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态势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使用态势语
教师的态势语是教师教学语言的辅助手段,是通过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辅助形式,又称为体态语。

如果说“言为心声”,那么态势语则往往是无言的心声。

教师可以通过态势语表情达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态势语呢?
一、目光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载体。

课堂上,教师的眼神与学生的眼神接触越多,其讲课获得学生的喜爱、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好。

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扩大目光语的视区,始终把全班同学都置于自己视幅之中,并用广角度的环视表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自己的眼神,来传递教学信息,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学生回答正确,教师送上一个含笑赞许的目光;回答不出,送他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责备警示的目光,是送给那些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要保持神采,用丰富明快的眼神使口语表达更生动传神。

忌眼神黯淡无光;忌视线老盯着天花板、窗外、或教案,不敢正视学生;忌视角频繁更换,漂浮不定,给学生心不在焉的感觉。

二、表情语。

面部表情是心灵的镜子。

教师的面部表情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灵接触交流的重要“外显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性的,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常带微笑,这是教师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它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里态势,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另一种是变化的面
部表情,如随教学内容而产生相应的、适度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景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等,它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鲜明而恰当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由此受到感染和激励,把教师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湘教版第十册的课文《心中的丰碑》,教师的表情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学生也随着教师表情的喜而喜、悲而悲,他们的情感已和作者、教师的情感水乳交融。

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输出的一切信息极易为学生所接受。

而那种自始自终“面不改色”的和尚念经式的表情怎么会给学生以感情的渲染呢?
三、手势语。

教师的手势是传递课堂教学信息和师生情感的一条便捷的渠道。

它具有形象、鲜明、醒目的特点,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词语尤其是动词教学中,教师的手势比抽象的讲解有效得多。

如:学习词语“紧紧攥着”,教师手握一支粉笔,让学生尝试取出这支粉笔而不得逞。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攥”的力度较大。

在教学中,教师的手势同样可以传“教师的情”达“教师的意”,起到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

如悲痛至极,教师以拳捶胸;鼓励表扬,教师鼓掌表示;示意勿动勿言,教师以食指贴唇••教师要注意克服教学中常见的不良手势,如:抓耳挠腮、抠鼻子、摸胡子、手沾唾液翻书或讲稿、用手指敲击讲台或对着学生指指点点等;不要用教本或教具挡住面部。

四、身姿语。

教师的站姿体现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同样影响着
课堂教学信息传递和师生情感交流的效果。

学生特别习惯于观察教师的身姿体态,尤其是新教师。

教师往前一站,就以身姿语首先向大家作了自我介绍,给了学生一个最初的而又是最深刻的第一印象。

教师站立的位置,应处于讲台的“黄金分割点”,呆立于讲台正中或不停地来回走动都是不适合的。

站得重心不稳,或倚靠讲台,显得没精打采;站得稳且直,则给人挺拔向上、精神饱满之感,使学生产生信赖感。

因此,教师进入课堂,行姿要稳健而轻松,站姿要端庄而自然。

身姿不要太呆板,也不要太松懈。

不要长时间把双手撑在讲桌上,不要总是站在一个位置不动,也不要总是变换不定。

在教学中,教师应按实际情况采取与课文主人公形象相适应的站姿,这样使学生读文如见其人,促进其对课文的理解。

五、空间距离语。

与交际对象之间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是亲近、疏远、热情、冷淡等多种意义的表示,因此这种根据交际对象和交流场合的不同而进行调控的距离可以叫空间距离语。

教师讲课时,站位以讲台后为主,根据教学需要可适当变化,以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密切师生关系。

有时可以走下讲台,站在前排或深入学生座位之中去指导、帮助;也可以走进后排学生,使他们感到亲切;貌似不经意地走向做小动作的学生,以距离作暗示等。

但上课走动不宜频繁,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宜脚步匆匆,也不宜过于迟缓。

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时的空间距离要适中,一般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用较近距离,可用手抚摸学生的头以示亲近;对高年级以上学生尤其是异性学生,空间距离则不可太近,更不需要用手触摸学生头部或肩部,以免
引起学生反感。

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谈话,要根据学生年龄与性别的不同调控好相处的距离。

六、服饰语。

教师的服饰是体现教师风度与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服饰要整洁高雅、美丽大方、协调自然,不要过艳、过奇、过俏,要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要与教师的沉稳性格、文化修养、为人师表的风范相吻合。

教师的服饰又不能过于样式老化、色调灰暗。

服饰是时代的象征,是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做到高雅、不俗。

教师要以细腻的服饰语描写服饰文化,来展示教师的风貌。

当然,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站姿、空间距离、服饰等态势语行为,应自然和谐地运用才能给学生以美感,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课堂增色生辉。

而生硬过火的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或单调重复某种非语言行为,只会使学生反感而嘲笑,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为人师者,应把态势语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