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地壳物质的运动

合集下载

地壳运动ppt课件

地壳运动ppt课件

地表形态
早期 成山 后期 可能 成谷
成谷
可能 成山
背斜和向斜
1背斜:理论上应成山岭,但往往成了山谷。
原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2向斜:理论上应成山谷,但往往成了山岭
原因: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反而成了山岭
思考:岩层的可塑性差,如果地壳 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 了岩石的强度(或承受能力), 岩层会怎样?
断 裂!
(2)断层
岩层的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 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 强度,岩层会断裂
岩层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断裂开的两个岩块相对错 动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如果多个断层组合起来,往 往就形成了地垒和地堑。
地垒
地堑
(2)断 层:
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 如我国的华山、泰山、庐山等。 地堑: 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 如东非大裂谷、我国陕西的渭 河平原和山西的汾河谷地等。
3、地质作用的分类: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 (1)内力作用:来源于地球内部的能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用和地震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高山和盆地,使地表高 低不平。 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 (2)外力作用:来源于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等引 用和沉积作用等。 起的地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削高填低,使地表趣 于平坦。
2、地质构造
这种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弯曲变形、错动变位. 在山区,尤其是在公路两侧,常常可以看到这种 裸露岩层的变形、变位。
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 变形和变位(即地壳运动的“足迹”)。 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1)褶曲和褶皱:
返回
褶 岩层的 岩层的形态 曲 新老关系 背 向上拱起 斜 向 向下弯曲 斜 中心老 两翼新 中心新 两翼老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6讲: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6讲: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

石头“变形记”
相互转化---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出三进---岩浆 三进一出---岩浆岩
石头家族
岩浆 岩浆岩 侵入岩 喷出岩 沉积物 沉积岩 变质岩 花岗岩 玄武岩 砂岩 砾岩 页岩 石灰岩 片麻岩 板岩 石英岩 大理岩
岩层形成的早晚
岩石按由老至新顺序依次是 ? ①②③
岩石按由老至新顺序依次是 ? ①⑤③②④
岩石按由老至新顺序依次是 ?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容易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已知⑤表示变质作用,完成问题。 (8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3分)
(2)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
玄武岩






过 程
花岗岩
看花岗岩和玄武岩图片,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 玄武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并有气孔和流纹; 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大,坚硬致密。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软流层 侵入岩 岩浆侵入冷却凝固而成
岩浆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沉积物 固结成岩 沉积岩
外力作用的是
(1分),属于高温
融化作用的是
(1分)。
(3)图中的岩石A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形成
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分别


。(2分)
(4)①和⑦两种地质作用,其能量来自
地球内部的是________(填数)。(1分)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⑤ D.④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 A.花岗岩B.砂岩 C.大理岩D.板岩 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高中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化讲解

高中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变化讲解

喷出岩
沉积物
侵入岩 岩浆
变质岩
沉积岩
说出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序号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名称。
岩浆岩
冷却 凝固
岩浆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考点精讲
考点2: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解读: (1)内力作用 (2)褶皱与地表形态:背斜、向斜 (3)断层与地表形态: 断层上升、断层下降、断层带
喜马拉雅山区的冰碛物
海浪侵蚀作用
海浪堆积作用
沙滩
海蚀拱桥
考题回放
【2008年·江苏考题·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D
2.形成图中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 B
关系
水平 运动
垂直 运动
水平挤压: 形成褶皱山系
水平拉张: 形成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迁
两者相伴发生, 主要以水平运 动为主,垂直 运动为辅。
褶皱
岩层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地貌
背 岩层向 斜 上拱起
向 岩层向 斜 下弯曲
中心老 两翼新
中心新 两翼老
形成初期为山岭,外 力长期作用可成谷地
形成初期为谷地,外 力长期作用可成山岭
▪断层上升岩体 地貌:山岭或高地(断块山) 实例:庐山、泰山、华山 ▪断层下降岩体 地貌:谷地或低地 实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带地貌:裂谷 ▪断层面地貌:陡崖
•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地壳运动详细收藏版

地壳运动详细收藏版

地壳运动折叠编辑本段运动分类折叠按照方向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地壳运动示意图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

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

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

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水平和垂直运动比较地壳运动运动方向岩层表现运动结果水平运动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弯曲隆起,或断裂张开巨大的皱褶山脉、裂谷、海洋垂直运动垂直于地球表面地壳抬升或下降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二者关系:1、对立统一关系2、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不同地点或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折叠按照速度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①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

