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课后反思
真菌一节课标要求明确:通过探究学习认识真菌无处不在,了解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对于这节课的构思是:教学过程中用幻灯片、实物和显微图像进行直观教学,从宏观到微观上去了解;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食用菌和青霉逐步正确认识微生物世界;通过老师讲授和学生的思维质疑重点掌握真菌的重要特征。
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做如下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引入采用两种不同的面团,一个发酵一个不发酵,让学生轮流观察、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中引用了许多生活实例,更贴近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两纲教育基本落实于课堂教学。
2、不足之处
本节课时间掌控体现严重失误,按照原先备课流程,酵母菌与霉菌是主讲内容,时间分配上至少各自占一半,大型真菌只是作为拓展内容,时间上安排两三分钟即可,但实际授课过程中,过早的完成了酵母菌与霉菌的教学内容,不得不把大型真菌的内容提上来,结果就是耗时间,时间分配的不均使整节课的侧重点不明确,与学生的互动几乎没有,体现不了我的上课风格。
课堂氛围也由一开始的活跃一路降温,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上,有些细节没有处理好:(1)讲解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作用时,简单的几句话带过了,但实际上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简单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理解,课件中的视频资料也没解释清楚。
难点未突破。
(2)在讲述青霉素上,引用了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史,但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科学史来进行科学态度精神的渗透,可以适当的在科学史上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偶然与必然。
(3)未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价
3、改进措施
这次公开课暴露了我课堂教学的很多问题,这节课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研修班集体备课集结了很多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而我在实际教学中失误说明了心理素质的不够与开课经历的匮乏,上课前还是应该要有个完整的详案,以后上课我要事先演练,将能够预设到的每个问题每个回答及处理方案都要复述,务必做到“充分”。
今后我还是要勇于开课勇于失败,不断磨练自己。
备课不仅要充分还要细致,备老师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