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下的日子(1000字).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下的日子
“想想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
它们柔顺地在妇女手里翻动。
”这是书中令我回味无穷的一句话,但一想的其背景,不禁低头叹息。
像书名一样,书中的故事千姿百态,读起来平淡干净而淡雅,处处在人的心头萦绕着对美的遐想。
当你走进文章深处,去探索作者的初心时,心里却又那么痛,那么令人惋惜。
你能想象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吗?你能想象鬼子进荷花淀时嚣张的面容吗?你能想象全国人民在最艰难绝望的时候爆发出“抗战到底”的口号吗?是的,作者笔下每一处优美的环境,没一个可亲的人们都与这战争有关,这些故事无一不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
而这些铁证,都应该印入我们的记忆中。
写抗战之余,作者还记下了日常生活的细节,自己的兴趣,以及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无一不是作者呕心沥血的作品。
作者以旁观者的角度,细致而又清晰的勾勒出抗战生活的艰苦,又利用如今的生活与之对比,令人耳目一新;又以收藏家的角度,品味着自己的收藏,真正的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惟妙惟肖的作家形象;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作家以严厉的口语,义正言辞的指责了社会上一些心存不善、虚情假意的人。
例如:在《字帖》一文中,他说道:“他们拿去,会以为是小学生习字,不屑一顾,也就不再来找我了。
人本非书家,强写狂乱古怪字体,以邀书家之名;本来写不好文章,强写得稀奇荒诞,以邀作家之名;本来没有什么新见解,故作高深惊人之词,以邀理论家之名,皆不足取。
时运一过,随即消亡。
一个时代,如果艺术,也允许作假冒充,社会情态,尚可问乎?”尽管方式委婉,但却表明了一个作家
的立场和态度:人生不能没有意义,人不能苟活于世。
长年的战争虽然给作者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和伤痕,但不得不说敌人的丑恶嘴脸也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作者——一个担得起重任,扛得住压力的战士:一个有生活情调,善于寻找、发现美的文艺书生;一个胸怀正义,信念坚定,不愿苟活的有志青年。
尽管这些人只存在于幻想中,但在一篇篇如诗的故事中,你都能一一发现到这些闪光灯闭上眼睛,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副画面:远处一缕炊烟升起,几位妇女手拿着荷藕,开心地笑着。
近处,一朵朵盛开的荷花高耸着,像一颗太阳,放光,温暖。
荷花下的荷叶依然碧绿,大而坚韧。
哦,仔细看!一杆银晃晃的枪静静地立着,一个略显瘦弱的战士,背着荷叶,半身浸在水里,目光紧紧盯着一边的炮楼。
仿佛敌人一出现,他就像英雄一样,把他们消灭掉,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