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地壳运动移,形成山脉和盆地的造山运动,以及地球自转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长期变化等,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

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块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属以万年计的缓慢运动。

②较快速的运动。

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一昼夜地面最大可有几十厘米的起伏;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动,也有切向的扭转振动。

地壳运动的分类,还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下表所示:地壳运动分类表序号分类依据地壳运动类型1参照物1、以黄道面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2、以地轴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3、以地理坐标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4、以地表物体为参照物的地壳运动。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堑
图示
岩层变化 地形及举例 向上拱起 高大山地:阿
尔卑斯山
向下凹陷 谷地
相对上升 块状山地:华
山、庐山
相对下降 狭长凹陷地带:
渭河平原
12
构造地貌实践意义
地壳运动和变化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及依据
修建工程隧道
结构稳定,利于防止水渗漏
背斜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岩层封闭,不易挥发,利于储藏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05江苏文综卷)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等。
-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5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 三角洲的成因。(6分
在滦河河口附近, 流速减缓,泥沙 堆积,形成三 角洲。
-
6
-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球的地壳运动

地球的地壳运动

地球的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层的变动和变形。

地壳运动是地球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地球表面岩石层的运动和改变。

地球的地壳由若干块状构造板块组成,它们以极慢的速度在地球表面上移动和变形,形成了我们所知的地球地貌和地理构造。

地壳运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层因板块漂移、地山脉的抬升和地壳的沉降等因素而发生的变动和变形。

这些运动通常发生在边界地区,如板块交界处,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抬升等现象。

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中的一种表现,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

当地壳内的断层面突然滑动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地震。

地震不仅对地质构造产生影响,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灾害。

地壳运动对地球的地貌、地理构造和地震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它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山脉、平原、河流和海洋等地貌特征,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地质构造。

同时,地壳运动也是地球演化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地球表面不断变化,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地球面貌。

研究地球的地壳运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上的地质现象。

通过监测地震活动、研究板块漂移和地山脉的形成,科学家们能够预测地震、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揭示地球演化的历史,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地球的地壳运动是地球地质学的核心内容,它是地球表面岩石层变动和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塑造了地球的地貌和地理构造,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质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地壳运动可以分为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两种形式。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层的变动和变形,是地球地质学中的重要现象。

这种运动可以分为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两种形式,它们在地球的演化和地质构造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涉及到地球表面岩石层的变动、抬升和沉降。

这种运动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地区,其中最著名的现象是板块漂移。

根据地球板块漂移理论,地球表面的岩石板块以极慢的速度相对移动,造成了地球上的地理构造和地貌特征。

《地壳运动》 讲义

《地壳运动》 讲义

《地壳运动》讲义一、引言地球,这颗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其内部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力量。

而地壳运动,便是地球内部活动的一种直观表现,它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千姿百态,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

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的“肌肤”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移动。

这种运动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其时间尺度可以从数千年到数百万年不等。

三、地壳运动的类型(一)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是指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的挤压、拉伸或平移。

比如,板块的相互碰撞和分离就是水平运动的典型表现。

当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时,会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逐渐形成的。

而当板块相互分离时,则会出现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就是这样的例子。

(二)垂直运动垂直运动是指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或下降。

这种运动常常导致海陆变迁,一些曾经是海洋的区域可能会上升成为陆地,而原本的陆地也可能会下沉被海水淹没。

四、地壳运动的原因(一)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热能,这种热能导致地幔物质的对流。

地幔物质的对流就像是锅里的沸水在翻腾,从而推动着地壳的运动。

(二)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离心力,使得地壳在不同纬度上受到的力有所差异,从而引发地壳的运动。

(三)天体引力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壳的运动。

五、地壳运动的影响(一)塑造地形地貌地壳运动造就了高山、峡谷、平原、海洋等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山脉的崛起、盆地的凹陷、河流的改道,无一不是地壳运动的杰作。

(二)引发地震和火山活动地壳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岩层断裂、错动,从而引发地震。

同时,在地壳薄弱的地方,岩浆容易上涌,形成火山活动。

(三)影响气候变化地形的改变会影响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进而影响气候。

例如,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明显。

(四)影响生物分布地壳运动改变了地表环境,使得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物的分布和演化。

地理课地壳运动与地震

地理课地壳运动与地震

地理课地壳运动与地震地球是一个动态的行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表面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地球皮壳的这种运动称为地壳运动。

