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仿的兴盛与经典的“危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和传统文化造成 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经典 ,戏仿通常采取一种既批判又利用、既革新又继 承 、既嘲讽 又赞赏、既否定又肯定的双重 态度。健康有度 的戏仿不但 不会破坏或 消灭经典, 反 而能 够给 经典 带来 多方 面 的积极 影 响 。从 这 个观 点来 看 ,所谓 的 经典在 当代所遭 遇 的空前 严重的 “ 危机” ,也给经典的更新和发展带来了转机 。 【 关键词】 戏仿 ;文 学经典 ;文化 实践 ;文化 势 力 ;源文本
在 古 代 一 直 没 有 获 得 充 分 的 发 展 ,也 没 有 形 成 在 文
[ 收稿 日期 ]2 0 1 3—0 8一l 2
雄 武松 的生活 片段 》 、《 另一 种声 音 》 、《 十 六 世 纪
的卖 油郎 》 则 分 别 是 对 《 水 浒 传 》、 《西 游 记 》、
因此也使我们斯对古希腊史诗经典作品的文学陈规和准则奥德赛的戏仿和借用当然不只是发思古之戏仿经典及其成规可以带来亵渎和解构的快幽情而是通过借古喻今古今对比的方式用感但同样也会引起人们对这些成规的有效性的深古代史诗世界里的和谐秩序和英雄主义作为标准入认识对经典中审美价值的更进一步的反思关和典范来反讽和批判现代西方社会现实的分裂混注以及对其伟大人文情怀的更强烈呼唤例如乱堕落以及现代人的平庸卑琐和无聊
[ 作者简介]程军,博士,安徽财经大学文艺学院讲师,研 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 安徽蚌埠 2 3 3 0 3 0
l 45
天存 斩 话
《 警 世 恒 言 》 中 经 典 故 事 的 反 讽 式 的 重 写 ;而 余 华
的戏 仿 对 象 往 往 不 是 某 一 具 体 的 经 典 作 品 ,而 是 某
既 包 括 许 多 先 锋 作 家 大 量 的严 肃 创 作 ,也 包 括 大 众
文 化 与 文 化 工 业 中 戏 说 和 消 费 经 典 的 创 作 潮 流 。在 高雅文 学 创 作 领 域 ( 当 然 这 只 是 相 对 而 言 的 , 因 为 在 今 天 ,高 雅 艺 术 与 大 众 文 化 之 间 的 界 限 已 经 变 得 非 常 模 糊 ), 当 代 著 名 作 家 如 王 朔 、 王 小 波 、李 冯 、余 华 等 人 ,就 非 常 喜 欢 在 模 仿 、 凋 侃 和 改 写 前 人 的经 典 作 品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创 作 。 王 朔 的小 说 执 迷 于 对 经 典 的 革 命 话 语 、政 治 话 语 和 精 英 话 语 的 畅 快 淋 漓 的 戏 仿 和 调 侃 ;王 小 波 的 《 万 寿 寺 》、 《红 拂 夜 奔 》、 《寻 找 无 双 》 等 作 品 ,则 是 依 托 于 唐 代 传 奇 故 事 基 础 上 的 戏 仿 和 改 写 ;李 冯 的 《我 作 为 英
天存新g -
当代 戏仿 的兴 盛与 经典 的 “ 危机”
当代戏仿的兴盛与经典的 “ 危机"
程 军
[ 摘要】在 3代 - 中 国,盛极 一 时 的戏 仿 创作 已经 成 为十 分 突 出的 文 学与 文化 现 象。作 为 "
一
种 充 满生机 和颠 覆性 的 文化 势 力 ,戏仿 实践 已经开始 大规模 侵 入 中国主 流文化 阵地 ,对经
仿 和转 换 来 生 成 新 的 作 品 。戏 仿 的 对பைடு நூலகம்象 ,即 源 文
本 ,往 往 都 是 文 学 史 上 的 经 典 作 品 。 大 多 数 戏 仿 者 ( p a r o d i s t ) 都喜 欢拿 经典 作 为 戏 说 、调 侃 、i g刺 或 恶 搞 的 目标 ,就 像 萨 莫 瓦 约 ( T i p h a i n e S a mo y a u 1 ) 所 言 ,“ 戏 拟 几 乎 总 是 从 经 典 文 本 或 是 教 科 书 里 的 素 材 下 手 ”。 … 在 西 方 文 学 和 文 化 史 上 ,一 直 都 存 在 一 个 对 经 典 作 品 进 行 戏 仿 的文 化 传 统 。 不 论 是 作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0 6 3 3【 2 0 1 3 )0 6—1 4 5- 0 5
学 史上 有较 大影 响 的戏 仿 和改 写 经典 的创 作 传 统 。
这 与 中 国 古 代 缺 乏 相 对 民 主 、 多元 、 宽 容 的 政 治 环 “ 戏仿 ” ( p a r o d y), 又 常 常 被 译 作 “戏 拟 ” 、 “ 讽拟” ( 讽 刺 性模 拟 ) 或 “ 滑 稽 模 仿 ”,是 一 种 独具 特 色 的文学 创作 和文 化 实践 方式 。它 常常通 过 对 源文 本 ( 8 o u r c e t e x t ) 带 有 反 讽 、 戏 谑 意 图 的模 境 ,长 期 儒 家 思 想 大 一 统 的 文 化 环 境 的 超 稳 定 性 , 以及文 艺创 作 中 “ 载道 ” 传统 对游戏性 文艺 的压抑 等 等 原 因 是 分 不 开 的 。然 而 , 自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 随 着 中 国社 会 进 入 了 一 个 急 剧 的 思 想 文 化 转 型 期 ,那 种 巴 赫 金 所 谓 的 最 适 合 戏 仿 体 裁 发 展 的 “ 多语 ” ( h e t e r o—v o i c e d) 环 境 出 现 ,戏 仿 创 作 在 中 国大 地 上 开 始 兴 起 并 日益 繁 盛 ,逐 渐 发 展 成 为 当 代艺术 创作 和 文化 生产 的一 种时 尚。这些戏 仿 实践
一
步 的 发 扬 光 大 ,使 戏 仿 成 为 现 代 西 方 文 学 创 作 的
基 本 手 段 和 方 式 之 一 。 尤 其 是 到 了 后 现 代 ,它 甚 至
成 为 了一 种 雄 踞 主 导 地 位 的 文 学 创 作 和 文 化 实 践
形式 。
相 比 于 西 方 强 大 的 戏 仿 传 统 , 中 国 的戏 仿 创 作
为其 文 学 源头 的 《 荷 马史 诗 》 ,还 是 奠 定 了西 方文
化 和文 学基 石 的 《 圣 经 》,抑 或 是 被 誉 为 西 方 文 学
最 伟 大 代 表 的 莎 士 比亚 戏 剧 ,都 曾 经 成 为 众 多 作 家 的戏 仿 对 象 。这 一 传 统 延 续 到 2 0 世 纪 ,得 到 了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