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衢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
1. (9分) (2017高一上·湖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②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③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④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

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

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

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⑤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
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B . “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C . 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D . 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 . 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

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 . 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 . 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 . 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C . 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D . 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2. (12分) (2019高三上·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
(摘编自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如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存在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

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

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22年如一日坚
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取得的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和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

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而安心工作。

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还指出了基础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 . 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 . 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用技术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D .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奖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 . 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在物理、化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C . 本庶佑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仍然22年如一日坚持科研,76岁时获得诺贝尔奖;赤崎勇50岁还
没什么成就,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即使年龄大,也能取得成就。

D . 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3)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回答。

3. (15分)(2019·白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夜哭
吴佳俊
我在夏夜里听到过各样的哭声。

那哭声,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缠绵,有时悱恻;有时孤绝,有时冷寂;有时如流星划过天幕,有时如蚊虫嗡鸣耳畔;有时似夜风摇撼大树,有时似月光照临池面;有时像乡村基督徒唱诵的赞美诗,有时像吃斋信佛者念诵的经文……
这些哭声,曾让我彻夜难眠。

我躺在床上,被各种哭声深深地包裹着,酷似黑夜包裹着村子。

苦痛和忧伤如同明灭闪烁的繁星,布满了我大脑的天空。

我睁开眼,望着漆黑的屋瓦,耳边不自然地响起艾青在他的《诗人论》里发出的诘问:“如果你听见深夜里还有哭声……你的嘴还能缄默吗?”然而,我的确只能缄默,在这个沉闷的夏季的夜晚。

我不缄默,又能如何呢?
在回乡居住的这些日子里,我还从来没有如此这般地被众多的密集的哭声所恼过,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不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是一个有着哭声的惶然的“子夜”。

我一定要出那些哭声的来处,我要知道到底是谁在深夜里哭泣,以便使我的内心获得安妥和宁静。

我的锐敏的听觉的雷达,顺着那声音的频率,在黑夜里四处探查,像一束微弱而幽冷的光,穿梭于夜的深渊里。

遗憾的是,我探查了整整一个夏季,还是未能彻底搞清楚那些哭声的来源。

只有极少数的几种哭声,我是确凿地知道它们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为此,我愿意将它们简略记述在这里。

我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尤其在听见深夜里的哭声的时候。

树肯定哭过。

因为哭过的树的叶片都是纷乱的,有的甚至变得焦黄。

我居住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树——有感情的树,会欢笑也会流泪的树。

我经常在散步的时候看到过它们那或悲伤或祥和的样子。

印象最深的,是我家菜园旁土坎上的那棵洋槐树。

每年春天,树上都会缀满繁密的白花。

那是蜜蜂最欢欣的季节,却是洋槐树最忧愁的季节,现在,洋槐树早已枯萎了,再也开不出洁白的花朵,然而蜜蜂仍会年年飞来围着枯树转,有时,蜜蜂还会带来鸟雀、蝴蝶、蜻蜓随着它们一起转。

转着转着,蜜蜂就开始哭了。

蜜蜂一哭,鸟雀也哭,蝴蝶也哭,蜻蜓也哭。

最后,枯
死的洋槐树也哭了。

我至今不明白,既然树都死去了,那它又怎么还会哭泣呢?而且哭声还那么响亮,那么具有穿透力。

难道是洋槐树死了,只剩下它的哭声还活着么?
土地肯定哭过。

因为哭过的土地只长荒草不长庄稼。

我的村庄周遭全是这类长满了荒草的土地,我每天从原先的土坎走过,荒草都会抓我的膝盖,它们试围覆盖我,我挣扎着,抵抗着,为土地,也为我自己。

或许是土地可怜我,才在我脚底下嘤嘤地哭。

我熟悉它们的哭声,它们的哭声里包裹着太多的盐和太多的碱。

夏天肯定哭过。

因为哭过的夏天总是海热、干燥的,它们会把嗓子哭得沙哑,把喉咙哭得冒烟把田地哭得坼裂,把虫子哭得自杀;它们还会把凉风哭成汗液,把山路哭成血管,把粮食哭成饥饿……我不知道其他的季节是否也会哭,比如春天会哭吗?冬天会哭吗?秋天会哭吗?反正夏天是会哭的,难怪我会在夏季里听到那么多的哭声呢。