在地球内部,由于地球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地壳运动方式,如地震。

一、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板块,由于内部构造变动而产生的运动。

这里的地壳是指地球的最外层,厚度为5-70千米,表层为岩石石层。

地球由多块构成的这种地壳被称为板块。

板块不断地运动着,可能分离或吞噬,导致地形和环境的变化。

地球表面的地壳板块的移动是由地幔的对流所驱动的。

地幔由高温、高压、塑性流体组成,形成了庞大的对流系统。

热量从地球的核心向地表散发,导致地幔内部的温度梯度。

温度高的地幔物质上升,温度低的下沉,构成了对流。

这种对流将岩浆从地幔运到了地壳下面,并推动了地壳运动。

二、地震地震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的震动。

地震是地球表面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震可以是由地壳的板块运动、火山活动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会引发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海啸等一系列灾害。

地震的主要因素是两个板块之间的运动。

当两个板块在运动过程中相互摩擦,因为施加的压力巨大,会导致地震。

其次,地震也可能由火山喷发、地下沉降或沉积物的分解产生。

地震的破坏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地震的规模、震源离目标点的距离、地震波传递的路径、地下深度、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物和设施的抗震能力。

三、结论地壳运动和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自然现象。

地球受到的影响,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类活动等方方面面。

对于这些现象的深入研究,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也能让我们更好地预防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
歌曲《中国之最》
珠穆朗玛峰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 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 化石。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白头山天池
风蚀蘑菇
一、地质作用:
1.概念: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
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 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
(3)研究地质构造有什么意义?
1.上图为某地层示意图。从P点向下钻井, 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D)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返回
(3)研究地质构造有什么意义?
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②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是否要考虑地质构造呢? a.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向斜部位,还是背斜部位? 为什么? 隧道应在背斜处修建。因为背斜处,岩层向上拱 起,为穹形构造(类似于石拱桥)比较稳定。在这里 开凿隧道,不易塌方、渗漏,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 且便于施工。 b.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注意什么?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 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2.分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从能量来源、表 现 形式等方面 对比 内、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
使地表高低 起伏 使地表趋于 平坦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外力作用 和重力能 搬运、沉积
二、地壳运动: 1 .运动方式:
图 示 运动方式 产生结果
断 裂!
(2)断 层:
(2)断 层:

自然科学基础(地理)——地壳运动课件

自然科学基础(地理)——地壳运动课件

三、地壳运动
台湾海峡发现了煤层,煤的形成需 要有森林,森林是生长在陆地上的, 所以间接的说明台湾海峡以前是陆 地,经过地壳运动以及时间的沉淀, 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样子
台湾海峡,现在是海,以前是陆地
三、地壳运动
解答: 在喜马拉雅山发生海洋生物化石的 原因最主要是由于垂直运动,导致 海陆变迁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
导入
思考
为什么会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岩石中含有 海洋生物化石?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 拔最高的山脉,为什么会发现海洋生物 化石呢?
一、地壳运动
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换,地壳结构 及其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地壳变动的结果
一、地壳运动 •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 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 按其能量来源分
内力作用
使地表形态变得高 低起伏,构成宏观 的地貌格局
外力作用 使地表形态趋于平缓
三、地壳运动 • 地壳运动是由内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 • 按运动方向,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三、地壳运动 • 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 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描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描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描述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物质在地壳中不断运动和转化的过程。

它涉及到岩石的形成和变质、矿物的生成和分解、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和地表的风化侵蚀等多个方面。

地壳物质循环不仅影响着地球的地质演化和岩石圈的构造,也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岩石圈的形成与变质、矿物的生成与分解、地表的风化侵蚀与沉积。

第一阶段是岩石圈的形成与变质。

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是由不同矿物组成的。

岩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和地壳的构造运动。

当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时,会形成新的岩石。

同时,地壳的构造运动也会导致岩石的变形和变质。

例如,两块地壳板块的碰撞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温度,使岩石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

第二阶段是矿物的生成与分解。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矿物的生成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热液活动和地表的沉积作用。

