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北京一零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化学试题
1. 2020年10月,我国实施嫦娥五号登月计划,实现月球表面无人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探测
器所用下列构件主要由有机高分子料制造的是
A.国旗——合成纤维B.雷达密封环——陶瓷
C.太阳能电池板——单晶硅D.“挖土”钻杆——铝基碳化硅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方程式:B.H 2 O 2的电子式:
C.氮气的结构式:N≡N
D.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
3.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铜电极的反应是:
C.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D.当外电路通过电子的数目是N A时,消耗65 gZn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鸡蛋清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微热后生成黄色沉淀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
C.淀粉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为葡萄糖
D.蛋白质遇饱和硫酸钠溶液变性
5.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不正确
...的是
A.浓硝酸用棕色瓶保存:
B.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
C.氯水可用于吸收:
D.溶于浓:
6.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ⅡA族。
下列关于38Sr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中子数为52的Sr的核素符号为
C.与同周期的53 I的原子半径:Sr>I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Ca(OH) 2 >Sr(OH) 2
7.柑橘类水果中含有柠檬酸,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Array
A.分子式是C 6 H 8 O 7B.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C.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聚反应D.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B C.C .D
9.近年来,利用电化学催化方法进行CO2转化的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
下图
是以Cu作为催化剂CO2转化为甲酸的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过程①说明在催化剂作用下,O-C-O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过程②和③吸收了能量并形成了O-H键和C-H键
C.CO 2和HCOOH中均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每1molCO 2完全转化为甲酸需得2mole -
10.臭氧分解2O3⇌3O2的反应历程包括以下反应:
反应①:O3→O2+O• (快)
反应②:O3+O•→2O2 (慢)
大气中的氯氟烃光解产生的氯自由基(Cl•)能够催化O3分解,加速臭氧层的破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能:反应①>反应②
B.O 3分解为O 2的速率主要由反应②决定
C.Cl•主要参与反应①,改变O 3分解的反应历程
D.Cl•参与反应提高了O 3分解为O 2的平衡转化率
11.NO2和N2O4存在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2 mol NO 2的总能量小于1 mol N 2 O 4的总能量
B.NO 2与N 2 O 4的浓度比为2:1,是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C.水浴加热,NO 2和N 2 O 4的活化分子百分数都增大
D.恒温时,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
12.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其中S的化合价为价)生产硫酸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将黄铁矿粉碎,可加快其在沸腾炉中的化学反应速率
B .沸腾炉中得到的氧化产物只有SO 2
C .接触室中排放出的SO 2 、O 2 循环利用,可提高原料利用率
D .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SO 3 +H 2 O=H 2 SO 4
13. 一定条件下,分别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发生反应: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反应体系中各物质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温度/K
起始时物质的
浓度(
) 10分钟时物质的浓度
(
)
甲 448 3 448
...
A .甲中,10分钟内 的化学反应速率:
B .甲中,10分钟时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乙中,
D .丙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 的转化率大于
14. 用下图装置探究Cl 2的漂白原理,其中红纸①是干燥的,红纸②~④分别用下表中的试剂
润湿。
向中心Ca(ClO 2)2粉末上滴加几滴盐酸,产生大量黄绿色气体,红纸变化如下:
已知酸性:H2CO3>HClO>,下列对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A.对比①②的现象,说明红纸褪色涉及的反应是Cl 2 +H 2 O ⇌ HCl+HClO
B.对比②③的现象,说明能使红纸褪色的微粒是HClO
C.对比②④的现象,说明能使红纸褪色的微粒一定不是H +
D.对比②③④的现象,说明c(HClO)越大,漂白效果越好
15.已知我们所学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上述转化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可以用于鉴别和的试剂是_______(填字母)。
A.溴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写出上述流程中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
③_______。
(5)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在反应④中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填序号)。
(6)含有4个碳原子,且与互为同系物的物质的结构简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
16.随着能源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将目光聚焦于锂的开发与研究。
(1)锂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2)已知:(代表碱金属元素)
①根据以上数据,元素的金属性与△H的关系是_______。
②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①中结论:_______。
③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金属钠着火,要用泡沫灭火剂扑灭 B.阳离于氧化性:Li+>Na+>K+>Rb+
C.单质熔点:Li<Na<K<Rb D.与水反应的能力:Na<K
(3)锂-空气电池直接使用金属锂作电极,从空气中获得O2。
如图是某种锂空气电池的示意
图。
①金属锂是_______极(填“正”或“负”)。
②图中的有机电解质非水溶液不能替换成水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
③多孔碳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17.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HCl为原料,用O2氧化制取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反应如下:
上述反应在同一反应器中,通过控制合适条件,分两步循环进行,可使HCl转化率接近100%。
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
过程Ⅰ的反应为:
(1)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_______。
(2)过程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过程Ⅰ流出的气体通过稀NaOH溶液(含少量酚酞)进行检测,氯化初期主要为不含HCl
的气体,判断氧化结束时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
(4)相同条件下,若将氯化温度升高到300℃,溶液中出现上述现象的时间将缩短,其原因
为_______。
(5)实验测得在不同压强下,总反应的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①平衡常数比较:K(A)_______K(B)(填“>”、“<”或“=”,下同)。
②压强比较:p1_______p2。
理由是_______。
18.某钴矿石的主要成分有CoO、Co2O3、MnO、Fe2O3、MgO和SiO2等。
由该矿石粉制备
CoC2O4固体的方法如下(部分催化剂已略)。
已知:金属离子沉淀的pH:
23
___________。
(2)向溶液1中加入NaOH溶液,将Fe3+转化为Fe(OH)3沉淀,应调节pH至少大于
___________。
(3)向溶液2中加入NaF溶液,去除的离子是___________。
(4)向溶液3中加入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将Co2+转化为Co(NH3)。
补充完整下列离子方
程式:Co2++H2O2+ NH3—Co(NH3)+___,___________。
(5)溶液4中,若将1 mol Co(NH3)全部转化为CoC2O4沉淀,需要消耗(NH4)2C2O4
________mol。
(6)关于上述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若矿石粉中存在少量FeO,经上述流程也可制得纯度相同的CoC2O4
b.向溶液3中加入氨水,作用仅是调节溶液的pH
c.流程中,仅通过调节溶液的pH无法将金属元素完全分离
19.某同学研究浓硝酸与KSCN溶液的反应。
资料:Ⅰ.SCN−中S、C、N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价、+4价、-3价。
Ⅱ.SCN−的性质类似卤素离子,能被氧化为黄色的(SCN)2,(SCN)2可聚合为红色的(SCN)x。
Ⅲ.NO2可溶于浓硝酸。
实验一:
(1)向浓硝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红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研究SCN−的转化产物。
实验二:
a.将实验一ⅲ中的气体通入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再滴加少
量KMnO4溶液,不褪色。
c.另取少量实验一ⅲ中试管内的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①通过b证实了红棕色气体中不含SO2,证据是___________。
②a中,Ba(OH)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以增大OH−浓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③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SCN−转化的最终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
(3)继续研究实验一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突然剧烈反应,红色迅速褪去”的原因。
实验三:
①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结论:一定浓度的NO2___________。
②结合实验三,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解释实验一ⅱ和ⅲ中的现象: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