也许,夏天是在代替秋天哭、冬天哭和春天哭吧。

待夏天把眼泪都流尽了,也就不会再有哭声了,那该是多么爽朗而宁谧的季节哟。

我肯定也哭过。

不然我绝不会听到这些夜里的哭声的。

只有哭过的人,才会对各样的哭声那般敏感。

那么,我又是为何而哭呢?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泪水从没有告诉过我,它也从来不受我的控制。

每次都是这样,只要我的双脚一踏上故乡的土地,我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

然后,刮过故乡的野风就会将我的哭声带走,带出我的视线和意识,春念和哀愁。

如今,在这个充斥各样哭声的夏夜,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哭泣的缘由——我哭我的树和土地,也哭我的夏天,更哭艾青那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

(摘自《流火或寒冰》,《2018中国最佳散文》)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先总写我在夏夜里听到过的许多种哭声,然后写我对哭声的来源充满疑惑再详细写了树、土地、夏天和我的哭声。

B . 前文说我只能“缄默”,后文说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反映了作者对各种哭声的来源由不清楚到清楚的变化。

C . 文章第五段记述了洋槐树枯萎,鸟雀、蜜蜂、蝴蝶这些小动物哭泣不已,它们失去了食物的来源和生活的欢乐。

D . 文中第六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故乡的土地上荒草繁茂生长、肆意蔓延的景象。

(2)文章第二段描摹了“我”在夏夜听到的各种哭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中“哭”的内涵是什么?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共3题;共37分)
4. (19.0分) (2019高三上·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

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

十五袭爵乐安公。

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

数有战功,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

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

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

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

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

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

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

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

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高祖曰:“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鄜州刺史,母忧去职。

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

以病免。

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

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曰:“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

”岁馀,卒官。

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B .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C .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D . 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B . 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 . 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D . 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

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B . 达奚长儒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

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

C . 达奚长儒不畏强敌,御敌视死如归。

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离去。

D . 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

他担任军中要职,震慑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之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②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5. (9.0分)(2020·黑龙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①携觞与赋诗。

称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销得:值得之意。

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运用拟人修辞形容春风有意,给大自然带来姹紫嫣红、勃勃生机,引得诗人携酒赋诗,欣赏春色。

B . 唐人誉海棠花为“花中神仙”,颔联用“丽”“妖娆”二词高度概括了海棠花的美艳气质。

C . 颈联中的“莫愁”为古诗词中的常见形象,李商隐在《马嵬(二)》中也写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二者含义基本一致。

D . 此诗风格“清婉明白”,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2)本诗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神韵的。

6. (9分) (2019高三上·怀远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突出桃花源中人们社会生活幸福快乐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与客在船上望到的山水环绕、一片苍翠的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共3题;共20分)
7. (9分) (2018高二上·金华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的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一些著名的自然学者们所忽略,但在这里,我要冒昧地向公众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B . 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要强化写作意识,力争把对象摹写得有声、有色、有味,使读者有如历其事、如嗅气味、如观其色。

C . 经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后,岐江公园设计组提出了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的设计方案,引发了对设计概念的理解。

D . 影片《辛德勒名单》揭示了人性和兽性的冲突,表现了人性最终战胜兽性这一主题,曾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六项大奖。

8. (6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其客观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探索自然奥秘,①________,都需心存敬畏、尊重规律。

尤其是技术攻关,不能主观臆断,投机取巧,更不能抄袭造假。

要想搞研发,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

②________,就容易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对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我们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拔苗助长。

如果总想立竿见影,今天投资明天出成果,只会助长浮躁的风气。

总之,对于广大科技人员来说,③________,才能攻克难美、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