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作者:何彬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3期
摘 ;要: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以及地域性。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在学习地理时都会存在较高的吃力状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任务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主动地调整教学观念,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情感,站在情感角度上缓解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抵触心理及恐惧心理。

客观来说,将情感教育与中学地理教育相互整合,可以调整学生目前所存在的不利学习状态,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分析
引言:
由于地理学科综合性比较强,很多高中生在学习地理时都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意识,也会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两项能力的发展都比较局限。

所以,教师需要适当改变教学现状,将情感教育有效渗透到课堂中,通过情感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向及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意识。

一、情感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帮助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以及抵触心理,强化教学有效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策略,更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创建。

当师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关系,学生会更加认真地开展学习活动,也会更加喜欢地理学科。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样的道理。

二、情感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重探究,以疑育情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会更加的专业,整体教学体系也会趋向于系统化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课本上所展现出的表面知识加以更深层次的探究,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的本质以及内涵[1]。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疑问意识,然后促使学生在疑问的驱动下,通过探求分析的方式真正触碰到知识的本质。

并且,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及探索意识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

在探索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课堂位置,不要一味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对其进行单方面的问题引导。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需要抛出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主要线索,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只有这样,學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目的、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激发自己的积极情感,促使自己可以站在情感角度上,对地理知识形成更加全面的掌握。

例如,在讲解“城市化过程的环境问题”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本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然后要求学生自发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学校附近河流的水质情况。

为了有效缓解学生的任务开展难度,教师可以先为其明确一些需要重点考察的方向。

例如,如何确定取样的地点,如何分析水质的状况,如何确定导致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目前的这些问题。

在任务确定之后,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探究活动,在彼此交流共同探索的过程中罗列出一些比较合适的环保方案。

在这一整个流程中,情感虽然没有直接展现,但却渗透在活动中的方方面面。

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共同努力,学生之间的情感可以得到有效激发,通过对学校附近河流的调查,其对于环境的爱护之情以及对于家乡的保护之情也可以得到有效调效动。

(二)重手段,以境育情
在利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带给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进而促使学生情感的有效激发。

地理教学中所讲述的知识比较复杂,并且知识点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也具有较高的抽象性。

教师需要详细地为学生描绘这些知识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联想。

同时,教师也需要严密的组织学生对知识加以推导,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些教学活动单凭教师一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其可以适当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及教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微课教学[2]。

高中地理所针对的主要知识就是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发展。

很多情况下,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知识内容的。

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虚拟的教学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感受及情感。

例如,在讲解“自然带中的植被类型”时,教师可以提前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下载一些不同自然带的景观图片以及视频。

在学生可以对这一部分知识产生基本了解后,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之后分析:这些图片都隶属于哪一自然带?这一自然带有什么样的特征以及更替规律?
(三)重实践,以行育情
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下所明确的教学目标分析来看,当代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观念,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化教学准则。

虽然地理教学中会涉及诸多的理论知识、概念知识,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完全可以依附于教材课本。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情感教育的
前提,适当贯彻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的方式产生积极情感,进而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记忆。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实践性的小活动,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小组为单位,在明确课题目标的前提下,共同开展调查项目。

在整个项目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要指导。

项目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报告会及个人报告会,借此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喜爱之情。

另一方面,在节假日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兴趣调查活动以及考察活动,让学生可以把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真正融入生活,融入实践中,有效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中学地理中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并且,整堂课的氛围也会更加活跃,师生的情绪都可以提高到最高点,促使整堂课更加顺利地发展。

为了有效发挥出情感教学法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探究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地理学习。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予以学生真正的关心及帮助,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地理世界。

参考文献:
[1]赵小月.探究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1(17):155.
[2]申文明.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科苑,20119(24):251.
[3]卢宏伟.高中地理情感教育的策略和途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18(02):8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