当地球内部的热液穿过岩石裂隙时,会带走一些溶解在其中的矿物质,当热液冷却时,矿物质会结晶形成新的矿物。

与此同时,地表的沉积作用也会引起矿物的生成。

例如,河流和海洋中的水含有各种物质,当水体中的溶解物质浓度超过饱和度时,矿物质就会从水中析出。

第三阶段是地表的风化侵蚀与沉积。

地表的风化侵蚀是指地壳物质在风、水、冰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破坏和变化。

风化作用可以将岩石和矿物分解成颗粒和溶解物质,而侵蚀作用则可以将风化产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这些风化产物最终会沉积在地表,形成新的沉积岩。

例如,河流中的沉积物可以在河床上沉积下来,形成河流沉积岩;海洋中的沉积物可以沉积在海底,形成海洋沉积岩。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岩石圈的形成与变质、矿物的生成与分解、地表的风化侵蚀与沉积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地球的地质演化和岩石圈的构造。

它们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表面地貌和地质景观,也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沉积岩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主要来源,而岩石圈的构造运动也会引发地震和火山活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害和损失。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

第6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识记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2.运用各种图示说明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①________叫矿物。

(2)存在形式:固态、液态和②______。

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③______。

(3)分类:金属矿物和④______矿物。

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⑤__________集合体叫岩石。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⑥____________三大类。

(3)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⑦________构造;二是许多沉积岩中有⑧______。

(4)常见的岩石岩浆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⑨______沉积岩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片麻岩、⑩______、石英岩、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叫地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岩石的转化图6­1(1)循环物质的名称:a⑪______,b沉积岩,c⑫______,d岩浆。

(2)岩石形成过程A为岩浆上升喷出(或侵入)后冷却凝固,B为⑬________,C为⑭________,D为高温熔化。

探究点一三大类岩石的对比核心突破类形成特点常见岩石用途举例型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小,有流纹或气孔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富含的多种金属矿物等可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沉积岩裸露的岩石受多种因素的破坏作用,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碎屑物质等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而成具有层理构造,含化石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炭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变质岩地壳中的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片理构造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是建筑材料命题探究命题点岩石的形成与特点1.[2015·上海卷]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小学科学地壳运动(课件)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

小学科学地壳运动(课件)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

小学科学地壳运动(课件)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它由多块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不停地在移动着,这种运动被称为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对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在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知识,包括地壳板块的运动方式、地震与火山的成因,以及地震和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壳板块的运动方式。

地壳板块的运动主要有三种类型:边界运动、同向滑动运动和背离运动。

边界运动是指板块之间的碰撞和分离,它包括三种类型:公海边界,内陆边界和沧海边界。

公海边界是两块板块相互掩护的地方,内陆边界是两块板块相互碰撞的地方,而沧海边界是海洋中两块板块碰撞的地方。

同向滑动运动则是指挤压地壳板块沿着同一方向滑动,背离运动则是指两块板块背离并形成裂谷。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地震是地球地壳板块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当两块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或分离时,由于巨大的能量积累引起的应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石就会破裂并迅速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而火山则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岩浆喷发所形成的地貌现象。

地壳板块运动造成了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当岩浆从地壳中喷发到地表时,就形成了火山。

地震和火山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地震可以引起地质灾害,如土地滑坡、地面裂缝、房屋倒塌等。

它还会引起海啸和地震海啸,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

地震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人道灾难。

而火山喷发则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气体和火山灰,对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熔岩流和火山爆炸还会对周围的土地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地震和火山的防范意识,做好相关的应急准备工作。

在学习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地壳运动课件时,我们不仅要了解地壳板块的运动方式,还要认识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提高我们对地壳运动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地壳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加强预防和应对地震和火山的能力。

专题六:地壳物质运动规律26页PPT

专题六:地壳物质运动规律26页PPT
专题六:地壳物质运动规律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地壳物质运动规律共20页

地壳物质运动规律共20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地壳物质运动规律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第六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课件

第六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地球表面形态 课件

4.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B [材料中提示经历1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只经历1次冰期的山 峰是最晚的,经历3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经历2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 于两者之间。结合插图可知果洛山经历3次冰期,因此最早,太白山只经历 1次冰期(末次冰期),因此最晚,雪宝顶经历了2次冰期,时间上介于其他两 座山之间,因此B项正确。]
[特别提醒]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 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 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理解—要点突破]
1.常见的地质构造
类型
褶皱
判断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
老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新,两翼岩层较老
断层
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
相对位移
图示
背斜 岩层①~④由新到老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 构造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1.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_侵__蚀__、搬运、_沉__积__和固结成岩等。 (2)流水作用_沉侵_积 _蚀_地 _地貌貌::冲沟积谷扇、、瀑_冲布 __积、 __平喀__原斯__特 、地 河貌 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侵_沉蚀 __积地 __地 貌貌 :: 风蚀 _沙_蘑 _丘_菇 _、、沙风垄蚀、洼黄地土、堆戈积壁

