2:我觉得××同学可以,由于他特殊乐观,平常他老做小动作,今日他没有了。
生3:我觉得自己也行,由于今日,我说出了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了,而且可以自己解决。
生4:我想请大家原谅我,由于刚才上课,我没留意了××同学的提问所以回答不出来了。
师:下次,你可得改正了,大家原谅他吗?
生:原谅。
也可以坐进步快车,由于他敢于承认错误。
2、伴着美丽的音乐,受到表扬的同学组成一列小火车,在教室里行走,其他同学拍手加油。
3、老师小结:盼望其他同学向这些同学学习,信任班上每个同学都能坐上进步快车。
案例评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二班级上册第八单元《除法》中的一个课题,是在同学已学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的一节乘除综合练习课。
教材创设了一个“游乐场”图画情境,意在培育同学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这堂课或许不是完善的,但却是精彩的,由于在课堂上消失了很多动态生成的亮点,同学的共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笔者认为,这一节课的精彩,源自于老师留给了同学充分的学习空间。
一、留给同学思维的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是一个由同学亲自参加、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共性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留给同学思维的空间,鼓舞同学提出问题。
同学有了问题,才会有思索;有了思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进展。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很重视留给同学思维的空间,让同学观看挂图提数学问题,同桌互考。
在这个活动中,同学经受了“查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推断正误”的思维过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且同学很留意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涉及的信息较多,这说明同学的开放思维进展比较好,这也是同学创新意识萌发的基础。
在解决问题时,老师留意引导同学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如“一只大杯能倒满几只小杯”同学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
可以说,在同学的学习过程中,冲突冲突层层深化,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创新火花经常出现,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以焕发。
二、留给同学沟通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待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
为实现有效的探究,老师必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有利于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同学留出充分沟通的空间。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很重视引导同学进行沟通。
比如,同桌互提问题,你问我答,然后在全班进行沟通,同学沟通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提出并解决的数学问题近20个。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同学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分析他人的做法,这也有助于同学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育。
另外,对于同学有争议的问题“倍数能有余数吗?”,老师不是简洁地做裁判,而是当做同学的沟通载体,引发同学争辩。
在沟通的过程中,同学的思维显得特别活跃,才智的火花随时迸发,可以说,沟通是制造思维有力的催化剂。
三、留给同学评价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同学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同学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心同学熟悉自
我,建立信念。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留给同学评价的空间,把评价的主动权下放给同学。
比如,让同学在计算反馈后,依据要求给自己加加星;在反思总结阶段,利用“谁能坐上进步快车,为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同学进行他评、自评,让同学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鼓舞他人、观赏自己。
更难能珍贵地是,当生4说出自己的缺点后,其他同学能以宽容的态度原谅他。
我们可以想象,“进步快车”假如能够持之以恒地动身,对于这个班级每个同学学习和人格的进展都会有很大关心的。
可以说,课前教者的细心设计,为本课的精彩供应了重要的基础。
但更重要的是,课中教者的二度设计,依据同学的学习状况准时调整教学策略,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同学,只在适当的时候设疑、引导、点评,和同学组成了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公平中的首席”的角色定位,为同学的精彩互动创设了宽阔的空间。
《游乐场》教学设计篇3
背景说明:
20xx年12月份,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座谈会在南安市召开,该市供应了四所学校让与会代表参观考察,蓬岛中心学校是其中一所。
该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较不便利,属于经济较不发达地区。
但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多听课者都对山区同学的思维活跃、英勇大方感到惊喜,有一位外地的听课者感动地说:这些孩子真不像是山区的孩子。
我们为山区同学在课改中得到良好进展而感到欣慰,更加坚决了课改的信念。
本文选取该校郭秋菊老师上的《游乐场》一课做为案例,与各位同行共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老师播放歌曲《小火车》,同学欢乐地拍手跟唱。
2、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到过游乐场吗?玩过什么,玩得怎样?
生1:我玩过空中缆车,坐在上面就好象要飞上天了。
生2:我玩过碰碰车那才更好玩呢,一不当心撞到一起,心都快跳出来
了。
师:同学们玩得真兴奋,今日我们一起到游乐场玩一玩,好吗?(贴上挂图)
3、观看挂图,了解信息。
同学观看后同桌沟通。
同学汇报
生1:我观察了一列火车有9节,每节能坐4人。
生2:我发现了碰碰车有4 辆,每辆坐2 人,但还有一辆没人坐。
生3:我知道了票价,小火车每人3元,碰碰车每人5元。
生4:我知道了火车下面的轮子,每节车厢下有4个轮子。
二、合作沟通
师:图中有很多用我们学过的乘、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生:(特别自信地)能。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同桌合作,你问我答,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多?
同学同桌相互提问题互答,师巡察指导。
汇报:(汇报时同学也是同桌合作,一问一答,老师板书算式。
)
同桌1:我们要提乘法问题,每节车厢坐4人,9节可以坐几人? 49=36(人)
同桌2 :每辆碰碰车能坐2 人,3辆坐几人?23=6 (人)
同桌3:每张小火车票3元,15元可以买几张?153=5
北师大版第三册《游乐场》教学案例
第一cn-teacher :Siny 20xx-10-13 下午 09:50:24 1984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