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读后感
《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读后

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服饰艺
术传承中可见一斑。

近读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中国
古代服饰史学者高春明先生著的《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更加深了这一印象。

《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集作者逾三十年学问之积累,厚积薄发,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作为服饰文化特殊语言的中国传统织
绣纹样的沿革、构成和特征。

1200余幅弥足珍贵的传世
纹样精品编就了美轮美奂的锦绣文章,其为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明所付出的努力真是艰辛。

中国传统织绣纹样源出古老的中华文化,与中国传
统陶瓷纹样、铜器纹样、玉雕纹样、建筑纹样等异曲同工,折射了中华文明的别样风采。

作者认为,纹样孕育
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土壤,富于政治、经济、宗教、哲学
及民俗学意义,意境深远。

中国传统织绣纹样之于政治,乃社会人等身份品级不可僭越的礼制规定:万千纹样上
下亲疏有别,维系着政治和伦理秩序;纹样之于经济,
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技术水准
乃至生活水平:自远古时代茹毛饮血的渔猎,及至农业
社会自给自足的耕稼,纹样的题材、风格、配色、造型
莫不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的变迁;纹样之于宗教,集中
表现了华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
黻十二章纹凝聚了人们对于自然神力的虔诚信仰;而龙
图腾兼具恐鳄、惊蛇、爱豚、赞鹿、羡鹰之精神寄托,
进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其纹样成为至尊之代表;崇尚生命繁衍的生殖图腾则以抓鸡娃娃、鲤鱼闹莲、凤戏牡丹、交颈鸳鸯、
榴开百子、蝶恋花等谐趣无穷、
浮想联翩的借代纹样广为流传……
作者舒展了哲学思维,他写到,中国传统织绣纹样
设计汲中华古代文明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之精华,在造型、布局及配色方面娴熟巧妙地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法则,营
造出富于辩证变化且又和谐始终、回味无穷的绝妙意境,堪称中华文化风格的杰出体现。

在造型上,中国传统织
绣纹样的形体构成无不依阴阳变化之律,或刚柔相济,
如该书所举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之龙凤虎纹绣衣;或
动静结合,如民间常见之飞蝶花卉纹、明清帝王龙袍及
百官蟒袍下脚之海水疆牙纹;或曲直相间,如敦煌莫高
窟出土之北魏忍冬团巢龟背纹刺绣花边、明清常见之冰
梅纹;或屈伸交感,如唐代之卷草纹;或具象和抽象互现,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朝至唐墓出土之方格兽纹锦、隋唐之连珠纹锦、宋之八答晕和明之天华锦……其
有机结合巧夺天工,浑然一体而又毫不做作。

在布局上,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的排列充满了虚与实、聚与散、大与小、疏与密的对比和变化,貌似对立的组合取得了生动
的和谐。

中国传统织绣纹样的配色同样不同凡响,明暗、冷暖、纯度和色相对比强烈,协调有度,在一张一弛间
充满变化,予人以一种美学享受。

中华文明崇尚的“天
地人和”,在中国传统织绣纹样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作者的研究功力在对于中国传统织绣纹样发展史的
把握中反映出来。

1929年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出土的戈形
兵器上,有明显的织物印纹;1950年安阳武官村殷墓出
土的铜戈上,有丝绢印痕;其他墓葬出土的铜爵、铜觚、铜钺等器物上,也屡见丝织物印痕,甚至连织物上的回纹、条纹和雷纹,都清晰可辨。

近30年来,战国、秦汉时期的丝织品文物出土颇多,尤以湖北江陵马山楚墓、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为大宗,这些丝织品色彩丰富,纹
样精美,组织复杂。

汉代以后,提花技术不断进步。


代的提花技术更为精湛,丝织物花纹硕大丰满,色彩富丽。

常见的绫锦花样有盘龙、对凤、拱麟、狮子、天马、孔雀、仙鹤、芝草、双胜以及吉祥文字等,史籍中有不
少记载,实物也有大量发现。

宋元以后,有关织造工艺
的文献记载更为丰富,元代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清代杨
屾风广义》等著作不仅对织机的构造、织工的操作有详尽叙述,而且有附图,为人们了解古代织造方面的情况,
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明清时期丝织物传世颇多,织
绣纹样进一步发展变化,完整的织机也有传存,在南京、苏州及杭州等地,至今还保留着花镂机提花的传统工艺。

刺绣与织造不同,刺绣在已经织出的布帛上另作加工,
用绣针牵引彩线,按设计好的图样刺扎出花纹。

刺绣纹
样同样源远流长,绚丽斑斓。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研究中
国传统织绣纹样的发展,更见其历史的穿透力、文化的
凝聚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所传递的和谐之美,仅仅使我们领略了宝库的一角。

发掘优秀的民族遗产,薪传中华文化之炬于
不灭,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
基本任务。

期待有更多作者像高春明先生一样,遨游历史,树魂立根,为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奉献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精神佳肴,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锦绣文章,引领人们追求更为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