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公开课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创设学习氛围。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可以明辨是非,知常达变。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篇历史故事《田忌赛马》。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名言导入,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让学生充
满学习神圣感,创设了学习氛围。


二、质疑课题,激发学习热情。

1.读过课题之后,想了解哪些问题?
2.交流预设:田忌和谁赛马?谁赢了?怎么赢的?……
指导书写“赢”,上边“亡”“口”较扁,下边“月”“贝”“凡”较瘦。

(设计意图:质疑课题,产生疑问,能够让学生进入深入读书状态,搜索自己想要的答案,顺势学习生字“赢”,印象更深刻。


三、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出示字词,指名读,相机正音。

①孙膑和田忌是什么关系?出示第一自然段。

资料介绍,理解“门客”: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

再读句子,理解词语“赏识”。

②孙膑对待此次比赛是怎样的态度?出示句子“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一定能让您赢。


“胸有成竹”什么意思?指导读出孙膑此时的语气。

③出示语句“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猜测着比赛结果。


指导读准词语,读通顺语句,体会词语“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的意思。

指导书写“拳,擦”,“拳”与“卷”的上半部分相同,“擦”注意
右边“察”的笔顺。

④这么多人关注的这场比赛结果是什么呢?出示课文最后两段。

理解词语“出谋划策”“引荐”的意思,示范书写“策”,注意下半部分不能写成“束”。

指导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设置几个问题,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台,体现学习自主性。

)四,再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带着对课题的疑问默读课文,用笔在适当的地方勾画、批注。

2.交流预设: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赢得了比赛……
3.同桌交流: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交流反馈:课文第一部分1—2段,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第二部分3—9段,写孙膑向田忌献策,第三部分10—16段写赛马的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课文内容,会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为复述故事做好铺垫。


五、课堂总结,激发学习期待。

孙膑是怎样帮助田忌赢得比赛的呢?下节课再来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处于下节课学习的期待中,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课文大声朗读三遍。

板书设计:
赛马
田忌————齐威王
孙膑
第二课时
一、资料导入,帮助理解文本。

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马分三等,比赛时,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因为齐威王每一个等级的马都要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屡战屡败。

孙膑作为田忌的门客,帮助田忌想到了一个怎样的办法赢得了比赛呢?
(设计意图:了解田忌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孙膑指定计划的思维过程,方能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默读课文,提炼关键信息。

1.默读课文,思考:孙膑是怎样帮助田忌赢得比赛的?用笔在本子上画出示意图。

2.交流预设:①通过课文第一部分我知道了孙膑通过观察,发现马脚力相当,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②课文第三部分让我明白了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阵齐威王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最终赢得了比赛。

3.每一场比赛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心情,三场比赛中田忌有怎样的变化呢?
第一场输了,不动声色,不着急;第二场微微一笑;第三场满意地笑了。

俗话说“万事都想来个开门红,争个好彩头。

”第一场就输了,田忌为什么还能这么泰然自若呢?(相信孙膑,某测之中……)小结:这都是孙膑有意安排的,这就是计策。

此情此景你想到了之前的哪个故事?(草船借箭)简要复述故事。

4.其他人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感受孙膑指定计划的思维过程。

孙膑在之前观察几场比赛后可能会想要想赢得比赛,就得改变马出场的顺序。

所以他想到了这样的办法。

5.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具有实效性的问题,把学生一遍遍带进文本中,潜移中深入文本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对照板书,复述故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听听同桌的意见。

2.指名全班展示,点评有没有抓住主要内容。

3.引导创造性地复述。

(设计意图: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要充分利用。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像这类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同学们课后找来读一读,下节课来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齐威王田忌
上等马上等马②赢
中等马中等马③赢
下等马下等马①输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公开课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从课文中找出"怀疑、约定、讽刺、轻蔑"等词语的近义词。

2.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要办好事情,应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的情况,合理地使用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田忌赛马转败为胜所说明的道理。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地朗读课文,能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1)课题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大将田忌的一件什么事
(2)既然课文是写赛马的,请你想一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根据推想听课文录音,找一找自己的推想在课文中有没有,是怎样的
(2)自学课文。

①字词教学。

读生字新词、正音:讽蔑
字形分析:忌(己)蔑(戍)丧(下面不要多一撇)
②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根据课后第3题,给课文分段。

读题;自由读课文,分段;交流,并说说理由。

3.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填表((作业本)第6题"第一次比赛"部分)。

(2)田忌为什么三场皆输
(3)败了的田忌是怎样的
①从课文中划出描写失败后的'田忌的词句。

②理解"扫兴""垂头丧气"的意思。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1、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17自然段,懂得遇事应仔细观察,多动脑筋,科学地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分配力量。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回顾:第一次比赛,田忌为什么三场都输了
(出示小黑板,用马的摆出第一次赛马的情形。

)
2.学习第13-17自然
(1)自由读第13-17自然段,思考:孙膑出了什么好主意使田忌在第二次比赛中获胜
(2)请学生上台动手摆一摆,调一调马的出场顺序。

(3)让学生想想摆摆,除了这种调换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摆法能使田忌取胜。

3.学习第3-12自然段。

(1)默读第3-12自然段。

讨论:孙膑看到的哪两种情况是他想出办法的根据为什么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和齐威王骄傲自大的样子是孙膑想出办法的依据。

)
(2)看到这两种情况,孙膑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对田忌说的同桌分别扮演孙膑和田忌,再现人物的对话。

(要读好有关孙膑的话,首先帮助学生理解"胸有成竹"。

)
(3)让学生根据提示语,分角色朗读对话。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4、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1.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要办好事情,就应多动脑筋,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地使用力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出示投影:简要地说说第一次、第二次赛马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

2.学习第18自然段。

说说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合理分配力量)
3.学习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1)划出原句读,说说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用中的内容造一个句子。

例:胸有成竹--孙膑观察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就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
转败为胜--孙膑替田忌出主意,让他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使得田忌在第二次比赛中转败为胜,赢了齐威王。

(3)独立造句。

4.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7题。

5.课后延伸。

学了课文,你最喜欢孙膑的哪一点如果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孙膑这个人,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本书--《上下五千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