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统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分布式光伏启动时应确保其输出功率的变化率不超过电网所设定的最大功率变化率 除发生故障或接收到来自于电网调度机构的指令以外,分布式光伏同时切除引起的 功率变化率不应超过电网调度机构规定的限值。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3.1 电压响应特性
当电网电压过高或者过低时,要求与之相连的分布式电源做出响应。该响应必须确保 供电机构维修人员和一般公众的人身安全,同时避免损坏连接的设备。当并网点处电 压超出表3规定的电压范围时,应在相应的时间内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此要求适用于 多相系统中的任何一相。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3.3 频率响应特性
对于通过380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当并网点频率超过49.5Hz-50.2Hz运行范围时,应在 0.2s内停止向电网送电。通过10kV(6kV)~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一定的耐受 系统频率异常的能力,应能够在表4所示电网频率偏离下运行。
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统典型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共13 个方案。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单点接入系统典型 设计共8 个方案,见表5-1;分布式光伏发电组合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共5 个方案,见表5-2。
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统典型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共13 个方案。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单点接入系统典型 设计共8 个方案,见表5-1;分布式光伏发电组合接入系统典型设计共5 个方案,见表5-2。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5、自动化
5.1 冗余配置 大中型光伏发电站分别以主、备两个通道与电力调度部门进行通信。 5.2 遥测量和遥信量 5.3 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可根据当地电网实际情况对自动化设备进行适当简化。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6、通信
光伏发电站通信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T 544和 《电力系统通信自动交换网技术规范》DL/T 598的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根据 当地电网实际情况对通信设备进行简化。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并网要求
2013年10月
主要内容
一、分布式光伏的界定标准 二、分布式光伏并网的相关标准 三、分布式光伏并网的要求与特点 四、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统典型方案
分布式光伏的界定标准
• 根据国家电网《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中的规定:位于 用户附近,所发电能就地利用,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 且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根据测算,该范围能涵盖所 有的屋顶和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 • 根据《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光伏发电按照容量可分为三种系统: 1)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小于或等于1MWp) 2)中型光伏发电系统(大于1MWp小于或等于30MWp) 3)大型光伏发电系统(大于30MWp)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一般原则:
1)分布式总容量原则上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最大负荷的 25%; 2)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短路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不宜低于10; 3)接入电压等级宜按照:200kW及以下380V接入电网,200kW以上 10kV~35kV接入电网;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1.3、电压波动与闪变: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1.4、电压不平衡度
各分布式电源引起的公共连接点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应超过1.3%,短时不超过2.6%。
. 1.5 直流分量
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并网额定运行时,向电网馈送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 定值的0.5%。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4、安全与保护
4.1 过流响应特性 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一定的过电流能力,在120%额定电流以下,变流器 类型分布式 电源可靠工作时间不小于1分钟;在120%~150%额定电流内,变流器类型分布式电源连续可靠 工作时间应不小于10秒。 4.2 最大允许短路电流 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定范围,考虑分布式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后,短 路电流总和不允许超过公共连接点允许的短路电流。 4.3 防孤岛效应 4.4 逆功率保护 当光伏电站设计为不可逆并网方式时,应配置逆向功率保护设备,当检测到逆向电流超过光伏 电站额定输出的5%时,逆向功率保护应在0.5-2秒内将光伏电站与电网断开。 4.5 恢复并网 系统发生扰动后,在电网电压和频率恢复正常范围之前光伏电站不允许并网,且 在系统电压频率恢复正常后,光伏电站需要经过一个可调的延时时间后才能重新并 网,这个延时一般为20秒到5分钟,取决于当地条件。
根据《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1)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 收购富余电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以及接入公共电网的接网工 程全部由电网企业投资。 2)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以专线或T接方式接入系统;接入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可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送出线路的继电保护不要求双重配置;380伏接入的分布 式光伏发电项目,只要求电量上传功能。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3.2 低电压穿越
图1中,UL0为正常运行的最低电压限值,一般取0.85倍额定电压。UL1为需要耐受的 电压下限,T1为电压跌落到UL1时需要保持并网的时间,T2为电压跌落到UL0时需要 保持并网的时间。UL1 、T1、 T2的数值根据光伏电站以及电网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般 情况下UL1可设定为0.2倍额定电压,T1可设定为0.6秒、T2可设定为3秒。
• 1、电能质量: 分布式电源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电能的 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 变等方面应满足相关的国家标准;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1.1、谐波:
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1.2、电压偏差:
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的规定: 1)35kV公共连接点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标称电压的10%(注:如供 电电压上下偏差同号(均为正或负)时,按较大的偏差绝对值作为衡量依据)。 2)20kV及以下三相公共连接点电压偏差不超过标称电压的±7%。 3)220V单相公共连接点电压偏差不超过标称电压的+7%,-10%。
. 1.6 电磁兼容
分布式电源应具有适当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应保证信号传输不受电磁干扰,执行部 件不发生误动作。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2、电压/无功调节
1)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通过380V电压等级并网的,输出有功功率大于其额定 功率的50%时,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8(超前或者滞后);输出有功功率在 20%~50%时,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5(超前或者滞后)。 2)中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通过10kV(6kV)~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 ,功率因数 应能在0.98(超前)~0.98(滞后)范围内连续可调
分布式光伏并网相关标准
• • • • • • • • • • 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SJ/T 11127-1997)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 20046-2006)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4-2012)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617-2011)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Q/GDW 618-2011) 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系统典型设计(Q/GDW) 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 50796-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T 50797-201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 480-2010)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7、电能计量
1)分布式光伏并网前,应明确上网电量和计量点; 2)通过10kV(6kV)~35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电源的同一计量点应安装同型号 同规格、准确度相同的主、副电能表各一套。主、副表应有明确标志。 3)分布式光伏并网前,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部门完成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校验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技术要求
. 8、并网检测容
1)有功输出特性,有功和无功控制特性; 2)电能质量,包括谐波、电压偏差、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闪变、电磁兼容等 3)电压电流与频率响应特性; 4)安全与保护功能; 5)电源起停对电网的影响; 6)调度运行机构要求的其他并网检测项目;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