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点检管理的针对性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设备点检管理的针对性及方法
摘要:设备是工业生产的手段,设备维修经历了事后维修到计划维修、预防维
修的发展过程。
事后维修,即发现故障后维修的方式,会打乱生产计划。
计划维修,即设备发生故障前制定维修计划,可保证生产设备运行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但计划性太强,可能产生过度维修,加大成本,也可能欠维修,维修不足。
预防
维修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对运行设备采用状态监测,根据设备的故障规律、零件磨损规律、检查结果,在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前,针对
易磨损零件,易发故障机构、系统、元件等安排维修或更换,防患于未然,避免
突发故障。
预防维修重点是采用传感技术监测设备的状态,但成本较高。
为达到
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的效果,可以实施点检管理。
关键词:机电设备;点检管理;针对性
引言
点检是借助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应用工具、仪器,按预设
周期、线路和方法,对设备的规定部位(点)进行预防性检查。
点检是车间设备管
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分日常点检、专业点检、精密点检。
现场点检一般1d内完成,上午点检,收集现场信息,视情况排除一些小故障,下午及时归纳整理,提
出维修建议,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预防事故发生,保证正常生产。
1设备故障曲线及特点
1.1设备故障期
1.1.1早期故障期
第1阶段相当于跑合阶段,属试运行期或使用初期,故障较多。
通过跑合阶
段的运行,发现和排除故障,故障率将持续下降,并逐步稳定。
此阶段可靠度的
分布密度函数基本服从负指数函数分布,
R(t)=e-λ1t, (1)
式(1)中R(t)为设备的可靠性函数,λ1为指数函数的分布参数,即设备的故
障率。
此阶段设备故障易查找。
故障原因一般是元器件未经筛选、制造工艺或包装
运输损伤、误操作、设计质量有问题。
此阶段的长短与产品、系统的设计、制造
质量密切相关。
早期故障是影响设备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从设备使用总周期看,此阶段时间不长,如定型产品、批量产品的故障时间较短。
对新设计的设备、单台设备等,此阶段故障形态主要由初期故障率、持续时间、期末故障率等决定。
1.1.2偶发故障期
设备进入正常运行工作期,故障率较低,基本处于定值,但故障诊断困难。
故障随机突发,如机械零件、电子电器元件的损坏等。
设备故障是偶然因素造成,随机发生,与设计、制造质量,操作、保养等有关。
此阶段较长,是设备的有效
寿命,标志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
如持续时间达不到要求,说明设备不能达到预
期经济效果。
对于偶发故障,应加强故障部位、特点、类型的统计分析,特别是重复部位、重复类型的故障。
必须做好设备运行状态、故障动态和维修保养记录,连续运行
的设备,做好交接班状态台帐,建立设备检查、生产日志等,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1.1.3损耗故障期
因设备的元件老化、部件磨损、结构强度疲劳等,故障率迅速上升。
设备进
入损耗故障期,可靠度的分布密度函数基本服从指数函数分布,
R(t)=eλ2(t+T), (2)
式(2)中R(t)为设备的可靠性函数,λ2为指数函数的分布参数,即设备的故
障率。
T为设备故障曲线进入第3阶段的时间。
要阻止故障率上升,延长设备寿命,必须大修、改善维修、改造、更换设备。
1.2各阶段维修方式
由以上分析可知,第1阶段的设备故障无特点,无规律可循,难以实施设备
的运行状态监测,没有具体的维修方式,一般采用事后维修方式;第2阶段的故障
虽难判断,但可对故障信息归类、分析,设备的状态监测尤为重要,可综合运用
各种维修方式,一般采取预防维修方式,重要的设备可采取可靠性为主的预防维修;第3阶段的设备接近寿命期,故障上升,为延长设备寿命,多采用改善性维修,但要综合考虑成本及风险。
设备使用周期包含多条盆浴曲线,即多个大修理周期,直到设备不具备维修
价值,报废,寿命结束。
2点检管理的针对性
大型、长流程、连续运行的产品作业生产线设备一般实施点检管理。
随着新
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设备中的应用,对象设备运行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应
有针对性地实施点检管理。
如连续工作的产品作业生产线设备实施点检管理,单
体独立的产品作业生产线设备实施轮保与点检结合的管理,动力系统的运行设备
实施运行部门的日常点检管理,工艺生产线较长的产品作业生产线设备实施分段
点检管理,其他类型的设备一般不进行点检。
另外,交货期紧急的作业生产线设
备实施有准备的事后维修或抢修。
3点检管理
据资料,设备每300个小事故、故障中隐含29个中等设备事故、效率下降等事件,可能隐含1个重大的设备故障、停机、重伤等事件,不重视微小的设备事故,将诱发设备的重大故障、事故30-31。
点检管理可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保
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根据点检的特点制定明确、量化的监测评判标准,
可以保证设备的维护质量,降低突发性事故发生率,减少设备故障后的维修工作量。
设备点检管理目标明确、考核具体、过程检查规范,现场信息和管理紧密结合,可以及时确定维修整改方案,工作效率高。
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资料档案可
以提高设备管理现代化水平。
根据点检人员构成、技术能力、现场经验、过程线路、维修备品、检测仪表
器具、维修工具等确定点检项目、方法、流程、判定基准和周期。
1)定标。
即制订标准,判断点检过程中具体到部件、机构、系统等是否正常。
2)定期。
制订点检周期,按产品作业生产线设备的重要性,确定检查的部件、
机构、系统等是否为重点。
3)定人。
确定点检的实施人员,设备现场操作人员、点检人员和设备管理专业人员相结合,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相结合。
4)定法。
制订设备检查的内容、方法。
点检内容多,需形成具体详细的设备点检表。
开机前,检查设备各类紧固件
的状况,是否存在松动现象,设备信号指示、表计示数是否准确直观。
运行中,
检查设备转动机构部件是否灵活,有无卡、堵现象,润滑状况是否良好;检查设备
气动系统的气压是否在规定范围,接头是否松动,气路管道有无漏气;检查液压系
统压力是否正常,各管路系统及阀的设定参数是否符合标准;检查设备有无漏油漏水、温度过高、振动等现象;检查设备电路系统,如绝缘性能下降,发生漏电,应
立即切断电源,并采取相应措施;检查控制系统、传感器等状态。
下班后,设备停机,必须关闭设备电源,关闭气、水阀门等。
点检人员依据点检结果提出建议,填写设备点检表或输入到点检信息系统。
在标准规定的相应阶段评价点检管理的效果,包括企业效率、员工的自主管
理意识、点检人员的专业能力、设备的综合效率。
点检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及时性。
点检管理的实时信息及时输入,现场点检人员、专业点检人员、精密点检人员之间保持信息畅通,设备管理、生产计划、技术工艺、生产车间等
部门交流数据,公司及时掌握设备状态。
2)便捷性。
使用方便,便于现场点检
人员操作。
3)扩展性。
根据设备点检位置、线路、参数等变化,部门的设备调整,及时更新数据。
4)开放性。
点检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有线无线同步使用,微机终端和手机终端可随机登录。
5)安全性。
保证数据安全,点检人员、管理人员等进入系统有安全措施。
4结束语
某制造业企业推行设备点检管理后,根据点检设备、点检内容制定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技术标准等,精心组织,设备的综合效率OEE比采用传统设
备管理的高,大于40%。
参考文献
[1]黄伟.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康锐.可靠性维修性保养性工程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3]张孝桐.设备点检管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