小学科学地壳运动(课件)

小学科学地壳运动(课件)

小学科学地壳运动(课件)地壳运动是自然界中一种十分普遍且重要的现象,它对地球的形态和构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学科学地壳运动的课件主要介绍地壳运动的概念、类别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一、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地壳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进行移动和变形的现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包括陆地和海洋底部。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抬升等。

二、地震的特点和原因地震是由于地壳断裂、滑动或原有构造变形等原因造成的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的振动现象。

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 震中和震源:地震发生的地点称为震中,地震发生的地下位置称为震源。

一次地震可以在震中的周围产生震感。

2. 地震波:地震产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以压缩和膨胀的方式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以摇摆的方式传播,速度较慢。

3. 震级和震源深度: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或甲地震烈度表进行记录。

震源深度则表示地震发生的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地震的原因主要有板块运动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壳断裂和滑动。

地球的外壳被分成几个大块,即板块,它们不断地以几毫米至几厘米的速度相对移动,当板块之间产生阻力时,地震就会发生。

三、火山活动的特点和原因火山是地球内部熔岩和火山灰等物质通过地壳表面喷发出来的山体。

火山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 火山口和喷发物:火山口是火山喷发物质排出的口径,喷发物主要包括熔岩、火山灰、火山烟尘、火山烟气等。

根据火山活动排出物的组成和特点,可以分为构造火山和烟道火山。

2. 火山的形态和类型:火山的形态有火山锥、火山群、火山口等。

根据喷发物质的不同,火山可以分为火山构造、火山烟道、火山剧和后火山。

火山活动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岩浆从地壳表面喷发出来。

岩浆是由地球内部的岩石熔化形成的,它在地壳的薄弱部位如板块边界聚集并喷发出来,形成火山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地壳物质的运动(一)【知识梳理】一.岩石的分类及其转化侵入岩:花岗岩(1)岩浆岩喷出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1.岩石的分类(2)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3)变质岩: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片麻岩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注意:(1)只有沉积岩的形成是外力作用。

(2)任何岩石都可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但是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必须先变为岩浆,才能进而转化为岩浆岩。

【典型例题】【典例1】(江苏省苏锡常镇2012届高三5月第二次调研)2011年6月4日,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的普耶韦火山群持续喷出高热烟灰及石块,大量火山灰及石块冲上云霄。

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表示导致普耶韦火山灰蔓延到阿根廷的气流是()(2)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别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A.7,aB.3,bC.2,cD.1,d{典例剖析}(1)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普耶韦火山地处南半球中纬西风带控制下,故B项正确。

(2)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a为岩浆、b为岩浆岩。

火山喷发是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的过程。

故B项正确。

【典例2】(济南市2012届高三一模)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代表变质岩,乙代表沉积岩,丙代表岩浆岩,箭头表示的地质作用为() A.①可表示风力作用 B.②可表示岩浆活动C.③表示重熔再生D.②③的含义相同(2)若甲代表地面,乙代表大气,丙代表太阳,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对流层内垂直高度上的“高处不胜寒”,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到达高处的①小B.到达地面的②小C.大气吸收的③小D.①②③辐射均大{典例剖析}(1)由图可知,箭头①和③均指向沉积岩,表示外力作用,故A项正确,C、D错误。

B项中②指向变质岩,可能为变质作用。

(2)由题图可知,箭头①表示地面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③表示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热量的的直接来源,距离地面越远,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越少,温度越低。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疑难解析】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几种常见的地貌:1.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砂砾岩上,由内外力作用发育而成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地貌。

多发育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最典型,故将这种特殊的红砂岩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著名的风景区:还有福建的“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的武夷山;江西的如龙虎对峙的龙虎山、如群龟遍布的圭峰;安徽的似“一石插天,直入云汉”的齐云山;广东的似“金鸡报晓”的金鸡岭,以及河北承德的磬锤峰、双塔山。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流水侵蚀形成地下漏斗、暗河、溶洞等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瀑布、V形河谷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例:雅丹地貌)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滨海地带搬运作用风力搬运“飞沙走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流水搬运“泥沙俱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冰川搬运物质迁移冰川活动地区海浪搬运物质迁移海滨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纬或高山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2.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巨厚的碳酸盐岩层上由于水的溶蚀和析出、沉积等化学变化过程而形成的地貌。

