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秦儒家与墨家教育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先秦儒家与墨家教育的差异(1)关于教育的作用
儒家认为教育是一种统治手段,同时优于政治、法律,可以感化和征服人心,产生一种道德信念的力量,从而收到“德礼为治”的效果。

而墨家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

在人的发展上反对命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

(2)关于教育的目的
儒家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使其具有忠君和勇敢的品质,体现在教育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而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

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3)关于教育的对象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播向平民的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限,开辟了“学在四夷”的先河。

儒家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们的性情原本是相近的,只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使人产生了不同。

否定了人的等级差别,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而墨家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说明“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对象。

(4)关于教育内容
先秦儒家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道德和文化知识两方面,其中以政治道德教育为重点。

而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5)关于教学方法
“学而知之”是儒家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

从学开始,由学而思而行。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还特别重视“强说人”的积极教育态度,与儒家的“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恰成对比。

(6)关于道德教育
在儒家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

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来进行。

道德教育的过程,首先是道德认识,要能分清善恶与是非,进一步形成道德信念,再进一步转化为道德行为实践。

墨家把道德修养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

他重视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一些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他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他提倡勤劳和节俭,反对“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

道德教育的进行在于言传身教,在于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