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鉴赏语言类题目解题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鉴赏语言类题目解题策略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考点,主要包括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鉴赏,其中前者研究的人较多,材料也较详尽和系统,而后者的研究则明显呈现薄弱态势。

故本文以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题为例。

从能力点和题型两个角度对现代文阅读鉴赏中的语言类题目作专项探讨,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能力点分类解析
从考查的实质内容来看,该考点涉及的能力点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修辞格的运用
示例:2007年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12.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于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解题策略对文章用到的修辞格及其作用进行辨析,是本考点最常见的题目。

一般思路是:首先对修辞手法进行确认界定,然后借用该辞格常规作用的有关套话作概括说明,最后结合文段语句展开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意思对即可)
二、词语的锤炼
示例:2007年湖南卷《忆刘半农君》
17、“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解题策略这种样式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较高,有的题目会要求考生自主辨识用得好的字词,然后再加以分析。

无论提示与否,都要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可以借助一定的套话,如准确生动、凝练传神、言简意丰等,更重要的是要联系文段揭示它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1)“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

(2)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以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三、句式的选择
示例:2005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D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解题策略对句式的考查目前还不算多,但也要注意加强积累,例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只有对各类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都了然于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答案本项正确。

四、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示例: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
2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E本文语言独特,风格鲜明,简朴中显灵动,明快中见厚重。

开篇的对话貌似漫不经心,实则逻辑严密;内容略显奇异怪诞,态度则一本正经,令人忍俊不禁。

解题策略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有:明快、含蓄、淡雅、繁复、朴实、清新、简洁等,可以组合使用,进行更准确的表述。

各种文体的语言特征也不容忽视,如文艺语体重视形象性、生动性,科学语体强调精确性、严密性,政论语体富于逻辑性、鼓动性……
参考答案本项正确。

变式: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
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解题策略答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审题——此题从属于语言风格,但侧重人物对话。

不注重全篇。

故应该适当突出人物的性格及其塑造。

参考答案(1)地方色彩鲜明。

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

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

(2)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与心理。

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
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

(3)富有生活情趣。

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

五、语言表达技巧
示例:2007年浙江卷《泰山之思》
20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劲古朴的石刻。

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

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

而泰山的雾太黏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解题策略语言表达技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甚至可以涵盖以上各类。

虽未指明答题的方向。

但思考的角度更多,要点容易遗漏。

应该根据文段内容具体分析、深入挖掘,力争将全部要点都找出来。

参考答案(1)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

(2)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变式:2007年江苏卷《麦天》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

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解题策略注意表达特色与语言表达技巧的差异,前者范围大,既包括后者,还包括表达方式的选择、表现手法的运用乃至谋篇布局的技巧,等等。

参考答案选取了麦天的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常见题型分类解析
从考查的外部形式来看,有以下题型分类——上述各个能力点均可以使用下述题型进行考查。

一、选择题
给出解说文字,要求考生辨别判断,选出正确或错误的选项,通常采用五选二的形式。

示例:2005年浙江卷《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

解题策略首先要读懂文章,其次是适当调用知识积累,直接辨析的同时,灵活使用排除法以降低选择的难度。

参考答案本项正确。

二、简答题
不直接指明考查方向,而是设置问题要求考生作答,常带有“什么”、“为什么……”等字样。

大多数分析题也属于此类。

示例:2006年全国卷I《阳光的香味》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策略要学会根据问题还原考点,一般问什么答什么,并适当兼顾常规解题思路,最忌答非所问、文不对题。

参考答案(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三、赏析题
直接标明“赏析”字样,但不指定具体的答题方向,思考角度往往不止一个。

有些分析题也可以归人此类。

示例:2007年天津卷《雪野里的精灵》
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解题策略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赏析就是赏析全部的语言表达技巧,应认真思考,尽可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文段语言方面的各个闪光点,分条作答;而在每一条目作答时,最好既有套话,又结合内容主旨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
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延伸阅读
怀念一种声音聂鑫森
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弘一泓越来越怀念了。

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

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准确地说是感觉不到了。

自从他搬进这个高档住宅区——世纪花园,住进其中一栋六层楼的顶层:两百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外加一个赠送的露台,他发现他和家人的生活都悬浮在远离地面的空中了。

邻居彼此不打交道,朋友们因出入制度的严格而代之以电话寒暄。

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无须出门上班。

于是画室几成囚室。

他常常站在窗前,朝远天眺望,这时候记忆中的一种声音,便随风而来。

让他心旌摇动、热泪盈眶。

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子、那座老屋。

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一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

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楼下有前厅堂、后厅堂、卧室、厢房、储藏间和厨房;楼上有书房、晒楼、阁楼。

他的曾祖父是一位名中医,手中积蓄了足够的钱后,便置办了这处产业。

以后,祖父、父亲都继其衣钵,厮守在这里。

他当然也是在这里出生的,但不再悬壶济世,而是圆了一个做画家的梦。

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

这种声音叫做雨声。

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

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

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边。

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衣楼上的雨点,因晾晒衣服的脚步磨亮了楼梯地板,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雨越来越大,越下越密。

他听见潺潺湲湲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

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

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

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

”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

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了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了父亲……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父母亲相继离开了人世。

下雨的日子。

他也向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突然有一天,这一大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旧城改造成了最时尚的口号。

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

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

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

只有季节不会变。

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

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

没有了!
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

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

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

妻子上班去了,儿子念书去了,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

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

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

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给朋友打个电话吧。

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

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

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

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

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

静静地坐下来听雨。

露台的前方是敞开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
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

阅读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非常善于使用一种修辞,这种修辞不仅用得恰当,而且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请问是哪种修辞?带有何种感情?请举例略加分析。

2、作者说“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

雨的声音为什么会“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呢?请简要解说。

3、文中的“他当然也是在这里出生的,但不再悬壶济世,而是圆了一个做画家的梦。

”其中“悬壶济世”是什么意思?
4、阅读上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作者从老屋搬进了现代化的世纪花园住宅。

他为什么还要总是苦苦地去怀念“一种声音”呢?
(2)作者说他后来也请工匠在露台上做了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了小青瓦,嵌上了玻璃瓦等,希望找回那种声音,他找回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比喻。

例如:把整个一幢楼房,比喻为“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把一幢楼房里的一间间房屋,比喻为“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把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比喻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等等。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都带有一种对现代式生活的强烈的排斥、厌恶之情。

2.雨落在鲜艳的花叶上被花叶染成绚丽的色彩,故而说其“有颜色”;雨落在高高低低的台阶上,被木笕导引到阴沟里等,故而说其“有形状”;雨天留客,热情待客,主客喝茶谈天、下棋唱戏,其乐融融,故而说其“有温度”。

3.悬壶:指行医。

济世:周济世人、穷人等。

悬壶济世就是指行医去普救众生。

4.(1)因为那种声音(雨声)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虽然住进了现代化的世纪花园,但再也听不到,准确地说是感觉不到了那种声音,而使作者非常孤独、寂寞。

(2)没有。

因为现代化的住宅,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无论怎么形似复原,再也没有了老屋那种古朴、淳厚、自然,再也找不回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了。

(李弗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