在中国东半部南北均有,发育最完美,分布最集中的要数云贵高原。

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都是驰名世界的岩溶地貌杰作。

溶蚀地貌景观有五种,除溶洞位于地下其余均在地表,包括切割表浅的石芽;基部相连顶部分离的峰丛;切割到底如林而立的峰林;傲然耸立在一片平地上的孤峰。

沉积地貌主要发育在大型的地下溶洞内,为乳白色,其形状有直立在洞底部的石笋、有悬挂在洞顶的钟乳石、有顺洞壁下垂如珠帘般的石幔又称石帘或石帷幕,还有顶天立地的石柱等。

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指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与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

远望这种地貌,很象城市的街道与建筑的结构,然而人迹全无,故俗称鬼城。

这种地貌在中国新疆罗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区最典型,因而命名为雅丹地貌。

【典型例题】【典例1】(福建省四地六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2)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B.乙C.丙D.丁{典例剖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位于36°S附近,且7月河流流域较宽,1月河流流域较窄,表明该河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此地为地中海气候。

此题要注意南半球冬季是7月份,夏季是1月份。

答案选C。

(2)根据河道的宽度,可以判断该河大致由甲乙流向丙丁,受地转偏向力和河道弯曲形状影响,河岸受侵蚀作用的强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丙、乙、甲、丁,因此泥沙堆积最严重的是丁。

故选D。

【典例2】(浙江省2012年高考样卷)2010年8月,“中国丹霞”(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丹霞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特征,往往构成重要的旅游区。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是()A.花岗岩B.流纹岩C.石灰岩D.红色砂岩(2)江郎山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①断层发育②流水作用③风力作用④溶蚀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典例剖析}(1)属于记忆题,丹霞地貌的主要岩石是红色砂岩。

故选D。

(2)丹霞地貌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方面主要是断层,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

故选A。

【典例3】(2008年北京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2)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典例剖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景观是峰林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故选D。

(2)喀斯特地貌由于风景独特,所以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由于地形崎岖,所以交通不便,它没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变化特点。

故选C。

【典例4】(2013江苏卷)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1)~(2)题。

(1).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2).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典例剖析}(1)堆积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结合图中河流位置,很容易判断出流水沉积,选B.(2)甲处砾石堆积物中发现金刚石,那么金刚石矿应该位于河流上游即②③两处,③处为砂粘土堆积物,而金刚石存在于花岗岩(属岩浆岩)中,②处为岩浆岩,故选B.【巩固练习】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1.(2010年上海卷)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2.(2010年上海卷)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石灰岩下面左图为印度著名古建筑——泰姬陵,右图为地质循环图。

读图回答3—4题。

3.(2012年杭州二中高考仿真考试)下列关于泰姬陵叙述正确的是()A.是印度重要的行政中心B.位于印度河流域C.是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D.属于穆斯林艺术瑰宝4.(2012年杭州二中高考仿真考试)泰姬陵的建筑材料,按成因属于地质循环图中的()A.甲、丁类岩石B.乙类岩石C.丙类岩石D.戊类岩石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

图为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阶段,读图回答5—6题。

5.(2012年湖北省八市高三三月联考)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 )A . 大理岩B . 岩浆岩C . 沉积岩D . 变质岩 6.(2012年湖北省八市高三三月联考)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 ) A . ③②① 地壳下沉 B . ②①③ 地壳下沉C . ②①③ 流水侵蚀D . ②①③ 地壳抬升 读下图,完成7—8题。

7.(原创题)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 ①B . ②C . ③D . ④ 8.(原创题)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 A . 岩性的软硬 B . 风力大小和风向 C . 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 D . 河流的水量大小9.(2012年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 )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① ② ③河流 河流 河流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的新疆南部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读下图,回答第2—4题。

10.(贵州五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D.玄武岩11.(贵州五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子玉是由山玉“天琢”而成,与“天琢”有关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岩浆作用D.冰川作用12.(贵州五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对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草原广布B.山前绿洲是冰川堆积形成的C.受寒潮影响小D.秋季是在河床中拣捞子玉的好时节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图为中国丹霞之浙江江郎山著名景观图。

读图回答第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